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湿地产权确权是以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开展的工作,其发展尚不成熟,而推进湿地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则需要坚强有力、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做为引导和支撑。本文通过总结宁夏湿地产权确权试点工作的组织方法,探讨了目前在湿地产权确权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湿地产权确权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指导社会活动的一个生产要素。信息具有产权属性,企业信息产权是决定企业信息共享与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权力。以建立科学的企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为目标,提出企业基础信息产权的概念,探讨了企业基础信息确权的必要性,对企业基础信息进行了产权界定。  相似文献   

3.
个体化确权是发展中国家土地确权的主导方式,近年来则逐渐形成从个体化确权向多样化确权转变的趋势。本文对个体化确权和多样化确权进行比较分析,提炼总结多样化确权的典型模式,探讨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确权制度问题。研究表明,个体化确权具有强制性、系统性、确定性等优势,赋予个人完全的剩余索取权,有效规避公地悲剧;同时具有耗时长、成本高、见效慢等劣势,易忽视弱势群体利益,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多样化确权弥合了地方与国家、传统习俗与正式规则之间的差距和鸿沟,是一种保留传统地权和个体化确权两种路径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可以根据土地共有产权强度和国家分权程度的高低,将多样化确权划分为国家主导集体确权、地方主导个体确权、集体土地管理地方自治、基层社区治理和公社产权登记等5种典型模式,不同模式契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私有、集体、公共等多种农地产权安排的异质性诉求,在确权实施的统一性、有效性、灵活性、适应性等方面各具优势。因此,根据多样化确权的经验做法,结合理论探讨和中国实践,建议事前评估当地条件以辅助确权决策;提高地方政府、基层社区的自主权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可度;并鼓励多元确权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实践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三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变革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其基本目标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发展。对重庆中益乡的实地考察发现:在现实层面,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均衡并不是自动实现的,而是相关行动主体通过利益博弈实现的;各个行动主体在利益博弈中有其各自的动机、行为策略。要更好地推进“三变”工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平与效率辩证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构均衡。相应地,在政策层面,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土地确权,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效率,建立完善土地估价、产权交易、流转收益分配、风险防范等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产权状况复杂,导致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困难重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农村土地确权改革,主要在农村土地国家宏观管理制度、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扩大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农村土地确权成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复合的土地所有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农村土地确权管理方面政策、原则和法律规范等成功经验。因此,比较和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得出对中国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经济技术全球化背景下遗传资源获取、利用及利益的国际格局,以及相关国际公约主张的国家主权原则,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丰富地区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组织为遗传资源主权维护及产权保障,建立遗传资源合理获取和公平惠益分享机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正>从山东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山东将围绕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产权流转、土地制度、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2014年底全省50%以上的村庄(社区)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以农  相似文献   

8.
土地确权问题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是关乎城乡广大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土地确权问题受到多角度的广泛讨论,文章从域中村改造的角度对土地确权问题进行研究,土地确权是城中村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中村改适中,因土地和房屋的产权不清,权属界定混乱而带来了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城中村土地权属的现状分析,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对土地确权的经验做法,文章认为土地确权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从土地确权的对象、制度创新的理论观点和主要做法进行思考与论述,并提出建立明确的各项制度建议,对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确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处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模糊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对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行土地确权登记制度。但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对土地确权价值的感知情况差异性较大,这直接影响到确权制度的进一步推行。因此,本文将简要对土地确权与感知价值进行分析,并构建农户土地确权感知价值测度指标,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土地确权全面价值,进一步推进土地确权制度施行。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的建立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探究以农村土地确权来促进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可以从产权所有人、产权管理、产权经营以及产权转化等各个方面确保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探究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式,可以从以下的角度进行探究和思考:改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和经营的方式、建立和明确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的种类和划分制度。从而促使农村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遗传资源获取、利用及产权制度的国际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经济技术全球化背景下遗传资源的获取、利用及其利益分享的国际格局,认识到建立遗传资源合理获取和公平惠益分享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国际认同的遗传资源国家主权及产权原则,以及建立、协调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主要从经济学、法学、工程技术等学科视角来对制约农村土地确权因素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制约土地确权的社会性影响因素。主要以产权的社会视角为理论解释框架,从地方性社会结构、农村特殊群体土地权属认定、历史传统、农民产权认知4个因素来分析当前土地确权面临的困境,从而更全面深入了解制约土地确权的社会性因素,为有序推动土地确权提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阐述名义产权的由来出发,提出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的概念、名义产权的发展以及特点、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物品应该具备的两大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名义产权假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土地事实上没有名义产权,需要政府对土地进行确权;为防止土地资源在名义产权假象下的浪费,需要政府加快土地确权步伐,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东北三省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政府、村集体以及农民这三大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并从其视角提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可能存在缺少法律制度保障、产权不明晰、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障碍因素,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开展专项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合理界定入市与征地边界、协调好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是推进入市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中越两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以期为中国当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通过对中越两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产权结构、法律体系、价值取向、管理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中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存在着产权主体弱化,权能不完整,农村宅基地管理重公平轻效率,缺少完整法律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思维等问题,所以,下一步中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完成确权发证工作,进一步引入市场经济手段,加强农村地区居民点规划,平衡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采取地区差异化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民,农民关注的核心在土地。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对于完善"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基于对87个村庄1 342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现状,旨在了解山西省确权政策实施的效果与明晰确权中衍生的特点和问题。研究发现:山西省确权登记基本完成,但颁证工作相对缓慢;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呈现"双高特性";农户对确权工作认同度高,但产权意识薄弱;农户土地利用率高,但流转率低;农户对农地确权知晓度高,但对集体"家底"了解甚少。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认知、组织、制度等5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巩固承包地确权成果、确保确权质量。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产权作为财产权的流转,是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为基础,在机制设计中始终以兼顾产权主体利益为核心来促进激励相容,并通过立法先行等法治化措施使改革试点有法可依.针对当前湖南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界定不清晰、产权收益配置有失公平等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流转经营的法律机制、市场机制等法治路径:一方面优化各类自然资源的产权结构、转变政府在产权管理中的服务型职能定位等措施,来约束流转双方的行为并保障流转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完善产权明晰,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平台,引导自然资源流转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确权工作的工作流程及步骤。1概况国家政策1.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用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1.2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农地产权问题的相关争论,多集中于农地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更能促进公平与效率.本研究梳理了农地产权问题的不同观点,并分析了这些观点分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实践困境不在于“姓公”与“姓私”,而在于农地管理主体(政府)、开发主体(商人)以及经营主体(农民)各自权益边界不清,导致投机盛行,不利于社会公平与效率.为此要突破认识障碍,搁置农地公属私属之争,凝聚“确权”共识.即,以明确使用权而未必是所有权来充实土地权益内容;通过明确的权益边界,排除农地相关主体在使用和处置农地过程中的投机行为,维护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美国首次土地确权登记管理的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构建"产权界定—登记与服务市场—土地交易"的分析思路,从产权界定、产权管理和产权转让3个方面剖析美国土地登记管理与市场交易的运作机制,并由此得到启示。通过明确政策目标、构建交易型的农地登记与管理服务平台、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共享信息机制,促进中国农地确权完成后的登记管理工作及其相关市场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