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探究温度(15~35℃)与光照强度(2 000~10 000 lx)对礁膜(Monostroma nitidum)配子体生长的影响,将礁膜营养生长期藻体分别置于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室内光照培养箱中连续培养15 d,观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温度与光照强度均对礁膜配子体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礁膜配子体在15~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35℃时培养3 d出现死亡现象;营养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15~20℃,最适温度为20℃;培养15 d,最大体长相对生长率(DGRL)和最大体质量的相对生长率(DGRW)分别为(2.29±0.05)%/d、(4.05±0.13)%/d。在试验光照强度范围内,礁膜配子体均能正常生长,适宜光照强度为4 000~8 000 lx,最适光照强度为4 000 lx;培养15 d,最大DGBL和DGBW分别为(2.88±0.29)%/d、(4.65±0.10)%/d。 相似文献
2.
盐度和营养盐对礁膜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礁膜(Monostroma nitid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礁膜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生长在内湾静水处的岩石上或具有泥砂的石块上。日常所见的礁膜叶状体是配子体,为膜状,呈绿色或黄绿色,体软并具光泽。礁膜是绿藻中食用价值最高的一种,体软味美,我国南北沿海居民有食用。日本人也喜食“紫菜酱”(原料以礁膜为主,掺入少量紫菜,加入调味料,高压烹煮而成)。此外,礁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化痰,利水解毒以及降低胆 相似文献
3.
光照对礁膜合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礁膜配子接合及合子的附着以10-12h的黑暗处理为宜。光强对合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合子早期生长快,适宜光强为3000-5000lx,合子后期生长减慢,开始转化形成游孢子囊,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和缩短光照时间有利于游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孢子的放散。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礁膜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培养温度、藻体密度、盐度)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特定生长率(SGR)的影响,并为近海海域放养龙须菜进行环境修复和龙须菜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光强梯度为:500、1 000、1 500、2 000lx;温度梯度为:10、15、20、25℃;藻体密度梯度为:0.5、1.0、1.5、2.0g/L;盐度梯度为:20‰、25‰、30‰、35‰。结果表明,龙须菜在2 000lx光照强度条件下,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光照强度;20℃为龙须菜最适生长温度;密度在1.5g/L时生长最快;盐度为30‰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因此,2 000lx、20℃、1.5g/L、30‰是本实验龙须菜的最适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verall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M.latissimum in the stages from conjugation of gamete to discharge of zoospore, on the sporophyte stage during the life history of M.latissimum is entirely expatiat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we divided the sporophyte stage of M.latissimum into five periods : conjugation of gametes(gamete 7.5 μm×2.0 μm), zygocyte (4-20 μm), sporange (18-40 μm), zoospore formation (sporange 35-55 μm) and discharge of zoospore (zoospore 9.4 μm×3 μm). In this paper it may be in China to find the systemic acknowledgement on the division of the sporange stage during the life history of Monostroma as well as to the seedling cultivation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7.
为缩短传统育苗时间,开发室内种质保存技术,满足大规模栽培苗种需求,实验用4%的果胶酶和2%纤维素酶混合,将来自于不同月份和不同藻体部位的宽礁膜切段,分别在相同条件下解离成原生质体,详细研究了这些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细胞的再生、分化和发育途径。根据体细胞后代的外形、有无假根、有无公共膜、细胞大小和排列方式,以及它们最终的发育分化趋势,将宽礁膜原生质体发育方式分为8种结果,既可形成体细胞,也可形成生殖细胞。形成体细胞的发育途径又分3种类型7种结果,即细胞团、畸形苗和正常苗3种类型,其中发育成细胞团的类型又分为规则细胞团和不规则细胞团2种结果,发育成畸形苗的类型又分为假根为主的畸形苗、有类假根的畸形苗、无假根的畸形苗和管状畸形苗4种结果。各种发育类型与藻体的日龄、大小及部位有关,其原生质体直接发育形成正常形态藻体的发育方式只是8种发育结果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不同氮磷比(N∶P=4∶1、8∶1、16∶1、32∶1、80∶1)培养条件下,对福建沿海赤潮海域分离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氮磷比均不适合米氏凯伦藻的生长,该藻在N∶P=32∶1条件下比生长率最快,为0.33 d-1。米氏凯伦藻对氮的需求高于磷,在适当的磷限制环境中能够维持更长的生长周期。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海域的低氮磷比,而是赤潮暴发过程中,米氏凯伦藻对营养盐的大量消耗,尤其是对氮的消耗。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氮磷硅含量和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研究N、P、Si含量与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 ,8d藻生长率和 8d密度差不受N含量 (质量浓度 1.0~ 89.4mg/L)影响 ,但随P含量 (质量浓度 0 .1~ 2 8.6mg/L)和Si含量 (质量浓度 0 .5~ 2 0 .1mg/L)增加而增加。当P质量浓度 2 8.6mg/L、Si质量浓度 2 0 .1mg/L ,接种密度分别为 8.4× 10 4 ml- 1和 143.1×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和密度差可达 0 .778d- 1和 869.7× 10 4ml- 1。 11d藻生长率主要受接种密度的影响 ,N质量浓度起次要作用 ,P和Si质量浓度对藻生长率无影响。当N质量浓度 89.4mg/L ,接种密度 8.4×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可达 0 .4 92d- 1。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比例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不同氮,磷纟(N:P=1:1,4:1,16:1,80:1,160:1)条件下,对球等鞭金藻进行了培养。通过对其生长和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发现:在N/P比等于16:1的条件下,球等鞭金藻的生长速度最快,单位水体内的细胞数量最多。此外,在高氮,磷比(N/P=160:1,80:1)的条件下,其生长速度要优于低氮,磷比(N/P=1:1,4:1)状态。藻细胞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也明显受到氮,磷比的影响,其含量表现为16:1>160:1>80:1>4:1>1:1。此外,细胞内物质的积累合成与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Fe3+在不同氮、磷条件下对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海带''黄官1号''雌、雄配子体克隆系为材料,以含有不同浓度的氮(N)、磷(P)营养盐的灭菌海水为培养液,添加不同浓度(0μmol/L、0.36 μmol/L、3.60 μmol/L、8.90 μmol/L、17.80 μmol/L)的铁离子(Fe3+),通过测定光系统Ⅱ的最大荧光产量()观察配子体营养生长状况,通过计算发育率(包括卵囊形成率、排卵率、幼苗形成率)观测配子体发育与生殖状况。结果显示,N、P浓度分别为0.825 mmol/L、0.0336 mmol/L的条件下,浓度为3.60 μmol/L的Fe3+对海带配子体营养生长阶段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不同N、P浓度条件下,Fe3+浓度为3.60~17.80 μmol/L时能够提高海带配子体的最大荧光产量,且各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能够促进海带配子体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Fe3+浓度为3.60~17.80 μmol/L时可显著促进海带配子体的生殖生长,且各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0.05);即使N、P浓度达到0.825 mmol/L、0.0336 mmol/L,在无铁条件下所有的海带配子体维持在营养生长状态;即使Fe3+浓度达到3.60 μmol/L,在N、P浓度0.007 mmol/L、0.0003 mmol/L条件下,大部分海带配子体(65%)维持在营养生长状态,虽然小部分海带配子体(35%)进入了生殖生长状态,但生殖生长明显滞后于实验中的其他各个N、P浓度组。本研究表明,铁和N、P营养盐对海带配子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铁是海带配子体由营养生长到发育成熟再到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添加适宜浓度的氮(0.275 mmol/L)、磷营养盐(0.0112 mmol/L)条件下,浓度为3.60 μmol/L的Fe3+对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最大。该结果可为提高海带育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浓度和磷限制对两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影响显著,培养中期添加营养盐(二次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藻类的细胞浓度,同步测定氮磷营养盐水平发现,一次性添加营养盐培养时东海原甲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1.6%和76.9%,米氏凯伦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92.5%和99.9%,二次添加营养盐培养时则稍低,同时两种藻类在实验后期较低磷酸盐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较高细胞浓度,说明藻细胞内存在明显的营养盐库。在磷限制情况下,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东海原甲藻细胞体积在磷限制培养下变化不大,而且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在磷限制培养一段时间后明显增大,当磷酸盐恢复正常水平,细胞体积又快速恢复。该结果对于阐释不同营养盐水平下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竞争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 5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料 ,分别投喂平均体重约为 4 2 9g的俄罗斯鲟幼鲟 ,试验时间 4 0天。结果表明 ,幼鲟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为 4 2 %。当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低于 4 2 %时 ,随着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 ,幼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都显著增加。当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达到和超过 4 2 %时 ,随着饲料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 ,幼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肝/肌糖原的影响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食性的吉富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糊精为糖源,三种鱼各设置低、中、高(CL、CM、CH;吉富罗非鱼:20%、30%、40%;卵形鲳鲹:13%、26%、39%;军曹鱼:12%、24%、36%)3个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依次为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并进行葡萄糖注射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以CL组最高(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最高值均出现在CH组中,显著高于CL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则均为CM组显著最高(P<0.05);三种鱼饲料系数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均以CM组最低,分别为1.47(吉富罗非)、1.61(卵形鲳鲹)和1.49(军曹鱼)。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上升,罗非鱼CH组糖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血糖、胰岛素、肝/肌糖原、甘油三酯均为最高;军曹鱼CM组肝/肌糖原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显示注射葡萄糖后:(1)卵形鲳鲹组和罗非鱼组在1 h血糖水平达峰值(P<0.05),并且均在12 h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而军曹鱼组在3 h达血糖峰值后直至24 h才回到注射前水平。(2)军曹鱼组与罗非鱼组血浆胰岛素水平缓慢上升,至3 h达最高水平(P<0.05),而卵形鲳鲹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3)卵形鲳鲹组与罗非鱼组肝糖原水平缓慢上升,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呈下降趋势。(4)罗非鱼组与卵形鲳鲹组甘油三酯水平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饲料糖水平对对三种食性鱼类生长、糖代谢生化指标、葡萄糖利用和耐受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杂食性罗非鱼可比肉食性鱼类更好地利用膳食糖物质。葡萄糖耐受能力则以杂食性吉富罗非鱼为最强,卵形鲳鲹次之,军曹鱼葡萄糖耐受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7.
海水浊度升高是导致海草床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3个月的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水体浊度[2 (对照)、10、20、30和40 NTU]对鳗草存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月后,鳗草植株的存活率随水体浊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趋势,10~40 NTU处理组植株存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40 NTU处理组,植株存活率仅为对照组的56.1%;随水体浊度升高,植株的生长速率和生产力亦呈现下降趋势,至40 NTU处理组,植株茎节延伸速率和叶片延伸速率达到最小值,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48.9%和61.6%,地上生产力和地下生产力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64.6%和78.8%;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期浊度胁迫主要是通过影响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而对植株生长存活产生负面影响。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水体浊度增加而逐渐下降,10~40 NTU处理组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浊度升高处理组植株地上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组降低了20.2%~74.7%。研究表明,水体浊度长期升高导致鳗草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显著下降,对鳗草的生长存活不利。本研究为阐明鳗草海草床退化机理和选划适宜修复区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摇瓶、连续充气、补充二氧化碳气体(CO2)3种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氮,磷营养盐利用及藻细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 d后,连续充气组细胞密度为(1.62±0.40)×107 ind/mL,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在培养前3天盐藻主要利用细胞贮存的氮进行生长繁殖,之后主要依靠吸收培养液中的N来维持生长。盐藻细胞能迅速吸收培养液中的P,并贮存在细胞内以备生长繁殖之用。充气方式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N的吸收,培养3 d后,连续充气组培养液中N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充气方式不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P的吸收。连续充气组藻细胞总脂、粗蛋白、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连续充气组藻细胞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以上结果表明,充气方式不但影响盐藻的生长,还影响其细胞的营养组成,连续充气组生长性能提高,氨基酸营养价值降低,脂肪酸营养价值升高。 相似文献
19.
猪油对罗非鱼生长及餐后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猪油组成试验饲料饲喂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初重43 g)8周,比较研究猪油不同添加水平对罗非鱼生长及餐后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末重(FBW)、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着饲料中猪油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摄食量(FI)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高水平猪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猪油添加水平增加,罗非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降低,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均随饲料中猪油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各试验组罗非鱼血清中CHO、TG、LDL-C和VLDL-C含量随时间推移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G和VLDL-C的峰值出现在餐后6h,而CHO和LDL-C峰值在餐后9 h。但HDL-C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先降低后升高,在餐后6 h达到最低值。总之,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猪油会促进罗非鱼生长,但会影响罗非鱼的肝功能以及餐后脂质代谢,罗非鱼抗氧化能力也相应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