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毒菌种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中存在对畜禽生产以及饲料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综述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性质、毒性、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冬儿 《畜禽业》2010,(2):44-47
主要讨论粮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及对已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粮油采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去毒法来降低其含量的有关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某些措施,方法的适用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集蜂曲霉(A.nomias)和黑曲霉(A.niger)等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由前两种霉菌产生较为多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见图1。  相似文献   

4.
4黄曲霉毒素B1对鱼类的危害 4.1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鱼类采食黄曲霉毒素后,可导致其采食量下降。同时,增重也随之下降,其影响程度与鱼类品种、年龄、接触黄曲霉毒素的时间和剂量及饲养环境等都有密切的关系。Deng等(2010)报道罗非鱼在20周的染毒实验过程中,饲料中含245μg/kg或更高剂量的AFB1显著的抑制了罗非鱼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较低的增长率和较低的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10)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由各种曲霉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毒性代谢物。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以检测黄曲毒素M1来判定牛奶被黄曲霉污染。当奶牛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毒素随奶牛的粪便、尿液和奶排出体外。当人饮用被污染的牛奶后,会引起各种疾病如:肝细胞癌,瑞氏综合征和慢性肝炎等。文章使用ELISA方法对荣昌县远觉镇某奶牛场分5个时间段对鲜牛奶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M1阳性率极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合生物制剂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效果,寻求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方法 将嗜热链球菌、戊糖片球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发酵产物、酵母细胞壁提取物、杜仲叶提取物复配制成生物制剂,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酶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进行体外降解试验,并探究降解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复合生物制剂适宜配比。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生物制剂与各组分单独使用相比,其对AFB1、ZEN和DON的降解率有显著提高(P<0.05),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复合生物剂添加量为1%时,对饲用玉米中3种霉菌毒素的降解率最高,均超过90%。结论 复合生物制剂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酶烯酮毒素和呕吐毒素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其适宜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7.
1 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理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食品、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难以被破坏.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结构,是产生毒素的重要结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是干扰信息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性伤害.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报告,黄曲霉毒素B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且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发病不很普遍,也很少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因黄曲霉毒素中毒性疾病发病前鱼类一切活动正常,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麻痹性,不轻易被发现,呈慢性中毒症状,但到后期发病时,就很难控制。鱼类一旦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率极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9.
江猛 《畜禽业》2012,(8):8-9
鸡黄曲霉毒素是夏季鸡群易发的常见疾病,如不注意加强防范常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文章就一起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疗情况,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鸡黄曲霉毒素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对黄颡鱼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功能的影响,用添加不同梯度黄曲霉毒素B1(AFB1)(0、50、100和200μg/kg)的4种等氮等脂配合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6.00±0.10) g的黄颡鱼幼鱼8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AFB1对黄颡鱼幼鱼的存活率、饲料系数和特定生长率等均无显著影响,但使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而高含量AFB1(100和200μg/kg)显著降低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2)随着AFB1添加量的上升,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3) AFB1添加组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00和200μg/kg AFB1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4) AFB1添加组肝脏sod基因及炎性因子il-1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200μg/kg AFB1组cat基因及炎性因子il-8、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5)通过组织学观察,AFB1会引起部分肝细胞出现轻微萎缩、肝细胞核移位、细胞界限模糊和肝细胞内空泡化的现象。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AFB1含量低于200μg/kg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但饲料中AFB1≥50μg/kg时会影响黄颡鱼幼鱼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引起肝脏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造成肝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河鲀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由于多种海产品中含有河鲀毒素,并且河鲀毒素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21世纪它的使用将更加广泛,因此河鲀毒素的检测在食品安全及医学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综述了河鲀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河鲀毒素(TTX)固体纯品为无色结晶体,粗制品呈棕黄色,无臭无味,易吸潮,微溶于水,易溶于微酸水溶液和醇溶液,不溶于乙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河鲀毒素理化性质非常稳定,一般的烹饪温度很难降低其毒性。目前,已分离鉴定出40余种天然河鲀毒素类似物,广泛分布于海洋和陆地的多种生物体内,其积累传递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存争议[1],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受食物及体内微生物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静  郭冉  苏利  夏辉  崔敏 《水产学报》2012,36(6):952-957
实验设置黄曲霉毒素B1(AFB1)为0、400、800、1200,1600、2000μg/kg6组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0.3±0.02)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观察饲料中AFB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肝胰腺显微结构以及血淋巴和肝胰腺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FB1的增加,各组全虾粗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1600μg/kg组和2000μg/kg组的全虾粗脂肪量高于其他组。AFB1为1200μg/kg时对虾增重率最低(304.67%),2000μg/kg时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但成活率最低(58.33%)。随着饲料中AFB1的升高酶活性普遍呈下降趋势。2000μg/kg组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下降(P<0.05),1600μg/kg组肝胰腺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微量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最低,但血淋巴中GST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组织切片可观察到,饲料中含有的AFB1越高,肝胰腺被破坏程度越高。随着饲料中AFB1含量增加,对虾肝胰腺中AFB1残留量逐渐增加,2000μg/kg组对虾肝胰腺中AFB1含量最高(95.49μg/kg),各实验组肌肉中无AFB1残留。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不同学者对河纯毒素起源的几种解释,从遗传学角度解释河纯毒素是河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的解释较为合理。本文对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河豚毒素是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是一种强海洋神经毒剂,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河鲍毒素的控毒手段以及河纯毒素作为一种工具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凡纳滨对虾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以投喂含有15 mg/kg AFB1饲料的凡纳滨对虾作为实验组,不含AFB1饲料投喂的凡纳滨对虾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2、4、8、12天取肠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信号通路中的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eif4ebp),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eif4e1a),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eif4e2)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基因,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Dorsal和Relish基因,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以及黏蛋白样围食膜因子(mucin-like PM)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AFB1对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AFB1的添加会对mTO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实验组对虾eif4ebp基因自第2天起发生显著上调,此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if4e2和eif4e1a基因皆在第8和第12天被显著抑制;p70s6k基因在第2和第4天呈现下调趋势,并于第12天回升至初始水平。AFB1同时也刺激了免疫系统的响应,实验组Dorsal基因和Relish基因均被显著诱导,并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proPO基因于第4和第8天显著上调并于第12天回落至初始水平;mucin-like PM基因在第2、4、8天均显著上调。AFB1的添加也破坏了凡纳滨对虾肠道正常的组织形态,出现上皮细胞核肥大、边缘模糊、上皮细胞层部分脱落等现象。研究表明,AFB1严重影响凡纳滨对虾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不仅对肠道黏膜造成机械损伤,同时对肠道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饲料加工技术的提高,我国猪饲料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饲料本身或配制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子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霉菌毒素就是其中之一。畜禽摄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长有鞭毛的兼性需氧菌,多数存在于动物的排泄物中,其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病率极高.本文对沙门氏菌的三种主要检测方法:微生物学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进行探究,对于更为准确快速鉴定沙门氏菌,防止沙门氏菌进一步蔓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最具代表性且研究最为广泛的霉菌毒素,具有强毒性。AFB1引发的疾病统称为AFB1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短期摄食高剂量AFB1会导致动物发生急性中毒,长期摄食低剂量AFB1会导致动物发生慢性中毒(Marin等,2013)。AFB1可在动物各组织器官蓄积,尤其是肝脏、肾脏、脾脏和肠道等,引发多种疾病(Sumit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鱼用饲料检测中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法测定喹乙醇项目,只是参考出口肉中喹乙醇的检测方法。本文作者根据几年对鱼用饲料检测有关情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爱民 《水产养殖》2008,29(3):41-4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人、畜共患并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真菌毒素.由黄曲霉毒素引起中毒在水产养殖中发病率不为普遍,报道很少,也不被重视.黄曲霉毒素中毒性疾病发病前鱼类一切活动正常,不轻易被发现,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麻痹性,从中毒到发病时间周期长,呈慢性症状,一旦发病很难控制,死亡率极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