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地上部茎叶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黄酮、多酚和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黄酮、多酚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黄酮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80,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为90%,黄酮平均得率为4.01%;提取多酚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 h,乙醇体积分数为60%,多酚平均得率为0.62%;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0 h,多糖平均得率为18.61%。验证试验表明,这3种优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黄精多糖的制备工艺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精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测定黄精多糖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黄精多糖对三价铁的还原能力.[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黄精药材粒度80目、料液比1:25、pH 9、提取时间3.0 h.黄精多糖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能力随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黄精多糖对三价铁的还原能力与浓度成正相关.[结论]确定了水提醇沉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证明了黄精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功能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肾脏、调节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临床及食疗中应用广泛。对黄精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黄精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黄精为原料,进行热水浸提,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黄精多糖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pH、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黄精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经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黄精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黄精多糖的最佳优化条件为pH 7、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h,此时黄精多糖的提取率为8.925%。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的种植技术,以及与玉米间种的实用技术,为提高经济效益、为该间作模式的推广以及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木瓜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木瓜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超声提取法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温度80℃,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木瓜多糖的最佳提取率为12.81%。[结论]超声波强化提取木瓜多糖效果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7.
以水为溶剂提取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叶多糖,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水料质量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设计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料质量比60∶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桂花叶多糖的提取率为11.35%。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黄精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 W、超声频率40 kHz、料液比为1 g∶32mL、微波功率300 W、提取时间为80 s;此时黄精多糖提取率实际值为11.19%.  相似文献   

9.
卷叶黄精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秦岭卷叶黄精(P loygonatum cirrh ifolium)多糖的水提取工艺和醇沉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卷叶黄精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是不均等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在温度80℃下,水提取2次,每次2 h,料液比为1∶25。(2)各因素对醇沉分离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液浓缩程度>pH值。醇沉分离工艺为: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为80%,药液浓缩至1 mL.-g 1,pH为6。  相似文献   

10.
以陇东子午岭自然保护区采挖的鸡头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为材料,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琼脂打孔法从其块茎中分离到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抑菌作用且遗传稳定的内生细菌H-3,并通过基因组DNA提取、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分析及形态学特征,得出该菌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对其发酵液醇提固形物多糖测定显示,其多糖含量达24.00%。  相似文献   

11.
酶法提取贺兰山紫蘑菇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贺兰山紫蘑菇(Cortinarius rufo-olivaceus)为材料,采用纤维素酶酶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蘑菇多糖得率高的单因素最佳值,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出该蘑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1.0%、固液比1∶70、酶解时间100min、酶解温度50℃、酶解pH5.5。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2.58%。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面子叶中的挥发油,以挥发油得油率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人面子叶挥发油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泡时间,加水量影响最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4h、加水20倍、提取5h,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了热水浸提法提取猪屎豆种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猪屎豆种子多糖提取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2.5 h、醇沉浓度95%,猪屎豆种子多糖提取率为15.43%.紫外检测和茚三酮法检测未见多糖含有核酸、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法提取大豆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法与传统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大豆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优化的因素组合.结果表明,大豆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0 min,pH值5.5,纤维素酶添加量1.0%.  相似文献   

15.
曾帅  周德庆  刘楠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9):1564-1569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羊栖菜多酚的酶辅助提取工艺,以提高羊栖菜多酚提取量,为羊栖菜多酚的提取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新鲜羊栖菜为原料,用酶辅助提取法提取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复合酶质量比(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和酶解时间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各因素对羊栖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复合酶质量比>酶解时间,其中酶解pH和酶解温度对羊栖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显著(P<0.05);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5.5、酶解时间45 min、复合酶质量比20∶1(复合酶添加量126 mg/g),在此条件下得到羊栖菜多酚提取量为9.26 mg/g,较溶剂提取法的多酚提取量(8.26 mg/g)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的酶辅助提取工艺能有效提高羊栖菜多酚提取量,优化的工艺参数可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叶枯病、炭疽病和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光泽县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对3种病害的发病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出苗期只有炭疽病发生,叶枯病和茎腐病在苗期未见发生,茎腐病在展叶期仍未见发生;随着多花黄精的生长,这3种病害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叶枯病、炭疽病在结实期达到发病高峰期,茎腐病在地上部枯死期达到发病高峰期,2017年总体发病情况比2016年严重。  相似文献   

17.
肖倩  姜程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216-218,246
从黄精产业的内涵、资源状况、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经济分析等角度论述了安徽黄精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对安徽黄精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精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精开花习性、花粉活力与授粉方式。[方法]在黄精花期定株定点记录观察开花习性、用0.5%TTC染色检测各期花粉活力、通过5种不同人工授粉处理确定黄精授粉方式。[结果]黄精4月12日现蕾,29日开花,5月29日终花,花期30d。花粉在开花前即具活力,且高于花后活力,花后10h花粉活力变的很低;黄精平均花粉活力为68.24%;黄精的自由授粉结实率为36.33%,自交结实率为33.67%,表明黄精为自花授粉植物。[结论]该研究为黄精规范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精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ex Redoute)的栽培密度、施肥、中耕、防病4个因素,进行了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明,净作黄精密度60 000窝/hm2、每年每公顷一次施入农家肥30 000 kg做基肥、分3次施入农家肥15 000 kg及专用复合肥750 kg为追肥、每年在苗期及生长旺盛期(4月、7月)中耕2次、每年喷施50%退菌特1 000倍液2次(7月或8月)的栽培技术组合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