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适合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培养基改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全球第一大作物病害,对马铃薯生产危害非常严重。在对该病菌的研究中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是比较关键的一环。本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晚疫病菌接种到黑麦与胡萝卜不同混合比例的5种培养基上,通过隔日调查的方法,比较其菌落生长直径的大小和产孢量的多少,以此作为衡量5种培养基培养效果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黑麦与胡萝卜的比例为1:1时,晚疫病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培养效果最好。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培养基来培养马铃薯晚疫病菌,这对开展晚疫病菌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周,在1个芽孔处可萌发1根、2根或多根芽管,位于基部的芽孔萌发能力较强.该菌培养35 d后可产生厚垣孢子.培养45 d可产生大量的卵孢子,菌龄为10 d时产生孢子囊的萌发率最高.温度为16~24℃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在26℃以上萌发形成芽管.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高,在燕麦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的最适pH值为6~8.超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通过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从荔枝果皮的嵴点裂缝处与皮孔处侵入,并在果皮内扩展,直到荔枝的内果皮.试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木醋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黑麦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木醋液,研究木醋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以上浓度的木醋液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0.1%浓度的木醋液反而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的形成有促进作用,0.2%浓度的木醋液虽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孢子囊的形成仍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参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参疫病菌生长发育温度幅度是10—32℃,最适温度为25℃,病菌在 PH 值3.5—11.5之间基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 PH 值6为最佳。病菌在55℃、10分钟以上,50℃、20分钟以上,45℃、40分钟可全部死亡。孔雀石绿浓度为10~(-5)—1/8×10~(-6)以上时,病原菌可以生长,而在孔雀石绿为10~(-4)以上时,病原菌不能生长。病菌利用淀粉能力强,淀粉水解指数为0.6—0.88。恶霉灵浓度为10—150ppm 时,对病原菌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液菌在 CMA、OMA 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快,在 V_4A,OMA 及参根汁液培养基上可产生大量卵孢子,在 PPA 和茎叶汁培养基上不产生卵孢子。光照处可使孢子囊、卵孢子的产孢量增加。人参疫病菌均为同宗配合。  相似文献   

5.
2021年6月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自然感玉米鞘腐病的玉米植株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观察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致病菌株(QF-1RC)形态学结构与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一致。基于rDNA-ITS和微管蛋白序列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拟轮枝镰孢菌MN652651和FR997663的相似度达99%,结合形态学和与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将其定为拟轮枝镰孢菌。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弱酸弱碱环境下均有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快,不同C、N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有一定的影响,D-纤维二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相对受限,在海藻糖和D-半乳糖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较多,硫酸铵培养基上病原菌生长相对受限,乙酸铵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最多,硝酸钠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辣椒疫霉菌产孢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辣椒疫霉菌产孢的培养基和诱导方法。通过计算游动孢子数量,研究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诱导方法对辣椒疫霉菌产生孢子囊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培养基最适合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密度为5.68×102/cm2,其次为RA培养基,PDA、BA和LA最不适合孢子囊的产生。采用创伤接种法,将辣椒疫霉菌菌丝体接种于20 d大小的黄瓜果实上,于28 ℃,24 h光照培养4 d后,黄瓜接种部位可产生病斑,病斑及周围产生密集菌丝,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其产孢量为1.35×104/cm2,而同样接种方法的甜椒果实上所产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索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温度以及pH值等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菌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以麦芽糖作为碳源,产孢量最大;以硫酸铵作为氮源、麦芽糖为碳源、光暗交替有利于病原菌产孢;25℃时产孢量最大,为产孢最适温度;在微碱性条件产孢量较好。综上所述,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是:PSA培养基或麦芽糖培养基,以硫酸铵为氮源,以麦芽糖为碳源,微碱性, 25℃光暗交替培养。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冯延江 《中国马铃薯》2002,16(5):302-303
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传播 1.1病原菌的基本特征特性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疫霉属(Phytophthora),而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的侵染所致.病原菌在形态上分为菌丝、孢囊梗、孢子囊、游动孢子等.马铃薯叶背面的白色霉轮就是从气孔长出来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白色,无隔膜.孢子囊卵圆形,呈乳头突起,它是病菌的繁殖器官,条件适宜时,每个孢子囊能产生6~12个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9.
椰子茎泻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相似文献   

10.
花生褐斑病菌(Gercosporaarachidicola Hori)在花生杆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优于前人推荐的3种培养基。在6种供试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量则以前人推荐的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最大。培养过程中,不同光照处理对病菌生长和产孢不敏感;不同温度处理产孢量有显著差异。2 %葡萄糖液有促进孢子萌发作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种薯带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纯化得到晚疫病菌、银腐病菌、癌肿病菌、红腐病菌、黑点病菌和镰刀菌等并提取它们的全基因组DNA,用引物08-3和08-4对这些真菌的DNA进行PCR扩增,以检验该引物扩增晚疫病菌DNA的特异性。取马铃薯种薯的芽眼、芽及其他不同部位并用NaOH法提取晚疫病菌DNA,再用引物08-3和08-4进行特异性扩增以检验种薯是否带晚疫病菌。结果表明:(1)引物08-3和08-4有很强的特异性,只能扩增出大小为257bp的马铃薯晚疫病菌DNA片段;(2)用该引物能扩增出种薯芽眼组织中大小为257bp的晚疫病菌DNA,说明通过PCR特异扩增,能直接检测出马铃薯种薯中潜伏的晚疫病菌。(3)本次检测的本地感病品种米拉有10%的种薯带晚疫病菌。该研究为种薯传播晚疫病菌的分子检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分离获得99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瑞毒霉敏感性、同工酶基因型和mtDNA单倍型。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离的所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瑞毒霉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敏感性菌株占14.1%,中抗菌株占7.1%,抗性菌株占78.8%,表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发生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药性。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分离的所有菌株中发现了两种mt DNA单倍型(Ⅰa和Ⅱa)。其中,Ⅰa单倍型占11.1%,Ⅱa单倍型占88.9%。根据Gpi和Pep图谱,本试验发现了3种同工酶基因型,其中优势同工酶基因型是Gpi:100/100,Pep:100/100。根据菌株的交配型、同工酶基因型和mtDNA单倍型,共发现4种基因型,其中,multi-locus基因型A(84.9%)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发现的优势基因型,但也出现了新的基因型分化。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鉴定中 ,经常出现结果不合理的现象 ,这时应通过单基因和复合基因鉴别寄主的发病情况反复相互验证 ,并增加重复次数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试验证实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薯不是异质的 ,而是同质的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DNA (RAPD)技术分析了15个大豆疫霉菌( Phytophthora sojae)的遗传多样性,并同其它7 个疫霉种的8个菌株进行了比较。运用筛选出的12个引物共获得152个RAPD标记,其中84. 2%具有多态性。通 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疫霉属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 533~0. 783,大豆疫霉菌与其它几种疫霉的遗 传距离相对较远,用引物OPB06扩增到P. sojae种特有的一个RAPD标记; P. sojae种内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 幅度为0. 855~0. 967,亦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遗传多样性与菌株毒力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而与菌株地理来 源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008~2011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4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瑞毒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和交互抗性。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6个(14.63%)菌株显示为敏感性,11个(26.83%)菌株显示为中抗,24个(58.54%)菌株显示为抗性。这说明黑龙江省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性。对于霜脲氰,EC50值为0.0630~2.1289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3.79倍,敏感性基线值为0.1879μg/mL。交互抗性分析结果显示,未产生交互抗性的菌株为73.16%,产生交互抗性菌株为26.84%。以上结果说明霜脲氰和瑞毒霉不能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晚疫病是目前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明确A2交配型在黑龙江省的存在与否,对晚疫病防治策略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将采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嫩江、讷河、克山、海伦、绥棱、绥化、巴彦、呼兰、哈尔滨、双城、林口、望奎的马铃薯晚疫病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24个菌株,通过对峙培养鉴定方法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124个菌株中未发现A2交配型菌株,表明黑龙江省未出现马铃薯晚疫病A2交配型。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Ⅱ.室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用2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复合指数法更适用于此病原物。从品种看,米拉表现最抗病,其次是坝薯10号、一墩青和克疫,克新1号、无花和坝薯9号较感病,费乌瑞它和紫山药最感病。从菌种看,C5的致病性普遍高于C2,而C2的致病性又普遍高于C4。  相似文献   

18.
室内试验用 2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 :复合指数法更适用于此病原物。从品种看 ,米拉表现最抗病 ,其次是坝薯 10号、一墩青和克疫 ,克新 1号、无花和坝薯 9号较感病 ,费乌瑞它和紫山药最感病。从菌种看 ,C5的致病性普遍高于C2 ,而C2的致病性又普遍高于C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