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辽河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及累计曲线法对辽河中下游平原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质量状况较好,良好以上等级土地占研究区的89.78%,其中优质级土地占0.66%,优良级土地占63.16%,良好级占25.96%,中等级土地占10.06%,差等级土地极少,仅占0.16%。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和县土地质量现状,明确有益元素、有害元素等指标含量水平其及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开展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161件,测定土壤样品中25项元素指标,综合评价得到土地质量综合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质量总体良好,一等(优质级)土地143.50km2;二等(良好级)土地576.04km2;三等(中等级)土地为150.55km2;四等(差等级)土地10.79km2;五等(劣等级)土地为1.43km2.富硒土壤资源分布面积为11979hm2;其中有2个绿色无公害富硒土壤区,面积为2683hm2;有2个富硒土壤潜力区,面积为9296hm2.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补充采样调查测试,开展研究区特色农业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特色农业产区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主要以二等为主,面积为10266.18hm2,占特色农业产区总面积的53.67%;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特色农业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可揭示特色农业产地土地质量等级以及重要土地问题,为区域特色农产品与生态农业开发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河南省黄河流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春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83-5285
根据研究区地球化学现状,以地形图、土壤类型图和其他参评图件为基础,应用GIS技术经过叠加分析所获得的封闭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3个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对河南省黄河流域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得到流域内土地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土壤中地球化学元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服务。[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在延边苹果梨主产区采集120个样品、测试分析了16种元素和理化性质的相应指标,从土地肥力、土地环境两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延边苹果梨主要种植区的土地肥力质量属于二等适中水平,其中龙井肥力质量最高、珲春最差;四个区域土地环境质量均处于优等状态,仅在三合、图们个别样点存在Ni、As元素超标现象,总体看来不存在土地重金属污染。[结论]延边地区综合土地质量为优良水平,对苹果梨种植很适宜。  相似文献   

6.
从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等方面选取8个评价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数学模型,对兴业县葵阳镇和大平山镇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葵阳镇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为1.49,大平山镇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为2.43;葵阳镇耕地属于一级区,而大平山镇耕地属于二级区。土地整治项目之后,葵阳镇和大平山镇耕地面积均有所增加,项目实施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因素等方面建立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长葛市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土地整理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点区专项调查评价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的重要阶段。该文以霍邱县为例,阐述了重点区调查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划定了霍邱县土地质量重点调查评价区,并对各类重点调查评价区调查评价内容、工作部署和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等方面构建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采用指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对土地质量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质量提高19.3%.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太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绝大多数属低肥力-较低肥力区,其中低肥力区和较低肥力区面积分别为为61 604.0和1 244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97.43%和1.97%;中等肥力土壤面积约172 km2,占总面积的0.27%;较高肥力面积约128 km2;高肥力区面积仅76 km2。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