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中国居民对乳制品需求及层次的日益提高,但是国内市场的供应不足及不断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推动了乳制品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分析综合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2007年到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及其同中国乳制品贸易额等方面的数据,运用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针对影响中国乳制品进口的核心要素做出剖析。结果显示: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量和贸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呈正比,和人口数量(Pop)比,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对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促进作用较大。提出主动拓展贸易伙伴国的范畴,特别是重视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协作,重视进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大对国内奶农及乳制品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推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2007—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口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存在整体效率不高、效率差距大、增长幅度小的特征。引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非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进口国的班轮运输指数、货币自由度、政治稳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等。研究结论对于中国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油贸易一直是中沙两国贸易的重要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为进一步深化两国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对影响中沙两国石油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油价的变动对两国石油贸易量的影响最大、中国经济和对原油需求的持续增长也显著影响两国的石油贸易量、"一带一路"战略将逐步发挥效果。据此,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中沙石油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注自由贸易协定(FTAs)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将FTAs引入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TAs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应该继续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并运用网络密度、中心性、块模型及QAP方法等整体网络分析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密度和互惠性分别提升了6.9%和6%,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联系愈发紧密;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则处于中心位置;3)经济发展水平(GDP)、地理距离、语言是否相同及是否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协议是影响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及贸易额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签订FTA协议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0—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粮食出口HS6位编码数据,从种类、数量和价格视角对各国粮食出口进行三元分解,并探究其出口增长动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层面上,独联体、中东欧的扩展边际优势较大,数量边际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价格边际贡献较大的则为东亚、东盟;国别层面上,印度、俄罗斯等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扩展边际都较高,产品种类扩增拉动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断提升,数量边际的贡献开始下滑,除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少数国家的价格边际始终较高之外,其余国家出口价格逐渐达到世界平均价格;从动态演变分析来看,各国出口种类差距先减小后增大,出口数量的差距则先增大再缩小,出口价格的差距也逐步缩小并缓慢接近世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方面,粮食供给、贸易成本及贸易关系等因素成为影响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的重要因素,且各区域存在差异。基于此,中国可充分利用沿线各国粮食出口增长边际优势,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与信息互通,探索多元化贸易合作方式,拓宽粮食进口渠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东盟十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合作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愈发得到重视。以中国与东盟十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前后的双边贸易数据为实证,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模型,望以小见大,研究"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家间距离、人均GDP、是否属于APEC成员国,四个影响因素均对中国与东盟十国间双边贸易流量有着重要影响;②经济体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对中国与东盟十国间双边贸易的规模大小起举足轻重的作用;③国家间距离会影响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双边贸易活动,距离越大,贸易流量越小,呈负相关;④APEC作为经济组织对于中国与东盟十国间双边贸易活动影响深重。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食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食品贸易的现状及沿线国家食品进口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进口法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引力模型是研究两个国家之间双边贸易的一种重要方法。为研究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变系数贸易引力模型,并用来分析研究2004-2017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样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国家的GDP和贸易开放度对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则起到阻碍作用;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加速了中国GDP对于中国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但削弱了沿线国家GDP对于中国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水产品有密切贸易往来的代表性国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互补性(TCI)指数以及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双边国存在不同贸易优势,应因地制宜建立合作机制;中国作为水产品出口国的TCI指数大于中国作为水产品进口国,双边国存在较大的合作潜力;双边水产品贸易表现出集中度较高特征,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潜力还有待开发。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贸易结构优化问题,为增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贸易强度指数、序样本最优分类法及贸易专业化指数,从贸易市场结构、贸易产品结构及贸易模式优化的角度,探讨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结果]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较大,双方可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紧密度、进出口贸易增速、贸易成本状况,优化贸易结构,互利共赢,产生良好的联动发展效应.[建议]我国应准确选择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因"国"制宜,实现农产品目标市场的多样化;完善农产品政策支持体系,扩大出口能力,争取更大利润空间;依托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优化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为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COMTRADE贸易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和CEPII数据库的年度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并按照海关编码(HS编码)将农产品分为四类分别测算不同类别农产品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措施.[结果]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距离及进口国家的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是否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因素均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总体上为正常贸易范畴;但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差异大,动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呈现贸易不足现象,植物产品贸易过度,食品饮料及烟草食品为正常贸易.从进口来看,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老挝等国贸易不足,与其余国家正常贸易.不同种类农产品各国之间贸易潜力值差异大,如我国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进口动物产品贸易不足,而与其他国家为正常贸易.[建议]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根据各国的贸易潜力差异调整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加深与贸易不足国家的贸易,保持与正常贸易国家的水平;特别是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制定不同政策,如出口植物产品贸易过度,则适当减少出口.  相似文献   

14.
15.
徐慧瑾  王兆华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171-176+202
中国和东盟国家均为世界水果贸易大国,水果贸易已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边水果贸易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分析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较低,与东盟存在差距,但双边水果贸易积极因素作用显著,贸易关系紧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提升中国水果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通过构建农产品贸易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GSIM,利用2005-2018年相关贸易和经济数据,计算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参数及其校准值,测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并设计不同的模拟情境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7.
中非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非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双边农产品贸易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中非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I)、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算并分析中非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非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双边合作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分析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相关举措,以便推动中非农产品贸易乃至整个中非贸易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2—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构建两阶段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测算"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科技创新效率,并利用投影分析探究其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为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和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是欧洲农业大国,粮食等农产品产量近年来大幅攀升,国际市场供应能力也随之不断加强,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已跃居成为乌克兰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国。本文在分析乌克兰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以及中乌农产品贸易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动因和前景。研究发现,乌克兰部分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供给能力;在“一带一路”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复杂化的背景下,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很强,合作前景广阔;进一步挖掘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可实现两国农产品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的果蔬产品贸易额稳定增长,对发展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1-2012年作为研究区间,运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分析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果蔬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的果蔬制品及蔬菜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中东欧仅在果蔬制品方面具有弱比较优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总体上呈互竟性,与各国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各异.并提出注重市场细分、发掘贸易潜力和利用政策优势、把握战略机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