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试验基地为调查点,设置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对橡胶树品种云研77-2进行长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阳坡橡胶树的存株率要高于阴坡,存株率高达98.67%。阳坡的平均茎围要显著高于阴坡,截止2018年底阳坡的平均茎围已达29.52 cm。阳坡的年均茎围生长量定植前3年要显著高于阴坡,但到第4年的年均茎围生长量差异性不显著。总体而言,橡胶树品种云研77-2在阳坡的长势要优于阴坡。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密度试验研究了1年生梓树苗在不同株距条件下生物量、株高、地径的变化规律以及株高(H)与地径(D)的异速生长关系,并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梓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密度的根量均小于叶量,地上部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地上部分生物量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的大小顺序为叶、茎生、根。在株距20cm时,其地径与株高之间的关系为简单异速生长关系,在log D-log H坐标图上为直线关系,株距10、5cm时地径与株高的关系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即为非线性的异速生长。在log D-log H坐标图上为上凸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苗龄植物各性状间的异速生长能客观反映其生长关系随植物发育的变化,探究苗龄差异对云南松异速生长的影响及表型可塑性,为云南松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各苗龄云南松生物量和针叶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不同苗龄云南松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根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柠条的根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0~20 cm的土层中,除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的植株外,其它的在5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侧根总数以阳坡最多,半阴坡最少;不同立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在各土层中,0~60cm土层中分布的根系生物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了总量的80%.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株根系生物量以阳坡最大,为66.63 g,阴坡最低,仅为6.69 g.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地上部分差异显著,阳坡、半阳坡的株高、生物量等都高于阴坡和半阴坡的.柠条在幼龄期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为阳坡和半阳坡.  相似文献   

5.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期分枝成株野核桃冠幅及胸径、树高对其影响程度,为建立更佳冠幅预测模型及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优化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目的。【方法】对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不同坡向分枝成株野核桃生长进程中幼苗期、小树期、中龄期、老龄期的胸径、树高与冠幅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1)分枝成株野核桃的胸径在中龄期前生长缓慢,中龄期后生长较快,阳坡(3.6 cm·a-1)平均生长速率大于阴坡(3.3 cm·a-1);树高、冠幅在中龄期前生长较快,中龄期后生长缓慢,阳坡平均树高、冠幅生长速率(0.7、0.3 m·a-1)小于阴坡(0.9、0.4 m·a-1)。2)阳坡和阴坡分枝成株野核桃的胸径、树高、冠幅均随发育期增大而增大,同一坡向不同发育期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差异显著(P <0.05)。3)阳坡和阴坡同一发育期分枝成株野核桃冠幅级组成结构相似,幼苗期、小树期、中龄期、老龄期的冠幅均分别集中分布于0.1~0.5、0.1~2.0、2.0~4.5、3.0~4.0 m。4)阳坡分枝成株野核桃的胸径仅在...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不同坡向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对杉木和厚朴在生长高度、胸径、保存株数以及蓄积量等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总体表现为,阴坡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更适合杉木和厚朴的生长,相比于半阳坡和阳坡地区的杉木和厚朴在生长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其次为半阴坡地区,也是适合杉木和厚朴生长的主要场所。针对杉木厚朴在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等不同坡向的混交造林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坡向下杉木厚朴混交造林在胸径、树高、存株、蓄积量方面的变化,从而比较了不同坡向对杉木厚朴混交造林成长效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坡向核桃长势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西榆林市山地不同坡向核桃长势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无灌溉条件下,栽植核桃应首选半阴坡、阴坡,其地径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16cm和1.24cm,生长速度快于半阳坡和阳坡。  相似文献   

9.
于202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苗圃对毛红椿14个家系1年生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其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家系间的各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号、7号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其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比群体均值提高19.84%~28.54%、24.38%~36.32%、23.95%~35.56%、23.03%~33.82%、23.86%~35.42%、25.93%~38.52%、23.65%~34.99%。毛红椿家系各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中叶生物量、苗高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25.38%、22.80%,苗高和叶生物量指标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经苗期多性状指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毛红椿优良家系:7号、12号、3号、8号,其苗期生长较好、根系发达。研究结果可为毛红椿的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白枪杆容器苗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玉米素(ZT)、3-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_3) 3种外源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处理下白枪杆幼苗的生物量,比较分析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与不同激素的关系,并采用标准主轴回归分析白枪杆幼苗各器官之间在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下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植物激素中,ZT和IAA对幼苗生物量起主导作用,而GA_3作用不明显。不同处理间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4号处理(ZT 50mg/L,IAA 50mg/L,GA_3 150mg/L)各器官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不显著,9号处理(ZT 75 mg/L,IAA 150 mg/L,GA_3 150mg/L)总生物量最小,但具有较高的茎生物量分配比。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下各器官之间异速生长关系不同,但总体均呈等速生长,说明外源植物激素对白枪杆幼苗的异速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外源植物激素作用下,白枪杆幼苗生物量显著改变,幼苗对环境中资源的分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调查蕉城区不同海拔、坡向和无性系的2年生油茶的生长情况,平均成活率89.2%,平均高27.2 cm,平均冠径69.3 cm。不同海拔、坡向、无性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年生油茶幼树的生长。海拔较低和阳坡有利于油茶的生长,海拔较高和阴坡则不利于油茶生长。蕉城区种植油茶适宜在海拔低于600 m的阳坡,选择闽43品种进行种植,生长较快。在海拔高于800 m和阴坡的山地不宜种植油茶,否则油茶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12.
调查建宁县采用人促天然更新拟赤杨不同坡向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拟赤杨林生长有明显影响。阳坡、半阳坡比阴坡、半阴坡生长更好。封育15 a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中阳坡、半阳坡的拟赤杨平均胸径分别为19.7 cm和17.4 cm,平均树高分别为18.8 m和18.1 m,林分蓄积量分别为276.688 0 m~3/hm~2和205.976 0 m~3/hm~2,达到速生丰产林指标。建议在建宁县可以采用人促天然更新培育拟赤杨工业原料林或食用菌专用林,并优先选择阳坡或半阳坡的林地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阳坡的油松存活率最高,阴坡最低,大小排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2)阳坡的油松人工林地径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阳坡的油松树高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生云南松苗木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叶(40.631%)和茎(41.389%)上,而分配给根的生物量较少,其生长主要侧重于地上部分生长;各构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经相关分析发现,各构件生物量与地径、苗高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以D~2H为变量结合异速生长理论,拟合了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y_根=0.139(D~2H)~(0.755)、y_叶=0.209(D~2H)~(0.873)、y_茎=0.239(D~2H)~(0.849)和y_(全株)=0.631(D~2H)~(0.831)。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坡地条件木荷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70-75
对不同坡向、坡位之间18a生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人工林进行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坡位的木荷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阳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9.17cm,树高均值为8.10m,单株材积均值为0.031 617m3;阴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8.84cm,树高均值为7.83m,单株材积均值为0.027 923m3;阳坡或阴坡下坡位的各生长指标均值均分别超过中坡位,中坡位均分别超过上坡位;阳坡生长优于阴坡;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不同坡向之间的冠幅和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死枝下高(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之间的冠幅、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别与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及冠幅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林分生长力的强弱与其自然整枝能力的强弱关系密切。3)由不同坡向的不同坡位DBH/H值可知,木荷林的生长随坡位的上升均表现出树高生长逐渐替代径向生长;郁闭的木荷林分,受到干扰较少,仅产生少量萌枝,表明萌枝的产生与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竹柏5年生大苗在青冈栎林冠下进行了不同坡向(半阴坡、阴坡、阳坡)种植效果比较试验,造林2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竹柏造林成活率、胸径、高度、冠幅、分枝数5项指标均以半阴坡最高,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2.2%、平均胸径达2.40cm、平均高达244.6cm、平均冠幅达134.7cm、平均分枝数达40.1条;5项生长量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半阴坡﹥阴坡﹥阳坡。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杉木、厚朴实生苗进行了不同坡向(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造林比较试验,对试验地12年生的杉木、厚朴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厚朴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均以阴坡和半阴坡较高,其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分别达11.8cm、10.2cm,平均树高分别达9.2m、8.7m;厚朴的平均胸径分别达9.1cm、8.2cm,平均树高分别达7.5m、6.6m。总蓄积量以阴坡最高,总蓄积量达137.475m3/hm2,分别比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提高41.3%、130.4%、304.7%;坡向对杉木、厚朴的造林保存株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调查了天然起源闽楠林不同坡向、不同坡位楠木林及其林下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坡向、坡位对闽楠林木胸径、树高和郁闭度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对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树高和郁闭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闽楠林木胸径、树高生长阳坡极显著大于阴坡,中、下坡极显著大于上坡;阳坡的中、下坡有利于楠林胸径生长,阳坡、阴坡的下坡有利于林木树高的生长,阴坡的中、下坡则有利于其郁闭。(2)坡向、坡位以及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均对林下闽楠幼苗的数量和苗高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阳坡幼苗的株数和苗高极显著大于阴坡;中坡株数最多、但苗高最矮,下坡株数最少、但苗高最高,上坡株数、苗高均居中;阳坡×中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株数生长,阳坡×下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苗高生长,而阴坡×下坡既最不利于幼苗株数生长,也最不利于苗高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泰安药乡林场刺槐在阳坡、阴坡及沟道的枯枝落叶为研究对象,对刺槐枯落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人工模拟降雨法进行实验并绘制单位质量下刺槐枯落物吸水过程曲线,依此分析了刺槐的枯枝落叶在阳坡、阴坡及沟道3种不同位置的持水性能,实验得出:①刺槐枯落物的蓄积量与坡位坡向有关,枯落物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是:阳坡(98.57±22.9t/hm2)沟道(102.95±33.0t/hm2)阴坡(49.88±8.1t/hm2)。②不同坡位坡向刺槐枯落物自然持水量不同,阴坡的自然持水量最大,阳坡的自然持水量最小。③刺槐枯落物持水性能与坡位坡向有关,阳坡和阴坡、沟道和阴坡的持水性基本相同,而沟道和阳坡的持水性差别较大,持水特性由大到小依次是:阴坡阳坡沟道。④可将人工降雨法测定枯落物持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迅速吸收阶段,第2阶段为缓慢吸收阶段,第3阶段为逐渐饱和阶段,第4阶段为饱和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系统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和淹水处理(TR)3、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生物量,分析了河竹鞭、根生物量分配对淹水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策略。结果表明: 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分配比例鞭>根。与CK相比,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显著降低,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升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河竹鞭、根大量生长,生物量显著升高,但根生物量/总生物量、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水中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变化并不明显。河竹鞭、根生物量间的关系在TR和CK处理下均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但淹水条件下的异速生长指数b要高于CK。研究表明河竹在鞭根系统生长和物质分配上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和可调节性,可以通过鞭根系统的生物量合理分配和异速生长调节以逐步适应淹水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