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文章为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研究之一。对红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生长的3个主导因子,即土壤类型、A层厚度和坡向。按主导因子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可划分为3个立地级、13个立地型,即Ⅰ立地级含有厚黑土层阴坡和阳坡暗棕壤红松林以及中黑土层阴坡典型暗棕壤红松林3个立地型;Ⅱ立地级含有厚黑土层阴坡和阳坡、中黑土层阴坡和阳坡白浆化暗棕壤红松林以及轻度侵蚀阳坡典型暗棕壤红松林5个立地型;Ⅲ立地级下分成厚和中黑土层阳坡白浆土红松林、轻度侵蚀阳坡白浆化暗棕壤红松林以及轻度侵蚀阴坡和阳坡白浆土红松林5个立地型。  相似文献   

2.
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率排序筛选出4个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将样地划分为24个立地类型区,建立了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黄龙山人工油松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70.83%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于了解林分现状,提升林地景观状态与经营水准,充分发挥森林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周西缘水杉人工林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划分水杉林地立地类型基础上 ,采用评分法 ,选择土壤养分等级、土壤B(或AC)层质地、黑土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以及有效土层厚度 ,评价了水杉人工林地立地质量 ,并分析水杉林地立地生产力 ,通过建立水杉现有林分生长模型 ,指出经营管理措施同样影响立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刺槐的经营管理和立地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以河南省丘陵低山区106块1~26年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样地内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各调查指标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对刺槐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复相关系数的t检验得t=14.96,复相关系数及各立地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此次所构建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适用于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采用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4个主要因子的组合,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80个立地类型。将80个立地类型划分为好、中、差3个立地等级,对每个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分析得出,研究区有75%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河南省丘陵低山地区刺槐人工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为中厚(>30 cm)、壤土、小坡度、阴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以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43块有代表性的日本落叶松标准地,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该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在选取的5个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坡向、海拔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发育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据该3个立地因子,构建了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16类;16类立地类型按照立地质量得分情况共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研究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结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科学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目的在于建立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理论模型。  方法  提出1个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以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为立地评价指标,以浙江省1994-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NFI)数据为基础,从NFI复位样木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529个杉木人工林样地优势木最大胸径生长率;结合易于获取的纬度、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等立地因子,基于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  结果  模型统计检验值为14.723,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606,达极显著水平,模型效果较理想。基于NFI的最大胸径生长率是立地质量评价的合适指标;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坡度、纬度、海拔等立地因子对最大胸径生长率贡献依次减弱。  结论  基于NFI和数量化理论Ⅰ的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总体指标合理,克服了传统立地质量评价对年龄的依赖,能有效利用NFI历史数据,适用于同龄林和异龄林;构建以最大胸径生长率为指标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能对研究区立地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可对现有杉木人工林生产力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无林地的生产潜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 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 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区10个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研究评价其立地质量。共调查了11个立地因子,划分了各立地因子的等级。选出了主导立地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编制了主导立地因子得分表,并编制了主导立地因子百分得分表。两表都可以用来确定各因子对立地指数的贡献大小。实现了相同立地条件下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三个树种之间的立地指数转化。按立地指数及林分密度进行了林分蓄积量预测。提出了速生丰产林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定47块临时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和西南桦生长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等方法探讨立地指数与立地因子间的关系,系统评价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位、海拔、土壤养分、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和土壤容重7个立地因子与立地指数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达极显著水平(P0.01);7个因子中,坡位、海拔和土壤养分对立地指数的贡献达59.36%,且影响均极显著。采用坡位、海拔和坡向3个因子组合划分立地类型,并对47个样地所属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桦喜温凉气候,在较高海拔,阴坡、半阴坡立地栽培时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采用森林景观质量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48份大学生的现场评价资料,建立了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并讨论了八个景观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这些探讨可为帽儿山森林景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松立地质量的划分与评价可以为其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不同的林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因子,在洛南古城林场设置了63块20 m×30 m的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了样地内的油松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通过数量化理论Ⅰ,对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并通过数量化理论II建立了陕西洛南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类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1)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随着林龄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增加,其中油松在第10~20年时生长迅速,随后在第20~40年时生长速度较快。2)以海拔、坡向、坡位、坡度为主要立地因子将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个立地类型区。建立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表,研究区范围内有71.43%的油松人工林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在中等及以上,结果说明在洛南地区阴坡、高海拔(≥970 m)且平缓坡度下较适宜油松的生长;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种植区域内油松生长情况较好。3)以51组不同立地样本数据进行数量化理论Ⅱ判别分析,得到相应的判别系数矩阵,确定不同立地类型的样本中心点。用12组样本数据对该判别模型进行检验,正确率达91.67%,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可以用来判别预测洛南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立地条件的69块山苍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生长及经济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数量化理论I分析立地因子与山苍子树高之间的关系,评价山苍子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度、地貌、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坡向5个主导因子与山苍子树高数量化拟合复相关系数为0.4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坡度、地貌和土壤厚度3个因子组合,可将立地类型划分为20个;对每个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分析得出,研究区有75%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山苍子栽培在坡度26°~45°、丘陵和平原以及中厚土层(>40 cm)立地条件下生长和产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4年帽儿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及同步获取的遥感影像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土壤类型、高程、坡度等各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RS的信息获取技术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各分类因子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利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各分类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置分析,编制了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并对立地分类结果给予评价。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包括18类,其中低山缓坡暗棕壤占全部林场面积的67%,丘陵急坡暗棕壤占17%,丘陵缓坡暗棕壤占8%,低山急坡暗棕壤占4%,其它各立地类型所占比例均小于2%。实验林场的立地质量以Ⅱ、Ⅲ地位级为主,表明整个林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好水平。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帽儿山实验林场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地质量是指影响森林和其它植被的生产能力的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它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因子在内。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所有生境因子综合起来,以便对红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作出总的估价。这一工作对于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管理、土地利用、更新造林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当前林业生产管理面临着一场重大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秃杉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湖北省秃杉人工林调查的样地资料.找出了影响秃杉生长的主导因子,确定了各因子的划分等级.对秃杉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建立了秃杉优势木树高生长模型,编制了湖北省秃杉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并划分了生产力级;建立了秃杉数量化地位指数模型.秃杉的生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并受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大;综合运用地位指数表、生产力级标准和地位指数模型,为给秃杉选择理想的造林地提供了依据.对于促进秃杉的栽培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的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1个立地因子中回归筛选出10个,与立地指数建立了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并编制了开化杉木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母岩、土壤厚度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开化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文中对这4个项目各类目组合而成的48个立地类型进行了数量化评价,预估出了各立地组合所潜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1),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对尾巨桉优势高的贡献率达62.75%。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和调查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各样地尾巨桉优势高预测值,进而划分出高、中、低3组优势高生产力等级,尾巨桉优势高分别为27.16 m、24.19~25.45 m和21.77~23.40 m;再以年日照时数、海拔、土壤质地3个立地主导因子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不同生产组间年日照时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地评价福建省宜林地立地质量等级和生产潜力,选取福建省顺昌县81块杉木标准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数量化理论法确定立地质量等级并构建数量化理论预测方程,从分级与数量化两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与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立地综合得分值为1.701,立地等级为中级;影响杉木宜林地立地质量的因子重要性依次为土层厚度、坡向、腐殖质厚度、地貌、海拔、土壤类型、坡度、坡位,并定量地给出各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的贡献。两种方法经检验均达到理想效果,可作为评价宜林地立地质量和预测造林后林木生长趋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立地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三级分类单位:(1)立地级,(2)立地类型组,(3)立地类型。首先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所有立地因子进行筛选,筛选出的主导立地因子为 A 层厚度、石灰反应、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然后用主导因子采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共划分出四个立地级,11个立地类型组,进行方差分析检验证明,分类结果是正确的。依据 Storie 指数(SIR)原理,采用复合法提出了立地生产力的评价公式 SP=5(A+B+C+DX)。并计算出不同立地级的立地生产力的变动范围。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又对草甸黑钙土立地类型组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划分了三个立地类型并绘制了立地因子的等值线图和立地类型图。  相似文献   

20.
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适生立地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中,依立地条件不同设立49块标准地,调查林木生长和立地因子,并进行优势木树干解析,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白桦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白桦天然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坡向、土壤A层厚和坡度,其中坡位为主导因子。帽儿山地区适宜白桦栽培的立地条件为阳坡、中坡位,厚层土壤;低平地(草甸和沼泽)不适于白桦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