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而海洋环境则为海水养殖提供广阔的空间资源,并影响其持续发展。本文在深入剖析南海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南海海水养殖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实现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并从产业发展与环保关系、立法和创新执法难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才瓶颈等方面指明其难点。进而提出构建多主体联合、多区域参与、多管理方式、高协调度的"三高一多"的南海海水养殖环境集成管理模式,以期实现南海海水养殖环境及其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彩虹鲷(Oreochrom 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属广盐性鱼类,经过驯化可适应海水养殖环境。海水养殖的彩虹鲷体色鲜艳、肉质佳、无泥腥味,因此更受市场欢迎。2003年我们在连江大官坂垦区福州水技站实验场开展了彩虹鲷海水养殖生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水养殖疾病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的迅猛发展,疾病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当前导致海水养殖病害发生和流存的根源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从改进养殖模式、使用中药免疫增强剂和开展渔用疫苗的研究、加强遗传育种和良种选育、健全病害防治网络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海水养殖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华污染在我国近海已日趋严重。除了受工业、生活等废水废弃物排放的影响,海水养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盲目扩大规模和投入的负面效应日益严重,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水养殖正成为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但是这种污染是可控的。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方法控制污染,修复环境。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式进行海水养殖,就能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本文就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及对策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韩国三面临海,加上有一个四面环海的仍保持着天然环境的大岛屿济州岛,都具有开展水产养殖的优越自然环境条件。据资料显示,2006年韩国的渔业总产量为303.2万t,其中水产养殖产量为125.9万t(占41%)。表明其水产养殖在渔业生产中重要性。在韩国的水产养殖中主要为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海洋捕捞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转变海水养殖发展方式,以推进海水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随着海水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如因海水养殖使用过多的饲料和药物污染了海岸和海水环境;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北戴河、南戴河海域水体养殖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乐 《河北渔业》2008,(12):34-37
根据2007年5月至10月在北戴河、南戴河海域进行的海洋调查所获取的水质、沉积物、生物体等资料.对该海域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洋河口附近海域外.北戴河、南戴河近岸大部分海域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符合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养殖的扇贝生物体质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适合开展海水养殖业。  相似文献   

8.
盐城沿海由盐田盐滩转型而来开展养殖的海水池塘约2 666.67 hm2,但其生态化水平不高,产量、效益一直不稳定.为探索盐城沿海地区海水池塘生态化养殖适宜模式,促进海水养殖绿色高效发展,近年来,在射阳盐场开展鱼虾贝多品种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信息集萃     
江苏研制成功海水虾蟹类养殖水质改良专用微生态制剂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针对海水虾蟹类养殖水质环境中污染物的特点,筛选出一种对海水养殖水质环境具有良好改良作用的修复菌,并进行了菌种放大工艺的研究,获得了海水虾蟹类养殖专用微生态水质改良剂。该水质改良剂对海水脊尾白虾  相似文献   

10.
营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承担了中央财政“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落实到盖州市和老边区。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中存在的养殖方法落后,养殖模式老套,养殖人员技术欠缺、水域环境恶化、水产病害频发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进一步改善水域养殖环境条件,规范海参养殖,确保海参质量安全,推广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势在必行。此项目重在指导养殖户规范使用药物,科学使用生物制剂,使养殖环境成为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海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倩倩 《齐鲁渔业》2020,37(3):26-27
潍坊市北部沿海具有丰富的浅层地下卤水资源,适宜发展海水工厂化养殖,自2000年以来,大菱鲆、半滑舌鳎、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逐渐成为潍坊市水产养殖主要产业,养殖面积达103万m^2,进水水源有海水、地下卤淡水、地下淡水。临朐县冶源镇、东城街办和青州南部库区具有丰富的冷水资源,主要养殖鲟鱼、虹鳟等冷水鱼,养殖面积42万m^2。工厂化养殖通过人工干预,养殖环境最大程度适应养殖品种的生长、繁殖,养殖密度大、生长快、代谢快,获得高经济效益,但因养殖水体缺乏完整的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差,致使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化合物,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及密度日益增加,海水鱼类养殖已成为继对虾养殖之后的另一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局部养殖密度过大、人工投饵、种质退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鱼类病害频繁发生,对海水鱼类规模化养殖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以期为今后我国海水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澳县近年来通过发展海水生态养殖的途径,利用栽培大型海藻(龙须菜)与鱼、贝类混养、间养,形成多元生态养殖模式,使养殖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本文就该岛海水养殖现状及各海区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和布局,加强养殖海区容量的研究,完善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以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津是国内工厂化海水养殖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近几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地下水的限采以及环保部门对养殖尾水排放的严格控制,海水工厂化养殖面临新的挑战。天津海水养殖发展一直受到土地和海水资源短缺因素的制约,天津海岸线为浅滩泥底潮汐带,海水比较浑浊,且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排放以及渤海和黄海较低的海水交换率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天津的气温变化大,适合室外露天养殖的时间短,但天津周边鲜活海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其丰富的地热资源及盐田卤水条件,促进了天津集约化的工厂化海水养殖的发展。回顾了天津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工厂化养殖设施装备的主要特点,分析、提出了海水工厂化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水养殖在海洋与渔业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海水养殖环境的日益恶化,深水网箱养殖已成为我省推进海水养殖业的新增长点。深水网箱产业是集多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包括深水网箱的推广应用和传统网箱的升级改造,其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传统海洋养殖业的技术改造,更新人们的经营理念,使海洋养殖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急性发病症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以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盐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在我国南北方沿海海水、半咸水、淡水进行大面积养殖,目前池塘养殖单产每亩可达2000~3000kg。近年来,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其对虾病害发展也愈来愈严重。  相似文献   

17.
张李兵 《齐鲁渔业》2005,22(11):11-12
为了探索合理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海水养殖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3~2004年开展了海水池塘脊尾白虾、梭子蟹和缢蛏综合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这一养殖技术已在江苏省海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不仅调优了当地渔业结构,而且为海洋捕捞转产渔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吴灶和 《水产科技》1996,(6):17-20,28
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誉以海之珍品,是目前全球海水养殖动物中名贵的品种之一。我国近几年来也开始发展鲍的人工养殖,特别是福建、辽宁、山东、广东、海南等地沿海,鲍养殖发展非常迅速,各地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然而,随着鲍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质环境和养殖条件难以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9.
薛辉  王怀明 《齐鲁渔业》2008,25(12):19-20
青岛地区海参养殖已成为继对虾养殖之后又一新的海水养殖热点。及时开展海参规范化繁育及养殖推广成为当前海水养殖工作者的一项首要任务。笔者从2007年4月起在青岛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即墨市海昌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海参育苗养殖试点,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正处于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养殖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4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我国已经扭转了海水鱼类养殖长期滞后(与藻、贝、虾类相比)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工厂化为主、南方以沿海池塘和网箱为主的养殖热潮,成功开辟了海水鱼类养殖主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各沿海海区的特点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系统,构筑符合国情的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环境友好型循环海水养殖精养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