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探索稻螟赤眼蜂释放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2016-2018年在贵州省都匀市开展了稻螟赤眼蜂不同释放高度、放蜂次数及放蜂量的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按每667 m2设置8个放蜂点,间隔5d连续放蜂3次,每次放蜂1万头/667m2,蜂卡置于稻株顶端下方10 cm,对水稻二化螟卵块校正寄生率和防效分别为53.21%和6...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稻螟赤眼蜂组合使用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最佳施药时期、施药方式及施用剂量。30亿PIB/mL甘蓝夜蛾NPVsc50mL/667m2采取无人机喷雾,期间放蜂三次,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具有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且有利于田间天敌增殖,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667m2,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667m2,阿维·三唑磷15%乳油100m L/667m2处理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667m2,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667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2.61%、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每667m2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或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于二化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高峰期兑水40kg于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产量及用药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防治晚稻二化螟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L/667m2,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施药方法:于第3代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高峰前施药,可提高防效4.98%,每667 m2减少施药工本6元,增加产量31 kg,减少用药成本11元,667 m2增加总效益79.4元。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对松毛虫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分别于7月30日和8月10日两次放蜂防治松毛虫,第二次放蜂后10d分别调查卵寄生率和虫口密度。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块剂50、60、70块/667m2三种放蜂密度防治松毛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卵寄生率分别为78.8%、75.3%、90.1%,虫口防效达89.1%、84.6%9、1.6%。从经济成本预算,每亩放蜂50块,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g/667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g/667m2、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ml/667m2防治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g/667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g/667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2.61%、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防治效果,且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连续防治一代和二代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可达到79.32%。建议防治一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 m2释放15000头蜂,分3次释放,第1次3000头,第2次7000头,第3次5000头,每次放蜂每667 m2设2个放蜂点;防治二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 m2释放10000头蜂,放1次,分2个点放蜂;同时,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1334 hm2,防治效果达到76.36%~81.23%。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0 m L/667m~2拌种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通过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处理,播种后60d的防效能够达到88.86%,收割前有效穗20.88万穗/667m~2,测产结果 746.15kg/667m~2,较对照增产17.6%,有效防止了水稻二化螟为害,同时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一种药剂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15%茚虫威悬浮剂15 mL/667m2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40 mL/667m2混配在二化螟卵孵盛期用药防治,7 d后第二次用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最好,第二次药后16 d防治效果高达95.00%,且持效期较长。建议在二化螟卵孵盛期,用15%茚虫威悬浮剂15 mL/667m2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40 mL/667m2防治,7 d后再防治一次,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 g/667m^2、700 g/667m^2、800 g/667m^2防治二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施药,药后21 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 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 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 d。其中700-800 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按剂量每667 m^2拌细土10 kg均匀撒施最好。  相似文献   

1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毒微乳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50g/667m2防效分别达80%和83.33%,70g/667m2防效分别达86.93%和87.43%,90g/667㎡防效分别达88.1%和91.53%,是取代高毒农药甲胺磷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于贵州省都匀市组织开展不同释放高度和不同放蜂点密度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应用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稻田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粒具有明显的寄生作用,蜂卡置于稻株上部叶片内、距顶端10 cm,每667 m~2设置8个放蜂点,每次放蜂10 000头/667m~2,间隔5 d连续放蜂3次,对稻纵卷叶螟卵平均校正寄生率达40.88%,平均防治效果为64.29%;大田示范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寄生率最高达69.20%,相对防治效果最高达67.09%,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对早、晚稻后期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每667m2用阿维菌素1g(纯药量)防治第2、4代二化螟效果达到89.1%和91.3%,高浓度阿维菌素喷治虫伤株(团)对5龄、6龄幼虫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每667m2用量低于1.0g时,防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上每667m2用40%二嗪磷水乳剂50mL以上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45d的保苗效果为79.93%,与当前应用于水稻上的5%氟虫腈SC效果接近,且对水稻安全.推荐在各代二化螟1龄幼虫高峰期用药,667m2用药量以50~70mL,对水50kg.  相似文献   

15.
10%四氯虫酰胺SC等药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10%四氯虫酰胺SC防治一代二化螟防效较好,可以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建议每667m2用量20ml对水15kg~30kg匀喷雾。5%虱螨脲SC也可以作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及10%四氯虫酰胺SC的替换农药,交替使用,建议每667m~2用量30ml~50ml对水15kg~30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对农田生态和稻米食用安全,降低用药成本,2011年在叙永县实施了水稻重大病虫害组合用药技术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施用拜耳组合药剂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克/升悬浮剂30mL/667m2+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10g/667m2、孕穗末期施用拜耳组合药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4g/667m2+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15g/667m2,对水稻重大病虫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稻瘟病、纹枯病)防效表现较好,平均防效可达88.76%。该组合药剂高效低毒,可以在叙永县作为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悬浮剂40mL/667m2具有高效、持效的特点,药后21d防效93.83%,杀虫效果为95.35%与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20mL/667m2的防效相当,没有差异性;比核型多角体病毒20亿PIB/g可湿性粉剂、三唑磷20%乳油两处理的防效高,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几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80%唏啶·吡蚜酮WG 10g/667m2、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15%唑虫酰胺SC 20 ml+50%虫螨腈WG 10g/667m2、50%虫螨腈WG 14.4g/667m2、6.0%乙基多杀霉素SC30 ml/667m2,于豇豆蓟马若虫盛发期施药1次,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最好的是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 m2和15%唑虫酰胺SC 20 ml+50%虫螨腈WG 10g/667 m2处理,药后1~5d的防效为71.5%~86.4%,其次是80%唏啶·吡蚜酮WG 10g/667 m2和6.0%乙基多杀霉素SC30 ml/667 m2,这2种药剂的防效相近,50%虫螨腈WG 14.4g/667 m2处理药后5d的防效稍逊于上述4种药剂。建议在生产应用上5种药剂交替使用,每个豇豆生长季,每种药剂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9.
锐劲特和Bt混配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1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蒋凡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4):27-28
水稻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虫害,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左右,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造成粮食实际损失10万t左右.随着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螟药剂在四川省多年大面积使用,水稻二化螟对其产生极高抗性.二化螟危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四川省水稻螟虫优势种群.近几年田间实践表明,施用5%锐劲特悬浮剂667m2 30 mL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可达25~30 d,但其防治成本较高,农民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补救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宁南霉索ASl20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31%氮苷·吗啉胍SG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宁南霉索AS12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等药剂处理对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显症病株有一定的补救效果,3次药后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防效达到50%以上,且使用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