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三率”是指奶牛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成活率。因此,奶牛应用冻配效果的好与差,直接表现在“三率”上,也是关系到养牛经济效益的关键。奶牛的正常繁殖,应当是一年一个犊,而为什么应用人工冻配之后,还达不到全配、全准?又不能普遍实现“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的标准呢?下面就根据中国奶牛之乡———安达市奶牛应用冻配的经验,谈谈提高奶牛“三率”的技术要点。1影响奶牛“三率”的原因1.1母牛膘情差。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由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和泌乳等原因的影响,使体内营养入不抵出,因此就抑制了…  相似文献   

2.
奶牛“三率”是指奶牛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成活率。 一、影响奶牛“三率”的原因 (一)母牛膘情差 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根据调查统计,母牛五成膘发情率占19.6%,六成膘发情率为40.8%,七成膘以上为92%。 (二)母牛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是奶牛维持正常繁殖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母牛体内缺乏维生素E是引起胚胎早  相似文献   

3.
<正> 近两年来,由于我县自然灾害较严重,大部分母牛的饲养管理粗放,劳役繁重,膘情很差、延迟发情或长期不发情。严重影响了母牛的受配率和受率,为扭转这一局面,提高三率,两年来应用三合激素对母牛进行催情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牛冻配改良过程中,由于引进冻精的种公牛与本地母牛之间在体格、体重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及部分养牛户的饲养管理水平不高,造成本地母牛难产较多,严重地阻碍了牛冻配改良的进展。从2003年开始,我县通过总结经验,找出引起本地母牛难产的原因,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我县母牛的难产率,增强了农户实行冻配改良的信心,推动了我县肉牛改良工作的发展。现将引起我县母牛难产的原因、采取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介绍如下,与同行探讨。1本地母牛难产的原因1.1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的种公牛品种与本地母牛之间在体格、体重上差异较大,胎儿相对较大而…  相似文献   

5.
母牛产后发情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殖生理活动。它与分娩后母牛三率(受配率、受胎率、犊牛成活率)及终生繁殖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为探讨本地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来缩短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间隔时间,本文根据我县1983年在长兴、罗泉两乡调查资料,对此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到现在,笔者采取冬季冷配,犊牛早期断乳、母牛补饲,治疗母牛繁殖疾病的,标准化生产等四项技术综合配套的方法来提高母牛“三率”保证黄牛的生产质量,同时加快黄牛的改良速度。现将在敦化市官地镇,秋梨沟镇和大石头镇三个镇点所采取的提高母牛“三率”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20世纪70年代推广牛的冷配技术以来,牛的受配率、受胎率、产仔成活率逐年提高,但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根据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内蒙古母牛繁殖率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1母牛繁殖率低的原因笔者在农村牧区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认为,影响母牛繁殖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母牛繁殖率低的突出表现为受配率低、受胎率低、产仔成活率低。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三率”低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1.1基础母牛营养不良是造成母牛繁殖率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母牛难产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牛品种改良工作已开展多年,牛品改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未品改前,母牛难产较少,开展牛品改后,母牛难产较多,胎儿过大导致难产占70%以上,其它原因占少数。笔者经常深入农户冻配母牛和处理母难产的病例,在此浅析母牛难产的诊治经验及体会。1母牛难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三合激素可诱发母牛发情,提高授配率,繁殖率和养牛经济效益。随着注射剂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多数文献记载的注射量为0.005—0.013毫升/公斤体重(每头牛8—5毫升)。我县从1983年开始以0.008毫升/公斤体重剂量给母牛注射,结果不同年龄和不同生理状态的母牛同期发情率都较高,但有相当一部分母牛出现断续发情  相似文献   

10.
要想提高母牛冻精配种的繁殖率,达到多配、多怀、多产、多活,应该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提高母牛受配率1.提高母牛膘情,促进母牛发情,从而提高母牛受配率。当前,母牛的受配率之所以较低,达不到70%,其主要原因是母牛的发情率较低,有一部分母牛因长年不发情而无法参加配种。不发情的母牛多半是膘情不好,体质瘦弱的母牛,俗话说:“满膘才能满怀”就是这个道理。造成膘情差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有的群众养牛不懂技术,仍然采取比较原始的粗放饲养方式,没能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母牛的膘增差,致使母牛受配率降低。为…  相似文献   

11.
<正> 母牛的繁殖力受饲养管理、利用和配种不当、生殖器官疾患和失常等因素的影响。但当前我县母牛的繁殖力主要是受饲养管理粗放简单而使牛只营养水平低的影响。营养对母牛繁殖力影响的大小,要看营养物质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而定。营养水平影响母牛繁殖力,分三种情况:营养水平过高,营养水平过低和部分营养物质缺乏(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而我县现实生产中,营养水平过高而影响母牛的繁殖力降低的情况甚少,营养水平过低和部分营养物质缺乏是影响母牛繁殖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繁殖力是指奶牛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它是奶牛生产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也是母牛的生产力,提高母牛繁殖力是获得更多畜产品的基础。要提高繁殖力,关键是要提高“三率”既要提高母牛的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以前我国农村广泛实行母牛受配率70%,受胎率80%和产犊成活率90%以上的指标,但实际上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提高“三率”,同时,还应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育成率,缩短母牛各胎的间隔期,延长母牛的利用期。  相似文献   

13.
农区黄牛既要役用又要繁殖。由于饲养管理粗放,使役较重,哺乳不合理,带犊母牛当年自然发情率较低,约占当年产犊母牛的20%左右。加之,农民没有当年配犊的习惯,母、犊不隔离,任其自然断乳,一般三年两犊或五年三个犊,繁殖力较低。经调查我县牛的繁活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存30%左右。本试验通过药物处理,使带犊母牛断乳、发情,以提高黄牛的授配率和繁殖力,为一年一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1974年开始采取冷配(冷冻精液配种)改良当地黄牛,六年来共配母牛9609头,平均受配率54.5%。未完成受胎率80%的指标,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从1979年开始采取组群与建立输精点的办法,对提高受配率、受胎率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县母牛组群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小队为单位,母牛分散在小队配种;第二种是在小队建立中心输精点,有条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全省七个牧业县之一,有草原12.1万hm2,现有黄牛5.3万头,其中可繁母牛2.1万头,近十年来,黄母牛繁殖率低下,直接影响黄牛改良效果,为了搞清黄母牛繁殖率低下原因,在全县21个乡镇(场)、201个村进行调查,发现导致黄母牛受配率低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营养不良致使多数母牛不发情;第二是发情没有鉴别出来和人工授精技术员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用外来肉牛品种与我县本地牛杂交技术的推广,因我县本地牛个体比较小,本地牛初配年龄选择、母牛生长发育等原因的影响,在我县杂交牛品改工作中,发生本地牛冻配后发生难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养牛农户带来一定的困难和经济损失。我们通过手术对难产母牛进行助产和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我省迈出了巨大的步伐,而我县更是多次受到省农业厅表彰.但受配率一直困扰人工授精工作,经过调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母牛不发情造成的,这里包括营养不良、犊牛哺乳期延长、重度使役等.在一些母牛中,有的母牛产犊后要经过3~10个月以上的体能恢复,才能发情;也有的则为饲养到3~5岁后的处女牛仍不发情.……  相似文献   

18.
据1994年和1995年抽样调查表明,母牛发情率很低,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94年我市母牛发情率为53.2%,1995年降至51.1%。个别地方如大榆树乡三业村,母牛发情率仅为23.4%,适龄母牛不发情是母牛不孕症最多见的一种,母牛发情率下降,严重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广大养牛户最头痛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1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1.1母牛遗传的影响我县本地母牛个体小,性成熟时间较晚(1.5~2.5岁)导致生产力低。一般双胎公牛的女儿的双胎率和孪生母牛的女儿的双胎率比较高。1.2环境的影响日照的长短可以影响母牛的性周期,环境温度对母牛的繁殖有明显的影响,高温不利于母牛受胎,同时造成母牛出现安静发情,胚胎死亡增加。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多年的改良过程,我县所饲养的绝大部分母牛是由西门塔尔、夏洛来、荷斯坦、利木赞等优良的多元高代品种,这为我们发展优质肉牛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保障。提高这些优质母牛的繁殖率是发展优质肉牛的关键“抓肉先抓配”,其中提高母牛受胎率更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