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饲用燕麦在晋北地区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利用效率的差异,以4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生物产量、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的干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均在施氮量180kg/hm2时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净光合速率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可知,晋北地区蒙燕1号、甜燕麦、KONA和坝燕7号4个燕麦品种生产时,田间施氮量可控制在180kg/hm2水平。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小麦不同器官的氮素代谢及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在施氮(200 kg hm-2)和不施氮条件下,以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叶片、茎鞘、穗轴及颖壳和籽粒中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含量和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和含量,但不影响其变化趋势。花期前叶片是贮存氮素的主要器官,花期后籽粒成为贮存氮素的最主要部位,其次为茎鞘。施氮对氮素积累量的杂种优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氮素含量的杂种优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施氮极显著促进叶片中的氮素转运,而对茎鞘、穗轴及颖壳无显著影响。总麦草90%以上的氮素转运自叶片。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的氮素转运率和贡献率均以叶片最大,穗轴及颖壳次之,且同一器官中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不施氮的各器官氮素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多表现正的杂种优势,施氮的多呈负优势,表明施氮对氮素转运的杂种优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油菜氮素积累和运转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2010-2012年度以5个不同油含量的常规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120 (N1)、240 (N2)和360 kg hm–2 (N3) 3个水平的氮肥处理,在初花期和成熟期取样及定期捡拾田间落叶,测定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油含量,研究氮肥水平对油菜氮素积累、运转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逐渐降低。不同处理叶片氮素运转率变幅为76.6%~80.2%,不同氮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茎枝氮素运转率变幅为36.0%~57.6%,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落叶氮占植株总氮积累量比例的变幅为14.9%~20.3%,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落叶氮比例逐渐增加。不同处理初花期氮积累量占植株总氮量的变幅为75.5%~90.5%,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其比例逐渐增加。初花期期积累氮素对后期产量形成作用较大,注重前期施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形成更多的有效角果,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以“中早39”和“天优华占”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早、晚稻产量形成、氮素利用率和水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双季稻在0~40 cm土层土壤残留无机氮,且氮形态以NH4+-N为主;当施氮量分别超过180 kg/hm2(早稻)、200 kg/hm2(晚稻)时,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不再显著增加;水稻―土壤氮素平衡表明,除氮肥外,其他氮输入占氮素总输入的48.7%~78.4%,氮的输出主要受水稻吸氮量、土壤氮残留量和氮损失量影响,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早、晚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氮偏生产力、氮农学利用率与氮素依存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但氮吸收利用率、氮表观残留率和氮肥贡献率呈相反变化趋势。水稻产量和施氮量二次回归模型表明,早稻、晚稻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63.4和209.2 kg/hm2。因此,浙江杭州区域双季稻推荐施氮量分别为早稻163.4 kg/hm<...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及施氮对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赵广才  张保明 《作物学报》1998,24(6):894-898
本文通过对3个不同类型的高产小麦品种的植株定期取样分析测定,讨论了高产小麦全生育期中植株茎秆和叶片氮素含量,积累强度及积累进程的差异及变化,进而探讨了超高产小麦的合理施氮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漯玉336产量、氮素吸收积累、氮素与氮肥效率、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产量增产显著,漯玉336在高氮时产量和收益最佳,分别为632.73 kg和199.58元/亩;不同生育期漯玉336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不同,在大喇叭口至吐丝期的氮素吸收积累和吸收速率最高。从综合产量、氮素吸收、氮素效率等结果可知,漯玉336是氮肥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7.
蔡剑  姜东  戴廷波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9,35(11):2116-2121
2004—2006年连续两个生长季,以苏啤3和单2两个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探讨施纯氮0、75、150、225和300 kg hm-2条件下,啤酒大麦氮素积累和转运、氮素利用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积累的特性。在0~225 kg hm-2施氮量范围内,啤酒大麦花前植株氮素积累量和转运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但施氮量提高至300 kg hm-2后,提高幅度变小;而花前氮素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则均随施氮水平提高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也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促进蛋白质积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当施氮量低于197 kg hm-2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才低于12%,符合啤酒大麦酿造要求。经回归分析,在施氮量为241 kg hm-2时产量最高。此外,氮肥回收效率以225 kg hm-2施氮处理为最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建议在类似本试验条件的啤酒大麦生产区,施氮量以150~197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水平下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光合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以北京553为试验材料,设置施低氮(N 120 kg hm2)和施高氮(N 240 kg hm–2) 2个处理,每个处理下设置3个多效唑喷施浓度,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喷施多效唑对食用甘薯光合特性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但减少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降低块根淀粉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降幅分别为8.0%、30.7%和20.5%;喷施多效唑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块根的运转,提高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提高淀粉积累速率,显著增加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8.6%、32.5%和46.1%。说明在高氮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对甘薯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小麦花后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黄淮海麦区化肥投入不断增加,而产量却徘徊不前的问题,以当地主栽品种矮抗58和周麦22为材料,采用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 2)和品种的二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至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营养器官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下降。施氮量对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增加氮肥能显著促进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转运和花后氮同化。开花期周麦22叶片氮素转运量优于矮抗58。矮抗58和周麦22花后氮同化量均以施氮量360kg/hm 2最高,花前氮素积累转运量对子粒贡献率达60.25%~97.55%,子粒氮收获指数为59.82%~79.48%,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施氮量120kg/hm 2处理的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均最高。增施氮肥对小麦子粒产量有显著促进影响,矮抗58在施氮量为360kg/hm 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周麦22在施氮量为240kg/hm 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推荐矮抗58和周麦22在黄淮海麦区的施氮量为240~360kg/hm 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比例和时期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各器官氮素含量、NDFF(氮素含量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植株的氮素利用率以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小麦各器官的含氮量为子粒〉叶片〉根系〉叶鞘〉颖壳;各器官的NDFF以根系最多,其次为子粒和茎秆;以增加底肥的比例和分次追肥处理的植株氮素利用率较高;以分次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以增加追肥比例处理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在较低施氮量下,研究了3种类型氮肥(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和复合肥)不同施用量(0、90和180 kg N/hm2)对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农大108氮素吸收、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植株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与氮肥利用率(NUE)下降。同等施氮量下包膜尿素与复合肥较普通尿素NUE高,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尤为明显;氮素阶段性累积规律,两品种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均具有基因型差异。播种至吐丝后21 d氮素累积量太大对夏玉米灌浆中后期氮素累积有一定抑制作用,郑单958表现特别明显;氮收获指数(NHI)具明显基因型差异,郑单958较农大108高近6个百分点。施氮使郑单958 NHI显著降低,农大108变化不明显。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尿素与复合肥处理NHI较低,在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差异达显著水平;叶、茎鞘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叶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后21 d至成熟期,茎鞘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至吐丝后21d;肥料氮主要在吐丝前发挥作用,且最主要是在12叶展至吐丝期,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的氮素累积量差异在吐丝前后达最大。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连续两年在新疆伊宁县研究了施氮对夏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夏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先增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150 kg.hm-2水平(N1)最大,施氮300 kg.hm-2水平(N2)次之。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夏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盛荚期达到峰值,即N1处理为5.59,分别较N0、N2提高了49.07%、13.39%。施氮提高了夏大豆干物质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及快速增长持续时间,两年平均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均以N1处理最高为15.70 g.plant -1,较N0处理高出40.32%;施氮处理的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及对豆荚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两年均以N1最高,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分别较N0、N2处理平均高53.33%、12.47%,贡献率分别较N0、N2处理提高了17.97%,4.23%。N1处理两年平均产量最高达2929.56 kg.hm-2,较N0、N2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提高29.42%、6.53%,且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水平对苋菜硝酸盐累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N1 (6mmo1/L),N2 (10mmo1/L),N3 (14mmol/L),N4(18mmol/L),N5(22mmol/L)对苋菜不同部位硝酸盐累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苋菜各部位的硝酸盐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递增趋势,为线性相关;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则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递减趋势,维生素C含量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并不显著;有机酸含量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植株产量和品质为衡量标准,苋菜以14mmol/L的氮素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14.
The translocation of pre‐anthesis nitrogen to the grai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winter whe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itrogen translocation and irrigation regime was studied in the field under a rain‐proof trough shelter. Nitrogen (N) translocation amount, 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a decline in irrigation amount or by excessive irrigation.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organs, the leaf and stem had higher N translocation amounts, and contributions to grain for both cultivars – Jinan 17 and Lumai 21, indicating that stem also is a major N source for grain development. The contribution of pre‐anthesis total above ground N to grain N ranged from 57 to 76 %,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pre‐anthesis storage of N for achieving high grain N concentrations. Grain nitrogen and yield (kg ha?1) we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N translocation amounts and contribution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sink strength may be involved in the translocation of N from a vegetative organ to the grain. N harvest index (NHI)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suggesting that the latter is a prerequisite for increasing grain N and improving grain quality.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N translocation status is enhanced by better irrigation practices, but limited by severely deficient or excessive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索水氮高效利用、减少农田氮肥污染途径,[方法]设置了不同水分和不同施氮水平的互作试验,研究其对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最终氮素积累量增加了24%~35%;施氮增加了茎叶及整株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运转量,灌水增加了茎、叶、穗及全株花前贮藏氮素运转量,同时施氮和灌水均明显增加籽粒氮素积累总量,且处理间均表现为处理2>处理1>处理0。与处理0比,施氮处理籽粒氮素总量增加26.31%,灌水处理增加24.89%;施氮和灌水明显提高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对氮素利用效率影响结果不一。[结论]综合本试验研究结果,以N1W2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可以考虑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杂交小麦果聚糖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春  董剑  高翔  张改生 《作物学报》2006,32(4):607-612
氮肥影响作物的碳氮代谢及生长发育。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施氮(200 kg /hm2)和不施氮(0 kg /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无论施氮与否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模式基本相似。茎鞘是贮存果聚糖的主要营养器官,分配了总麦草果聚糖积累量的63%~87%,并在开花期其积累量达最大值。总麦草转运的85%以上的果聚糖来源于茎鞘,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9.42%~19.36%)。氮缺乏减少叶片中果聚糖的积累量,但增加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量。穗轴及颖壳、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积累在挑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4.7%~51.7%),叶片、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转运量、转运率也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施氮增强叶片中果聚糖的转运优势,但减弱茎鞘和总麦草中的转运优势。结果说明,杂交品种比其亲本具有更强的果聚糖转运能力,施氮对茎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速效氮水平是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以黑农40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框栽和分期追氮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速效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速效氮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大豆植株叶、茎部氮素含量,以苗期最为显著;而且明显促进大豆植株前期的氮素积累,对后期影响不明显;完熟期(R8)随着土壤速效氮水平的增加,叶、茎部氮素分配比例提高,芙果的氮素分配比例下降,根部变化不明显;供试的四个土壤速效氮水平,其大豆产量顺序是:N15(125.65±7.67mg/kg)>N5(39.03±2.64mg/kg)>Nl0(75.08±5.14mg/kg)>N0(16.89±2.22mg/kg),N,S,N,o,N、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N0处理,说明土壤速效氮在较低水平(16.89±2.22mg/kg)时,提高土壤速效氮水平具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进玉米的减肥增效,以内蒙古西辽河平原主推玉米品种伟科702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0,210,300,39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性,以期为该品种确定适宜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吐丝期之前,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吐丝期之后干物质积累量施氮300 kg/hm~2较施氮390 kg/hm~2更大,干物质积累的最大速率也出现在300 kg/hm~2施氮水平。从完熟期物质积累的构成来看,茎和苞叶以施氮390 kg/hm~2处理最大,而穗轴和籽粒则以施氮300 kg/hm~2最大。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同化物转运量、转运速率和对籽粒贡献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不同器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茎、穗转运贡献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300 kg/hm~2处理最高;叶转运贡献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以390kg/hm~2处理最高。籽粒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以300 kg/hm~2施氮水平最大。在试验地区,300 kg/hm~2施氮水平为春玉米伟科702高产栽培适宜的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