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企业制定了许多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回款管理等制度.但是很多一线销售人员还是不能如期完成销售任务或者回款任务.经销商的欠款过多,一则可能以此要挟公司,向公司提出过分的要求;二则可能造成公司现金流的紧张.甚至造成资金链的断裂.问题的症结在于企业依靠制度管理约束销售人员,而销售人员自我管理和客户管理并非依靠那些规章制度就能收到效果的.  相似文献   

2.
1困扰销售团队发展的三大瓶颈 1.1人才匮乏,优秀人才总是处于短缺状态 有许多兽药企业销售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销售训练,销售能力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的"本能"及实践过程中的"探索",而许多销售团队的领导人带队能力也仅仅是一些"过去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刚刚从销售一线提起来的管理者,做销售是一把好手,但做管理却又差了很多.  相似文献   

3.
尽管许多企业制定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回款管理等诸多制度,但是,月月下来,很多一线销售人员还是不能如期完成销售任务或者回款任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制度的空洞性太大,还是销售人员的执行力不够呢?主要问题在于企业依靠制度管理约束销售人员,而销售人员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管理者五问所谓管理者,指的是通过下属来完成工作任务的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其管理才能最终是通过他所带领的团队来体现的。管理者作为团队的带头人,要想使团队能够变得优秀,能够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管理者自己必须搞清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我想干什么?我是谁,指的是管理者必须非常清楚在组织中的角色和地位,在这一岗位上应  相似文献   

5.
尽管许多企业制定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回款管理等诸多制度.但是.月月下来.很多一线销售人员还是不能如期完成销售任务或者回款任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制度的空洞性太大.还是销售人员的执行力不够呢?  相似文献   

6.
1 经销商的自我选择 自我选择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状况,首先,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是想小富即安,还是希望未来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不同的目标将影响到经销商的经营心态和经营策略.其次,弄清楚自己的资源,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有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对哪部分市场比较熟悉,做什么会比较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量体裁衣".  相似文献   

7.
《北方牧业》2007,(2):30-30
<正>很多一线业务人员都做月度销售计划,报公司有关部门。可是,主管的部门领导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月下来,为什么一线业务人员自己上报的任务都不能完成?公司给部门下达任务指标,但并没有给予一线业务人员不切实际的任务压力呀!我们知道,在许多企业里采取了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年度有目标,每个月都制定滚动计划目标。但是,目标制定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却没有很好地贯彻:目标是上下级之间沟通达成的一致协议。现实中,目标更多地是上级下达,下级执行。我们抛开这个因素不谈,分析业务人员为什么没有完成回款任务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销售就是沟通."这样的观点虽然有些极端,但基本上也符合销售的特点——有效沟通是销售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 通常情况下,通过系统训练和不断实践,大多数能在一线长期坚持的销售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尽管做销售有一段时间,他们虽然也不断和客户沟通,但沟通效果并不好.这些销售人员是典型"不善沟通"的销售人员,他们主要有五种表现: 一、喜欢说而不喜欢听 有些销售人员认为销售就是"能说会道",于是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主,夸夸其谈,很少注意客户的感受,客户偶尔说话也总是被打断,不善于从客户的谈话中"听"出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9.
销售越来越难了,这是事实,事实背后的实质是销售人员未能跟上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客户的快速成长,用大白话说就是我们落伍了. 许多销售人员过度依赖所谓的经验.环境变化越快,经验的价值越小.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经验很可能会成为销售成长的阻力.那么,在新时代,销售人员要想不落伍,不被时代淘汰,必须要具备四种关键能力: 一、持续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换一种方式来讲可能会更有效益,那就是"学到老活到老"——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通过知识的持续更新可以改变生活的高度.持续学习是销售人员适应环境最有效的途径,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  相似文献   

10.
《水禽世界》2006,(6):58-59
1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把资源用在刀刃上许多公司的老板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知之甚少,总以为那是职能部门的事情,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关系,不懂得管理的本质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们的共  相似文献   

11.
去年底,雅安市宝兴县五龙乡战斗村四组的42户农民根据签订的生产销售合同,将自己生产的9吨鸭茅种子卖给了当地畜牧局的鸭茅良种繁育中心,获得草种费12.6万元,人均收入600余元,平均每户收入近3000元.农民笑逐颜开,直夸政府的富民政策好.这是雅安市宝兴县畜牧局在组织实施"宝兴鸭茅良种繁育基地"这一国家级项目过程中给当地农民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2.
每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都有着自己的优点,由于知识、经历、阅历的不同,每个优秀的销售人员都有一些自身的独特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有一些共性的要素,至少有四个重要的要素是他们能够成为优秀销售人员的基础要素. 第一个要素:相信 优秀的销售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公司、相信产品.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销售,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他们相信公司,每个公司都会有缺点,同时每个公司也都有优点,他们眼中看到的是公司的优点,并且对公司的优点深信不疑;他们相信产品,并且始终相信自己所销售的产品能给顾客带来作用,同时也相信自己提供的服务能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3.
销售人员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很头疼的事情,"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此,销售经理们绞尽脑汁寻求管理的好方法,在实际的运作中,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做法。本文希望就此给大家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销售人员管理一直以来是企业管理者很头疼的事情,"将在外,军令有可不受"。因此,销售经理们绞尽脑汁寻求管理销售人员的好方法,在实际的运作中,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做法。笔者在饲料企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将其和盘而出与大家分享,希望给大家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兽药市场指南》2007,(2):64-65
销售人员每次拜访经销商应该完成五大任务:一是销售产品,把产品卖出去是销售人员永恒的使命,其工作应始终围绕销量来展开;二是市场维护,得不到维护的市场必将昙花一现,这使得销售包括调解经销商之间的矛盾、理顺渠道间的关系、确定市场价格的稳定等内容;三是推销新点子给经销商,一个出色的销售人员不是只会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体现在他会经常向经销商“卖”一些新点子来帮助其解决实际难题;四是维护客情.在经销商心中建立良好的个人和企业品牌形象。有助于赢得经销商对你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五是信息收集,销售人员同时是信息员,要随时了解市场情况.洞察市场动态。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有经验的销售人员,通常能通过"信息收集及分析(扫街)、客户筛选、制定拜访计划、接近、判断、说服、促成、成交"等流程步骤完成销售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分辨及应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促成客户即时购买或完成销售的"临门一脚"呢?这里对销售中常见的十六种客户做一梳理及总结,希望各位销售人能从中得到受益和借鉴。一、犹豫不决型顾客表现:通常顾客不会立马下决心购买;常常表现为顾虑、不安,恐怕自己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涌入销售行业,也有许多人退出销售行业.有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在这个行业做好呢? 一、你不能死掉!销售的七种"死法" 怕见客户,怕被拒绝,一个"怕"字扼杀了销售人员的无限潜能.业务活动的快乐在于每天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沟通场景,不断向客户传递价值,怕的本质在于太在乎自己内心,在于"心里有鬼".在于自己没有尝试就已经死掉了. 想得太多,干得太少,把"研究"当作销售活动.是销售人员的大忌.只有大量的行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在操场上永远学不会游泳,智慧是在实践中喷发出来的东西,干的太少,想的太多,"思想"就成了行动的负担与阻力,没有海量的拜访,所有的技术技巧工具都是没有用的"装备".  相似文献   

18.
哪一行业的销售人员都不是在做一买一卖的简单工作,他们的工作本质上是在整合自己可利用的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销售人员每一次销售的过程都是整合资源的过程。作为兽药销售人员你所掌握的可利用的资源越多就越容易成功,你把掌握的资源利用的越合理就越容易成功。在公司里做同一种销售工作的两个人,销售的业绩经常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掌握资源的多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有区别。一般来讲兽药企业的销售人员手中都会掌握下列九个方面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禽业导刊》2012,(10):29-29
销售人员难管是销售管理者的共识,如何管好难管的销售人员几乎成为很多销售管理者的心病,销售人员工作性质决定其太部分时间在公司外部工作,你似乎很难对销售员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所谓管理者,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指导别人来完成工作目标的人,是有部属的人.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称职,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是无能的,他们主要有五个特征: 一、重理论而非实践 彼得?德鲁克有一句著名的观点:"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必须和经营相匹配,最实用的管理是基于实践的总结并应用." 有些管理者对实践并不感兴趣,而是把大部分精力用来抄一些书上的制度、表格,并在团队中使用.殊不知,使用不能和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