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探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就是一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认知与分析,此种经济模式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明确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成功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此种模式在实践中可以有效的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文章主要基于经济新常态角度之下,对乡村旅游发展及文化创业产业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二者的融合发展路径,希望可以相关研究提供简单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及耦合性,二者之间的属性以及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属性。本文将简要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联动的内在机理及主要动力,继而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联动的实现路径,其中主要包括宏观及微观两种耦合联动路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旨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不仅仅人口众多,其蕴含的民俗文化也多种多样。在经济转型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之下,河南省政府提出了"文化强省"的战略发展目标,要立足于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构建河南与全国甚至全球旅游相同步的发展体系。因此,河南省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制可行的旅游发展战略,以河南省固有的丰富旅游资源为发展基础,向世界树立良好的河南形象,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健康、稳定并快速的增长。本文就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以及转型升级路径作出探究,分析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优势,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并提出若干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以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人们"看山望水忆乡愁"的需求日趋旺盛.为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的憧憬与向往,传统乡村旅游急需革新思维,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探索新型"打开方式".立足新常态背景,分析"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与路径,为助力创意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36-139
海洋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的海洋旅游产业总产值已占海洋经济的30%以上。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以海南海洋旅游产业集群为例,对海南海洋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旅游产业规模程度、旅游产业关联程度、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化程度四个方面研究分析海南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更快提升,人们对自身生活目标的追求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娱乐活动促进了人们对旅游的向往。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产业在建设与发展中得到了更多资金投入,促进了自身的更好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用。但在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实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为此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保证文化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构成,明确旅游产业集群由核心吸引层、要素供应层以及辅助供应层构成;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提出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应确定旅游产业集群主题、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等。  相似文献   

9.
罗帆帆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163-163,165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下,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揭阳市军埔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胡雪梅  王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59-161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旅游业也蒸蒸日上,旅游与产业集群形成互动发展机制。该文介绍了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及其旅游业发展现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并运用相关数据,以旅游国内收入对GDP的贡献来分析寿光市旅游对集群的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对农耕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对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农耕文化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信阳市文化旅游营销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完整、系统的文化旅游形象设计,品牌形象创意理念层次较低。在对信阳市文化旅游营销的SWOT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信阳文化旅游形象营销的创意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化视角的闽台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旅游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闽台文化一体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两岸在旅游、文化交流方面的发展。本文透过文化的视角,对闽台之间的历史渊源、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土语方言等诸方面进行论证,证实了闽台文化的独特性与一体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闽台旅游合作的文化基础、文化发展思路等提出见解、阐述、分析,对闽台旅游合作中旅游与文化的共同和谐发展提出了对策。将文化因素引入闽台旅游合作研究,将有利于巩固两岸文化同源的文化积淀,加深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为今后长远和谐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合作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相互依存度和竞争程度不断加深, 第三产业逐渐成长为一个地区的支柱行业。伴随着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对福建省的旅游竞争力 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系统全面地剖析福建省区域旅游产业现状,综合福建地区天 然优势,运用要素资源理论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给福建省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现有产业竞争力存在 问题,由此得出一系列对应的举措以提升福建省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规划和设计水平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来保障乡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权,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滨海旅游中文化要素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在文化要素的量化方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从需求的角度研究消费者对文化的感知来对其价值做出评价,另一类是从古典经济学理论供给方面把文化要素作为一种等同于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要素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量化其作用。文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为滨海旅游中文化要素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贺州昭平县为例,提出县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应从优化旅游价值链和整合旅游产业链两方面出发,通过引导原有旅游企业升级、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对接与联动相关产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来构建一个完整良性循环的旅游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8.
信阳旅游业振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信阳旅游业,应树立"大旅游"观念,突出"一红一绿"特色,深挖地方文化内涵,打造以鸡公山、南湾湖、新县红色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赵临龙  田雨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0):205-208+220
运用Eviews 10.0软件对海口市交通与旅游总收入进行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探讨海口市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交通对旅游业发展有显著关系和推动作用,海口市公路交通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扩大国内和国际航空线路、全力推进包海高铁开工建设、积极构建邮轮旅游试验区,以期全面推动海口市的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简述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引入SWOT分析模型,对福建省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福建省文化旅游的发展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增加文化旅游投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协调内外环境以应对竞争、明确目标市场和营销理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