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三、循环流水式养鱼循环流水式养鱼的特点是养鱼用的水要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并按照养殖对象对水温的要求,进行人工升温或降温,然后对水体增氧(纯氧、气态氧、液态氧),再输入鱼池,周而复始.这种方法适用于水资源贫乏、水污染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世界上采用封闭式供水系统养鱼较早的国家,起先只是饲养鲤鱼,后又饲养鳗鲡、虹鳟、香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养鱼技术的进展,从设备角度讲主要集中在水质处理技术方面。工业化养鱼按其对池水的处理和利用方式,分为流水式和循环过滤式两种,前者主要用于饲养冷水性鱼类,如鲑鳟等,北欧、美国、加拿大等国用得较多。这种养鱼方式要求有大量优质水源,因为。1公斤鲑每日耗水量在1吨以上.循环过滤式则是工业化养鱼的主要方式,采用温水养殖,不仅用于鱼、虾的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3.
循环过滤水养鱼是指对养殖水体在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并在反复加以利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与海面养殖与流水养殖相比,此种养鱼方式有水温等养殖环境易于调节;不易受台风、赤潮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殖饵、排泄物的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日本对循环过滤水养鱼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研究,并在鳗、鲤等养殖进行产业规模的试验。70年代后,欧、养积极予以研究,在传统的排水处理中又引入了活性污泥法、撒水滤床法、臭氧杀菌及高效供氧等,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瑞典已有年产80吨欧鳗、丹麦年产950吨非洲鲶的循环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4.
流水养鱼是当今世界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其类型和格式因各自的经济、技术、自然等条件而不同。国外有西德的施特勒马蒂克的循环过滤式养鱼,每平方米年产鲤鱼210—253公  相似文献   

5.
罗永光 《畜禽业》2002,(6):45-46
降低动物养殖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在物质循环中的转化率是提高动物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关键,减少动物在饲养中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动物对有害物质的富集作用,保证动物食品的安全是发挥动物养殖生态效益的途径之一.笔者根据物质循环的生态原理,在江苏淮阴农业学校农牧渔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利用物质循环原理进行养猪养鱼的技术探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养殖排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由轮虫净化池、沉淀净化池、反冲式物理过滤装置和生物净化池组成。物理过滤系统主要是通过水流的反冲式流动,使大量的污物停留在系统的下层,利于从系统中排除;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低值、高效的化学絮凝剂;生物净化主要是通过细菌、微藻和轮虫等生物群落综合处理来实现。经净化的养殖污水可进入虾池循环使用或排放外海。  相似文献   

7.
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自净式养殖槽水层和过滤沙层的异养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及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测得装有循环过滤装置的水槽水中和沙粒上异养细菌平均数量分别为2.32×10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是池塘养鱼和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又称"跑道式"养鱼。该技术是美国大豆协会2013年引入江苏和安徽,将池塘水产养殖由"散养"变为"圈养",因其先进的生态养殖理念、高效的养殖效率及工业化便捷的管理,得到众多养殖户的青睐。2015年,本单位引进了该项目进行试验养殖,经过两年的摸索探讨改进,总结出了池塘集约化流水养鱼的经验,优化了场区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使内循环流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工程化养殖又称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年创新应用的新型池塘养殖模式。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在工艺理念、技术装备及养殖方式等方面具有重大革新,通过利用气提式推水设施创造流水环境,配置吸污装置及水质净化生物区,种养结合,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达到高效、生态、低碳、循环的效果。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品种的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探索,现将几种常见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海浮绳式网箱养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近海浮绳式网箱养鱼,就是在港湾外的近海较深水域设置浮绳式的网箱,选择优质的鱼类,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它是在内湾传统式网箱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质、高产、高效的网箱养殖模式。 为了发展浮绳式网箱养鱼产业,介绍一下有关近海浮绳式网箱养鱼的技术。主要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网箱的制作与设置、鱼种的培育和投放、饲料的种类及投喂和饲养管理。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首先介绍一下近海浮绳式网箱养殖场地的选定。由于这种养殖模式的网箱是设置在港湾外的近海,虽然它的结构是具有一定抗风浪能力的柔韧结构,但是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在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中的养殖试验。该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射流暴气增氧、沉淀分离和双层浮球生物过滤器过滤,过滤悬浮物能力达到90%,氨氮处理能力达到149~(gm-3.d-1)(在养殖水体15度条件下),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完成杀菌、消毒及二次去除氨氮作用。在8个养殖水体为1m~3的养殖池,放养1015尾平均体重240g虹鳟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应用动力为0.75kW、处理能力为20 T/h的BAF—20型双层浮球生物过滤设备进行循环养殖水体的处理。在养殖试验过程中,对养殖水体的pH、DO、COD、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水体循环周期为2次/h,换水周期为一次/每两周的条件下COD≤15mg/l、氨氮≤1mg/l、亚硝酸盐≤0.13mg/l、硝酸盐≤24mg/l,经对比养殖试验表明,没有循环鱼池的水体和经过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表明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水系统完全满足虹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的要求,确保虹鳟鱼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达到良好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2.
3 世界工业化养鱼的模式 当前世界上五大洲几十个国家都在发展工业化养鱼,虽有几十种模式,但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水是封闭循环过滤重复使用的,它的原型出于海洋水族馆的水处理系统,如美国芝加哥水族馆就是50年没有换水。 世界工业化养鱼的模式常用的有十几种,如流水式,静水式,阶梯式,走道式,立柱式,流化床式,一元化式,分体式等,并尚在继续发展中,兹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3.
循环过滤式养殖法是一种耗水少、占地小而能提高产量的养殖方法。从养鳗池流出的水被引入沉淀槽,再由泵吸到过滤槽,经过过滤净化后再回到养鳗池内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4.
江河船体式网箱养鱼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江河船体式网箱养鱼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应对饲养对象的选择,流量控制,汛期的环境变化(水位,泥沙含量,固体污染物侵袭),以及船体的材料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必要的基础资料,以促进江河船体式网箱养鱼稳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A海水工厂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技术概述:我国目前现行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提水动力设备、充气泵、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养鱼车间和开放式流水管阀等。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入海,属于工厂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另外,由于养殖密度大,病害时  相似文献   

16.
南集北锦     
密云水库养鱼场科学养鱼成绩显著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养鱼场注重科学养鱼,并在水产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养鱼队伍。他们运用现代化的养鱼方法,在人工养殖虹鳟、网箱饲养鲤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该场拥有3.6亩虹鳟养殖水面和1.41亩鲤  相似文献   

17.
流水养鱼是一种新的养殖方法,由于它能通过人工强化饲养在小水体中获得高产稳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摸索、掌握这种养鱼的技术,我们自1975年9月21日至11月3日进行了高密度流水饲养非洲鲫鱼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淡水渔业》1976,(2):9-12
流水养鱼是一种新的养殖方法,由予它能通过人工强化饲养在小水体中获得高产稳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摸索、掌握这种养鱼的技术,我们自1975年9月21日至11月3日进行了高密度流水饲养非洲鲫鱼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淡水养鱼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是精养法。精养法大致分为小水面精养和大水面精养两种。小水面精养大多被工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它的特点是实行高密度养殖,用人工配合饵料和增加溶氧量等达到高产。生产方法可分为流水养鱼、加强循环过滤水养鱼、充氧养鱼和网箱养鱼等。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设计了一种以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耗高效净水技术为特征的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介绍了太阳能光伏转换、气举水循环、纳米过滤等装置研制涉及的技术以及试验结果。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不仅为纳米养鱼、鱼菜共生系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也为利用太阳能源进行景观水处理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