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其经济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稻虾共作在稻田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了不同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虾共作对田间主要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及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均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防效可达85%以上,总体效果与化学除草处理36%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270 g(a.i)/hm~2相当。实施稻虾共作的稻田净收益为68 967.3~88 813.8元/hm~2,显著优于化学除草处理,较其收益增加4.7~6.3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磷素平衡状况和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设置3个处理:水稻单作(RM)、稻虾共作投食(RC feed 1)、稻虾共作不投食(RC feed 0),分析了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磷素平衡状况、利用效率、环境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农田磷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 feed 0处理农田磷盈余低于RM和RC feed 1处理;与RM和RC feed 1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处理水稻茎叶磷素吸收量显著增加(P0.05),磷素利用率较高。在种植前期(6—8月),RC feed 0处理较RC feed 1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在水稻收获时,3个处理间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无显著差异。与RM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和RC feed 1处理净收入分别增加了54.22%和51.11%。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效应、磷素平衡、磷素环境风险和经济效益的条件下,稻虾共作不投食模式是一种资源利用率较高、环境风险较小、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壤细菌菌落数变化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样品中细菌菌落数,土壤酶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靛酚蓝比色法、 3, 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水稻单作模式相比,A1稻虾共作模式在水稻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深度土壤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菌落数(p<0.05)以及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为丰富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理论,同时为贵州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农业模式调整以及发展稻虾共作绿色生态型农业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以下称小龙虾)共作模式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近些年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综述了近10年来稻虾共作模式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情况.在理论研究方面,从稻田土壤、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阐述了稻虾共作对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芒市地区适宜的稻鱼共作模式,文章对芒市地区6种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种稻鱼共作模式的稻谷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投喂饵料有利于提高鱼的增产率,但是增加了生产成本。Y2模式(投放225 g·尾-1鱼苗600 kg·hm-2,不投喂鱼食)和Y4模式(投放375 g·尾-1鱼苗600 kg·hm-2,投喂鱼食)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与对照相比,Y2模式稻谷增产29.15%,经济效益增收93.34%,Y4模式稻谷增产16.12%、经济效益增收64.91%。这2种稻鱼共作模式适合当地推广应用,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是利用龙虾和水稻生长季节对水分要求以及养分需求的互补原理,实现水稻秸秆与龙虾排弃物的循环利用,很好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实现稻虾双丰收。通过实践总结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流程,阐述了水稻种植与龙虾养殖技术要点,对开展推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农业集成性生态养殖模式,具有绿色、生态、种植高效的特点,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效融合,既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养殖作物的品质.虾稻共作是生态养殖模式的典范,具有非常大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潜力,也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本文针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象牙香珍、天两优953、鄂中5号、天源粳036及泰优390等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虾共作系统中,研究不同播期(5月21日、6月6日和6月21日)对水稻的生育期、倒伏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影响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因素是播种至拔节时期的推迟,大部分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加;5个水稻品种中天源粳036、天两优953和泰优390的抗倒伏能力较好;随着播期推迟,5个水稻品种产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造成水稻产量升高的主要构成因子是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升高的趋势,5个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合江汉平原虾稻共作模式的水稻优良品种,2020年在江汉平原种子市场上筛选了3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虾稻共作模式下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前6位的品种依次为九优粤禾丝苗、巨两优60、深两优534、兆优6377、深两优1133、皖两优华占,分别为658.0 kg/亩、635.0 kg/亩、612.0 kg/亩、60...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全面落实产业强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也是创新绿色、高质、高效产业模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落实稻虾共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小品种"升级为"大产业"主要举措,对实现稳粮增效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始于20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冬泡无秸秆还田(W)、冬泡+秸秆还田(WS)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WSC)3个处理,采集各处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1~2 mm粒级为主,在冬泡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2 mm团聚体比例、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贡献率,且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相对于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土壤>2 mm和>1~2 mm团聚体比例显著提高了19.8%和6.5%,而0.053~0.25 mm团聚体比例则显著下降了9.2%,且>0.25 mm的团聚体数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提高了7.8%、20.6%和37.5%。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2%、34.0%和23.1%,且显著提高了<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研究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殖促...  相似文献   

12.
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监测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生产前后稻田土壤肥力的变化,2016年度在巢湖周边设置2个监测区域,分别在水稻种植前、营养生长期和收割后3次采集稻田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指标;并结合水稻和小龙虾产量及施肥投喂管理,比较了常规单作稻田和稻虾共作模式稻田土壤肥力变化及生产效益。结果显示,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均高于常规单作稻田,可增产2%~3%;正常投喂时,共作模式可收获小龙虾1 200 kg·hm~(-2)以上。水稻生产后,A区稻虾共作模式田的肥力水平普遍高于单作稻田,B区域稻虾共作模式田土壤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水平高于单作稻田(P0.05),其余肥力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稻虾共作模式更有助于保持监测区域稻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稻虾共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采用Pearson(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讨稻虾田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土壤酶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低C/N饲料投喂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下降。稻虾共作条件下,土壤全磷、脲酶与有机碳呈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与有机碳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铵氮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纤维素酶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播期播量下小麦矮抗58群体性状表现和最终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小麦10月12日-19日播种,相对应播量为120~180kg/hm2是适宜的播期播量范围。  相似文献   

15.
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稻虾共作模式(RC)和水稻单作模式(RM)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C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极显著高于RM.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2种模式中差异显著,且水体理化性质,如总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  相似文献   

16.
大葱的苗期发生葱蛆危害而造成幼苗死亡,通过连续两年对不同播期下大葱葱蛆发生率的调查,研究大葱不同播期与葱蛆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葱秋季育苗的播种时间与葱蛆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播期越早,葱蛆发生率越高,危害越重,适当的晚播可以有效地避免葱蛆的发生。在黑龙江省大葱生产中,8月底到9月初是比较适合的播种期。不同的年份对葱蛆的发生虽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基本规律是一致的。葱蛆的发生程度也与不同的品种有关,"齐叶长白"的葱蛆发生程度要低于"哈大葱一号"。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对大豆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品种垦农19、黑农44、绥农20与常规品种合丰35(CK)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播期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影响。结果如下:播期对大豆籽粒中脂肪和蛋白质影响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播期变化曲线是:第一播期升高,第二播期下降,第三播期升高,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水平;脂肪含量随播期变化曲线是:随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呈极显著水平,从播期对大豆籽粒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曲线分析看出,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二者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8.
稻虾共作模式已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应用.为研究短期稻虾共作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和腐殖化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法(3DEEM-PARAFAC)分析土壤DOM荧光组分和各组分变化规律,利用腐殖化指数(HIX)、腐殖酸与色氨酸荧光比值(A:T)、新鲜指数(β:α)、McKnight荧光指数(MF...  相似文献   

19.
先行5号玉米随着播期延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相对延迟,在适宜播期内各穗部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差异不大;但6月15日以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不能正常成熟,穗长、穗粗逐渐减少,秃顶长增加,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减少,但6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品质降低,产量下降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