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败血支原体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败血支原体病主要是指鸡或者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1病原迄今为止确认对鸡致病的支原体仅有三种:一是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的传染性鼻窦炎的禽败血支原体(MycoplasmaGalliseptium,MG);二是引起鸡和火鸡亚临床或临床感染的滑液膜支原体(MycoplasmaSynoviae,MS);三是引起火鸡气囊炎的火鸡支原体(MycoplasmaMeleagrides,MM)。鸡败血支原体一般为球形、卵圆形,有时为棒状或球杆状,大小约为0.2~0.5μm,利用瑞氏染色液或姬姆萨染色液染色时…  相似文献   

2.
畜禽多发病及其防治——鸡败血霉形体病谢家声张德贞(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市畜牧站鸡败血霉形体病(Avianmycoplasmosis)又称枝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其病原为鸡败血霉形体(Mycoplasmagalisepticum简...  相似文献   

3.
ELISA和IHA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喘气病(MycoplasmaPneumoniaofSwine,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Enzooticpneumoniaofpig),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yo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存在于世界各地,是造成养...  相似文献   

4.
霉浆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最早由Nocord和Roux(1898)发现,分类上属软皮体细(Mollicutes),软皮体纲迄今发现了100多种。鸡毒霉浆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因其广泛的致病性和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引起重视。近年来,MG的研究从常规的病原分离、血清学试验、免疫和药物控制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研究,使人们从本质上更深人地了解了MG的属性,并为控制MG感染提供了新技术。本文综述MG在基因研究和分…  相似文献   

5.
鸡毒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毒支原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 Mycoplasmagallisepticum,MG)引起的鸡、火鸡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时发出罗音,严重时张口呼吸。据统计,鸡毒支原体感染鸡群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 10%左右,蛋鸡的产蛋率下降 10%-20%,肉鸡的体重减少38%,出栏期延长,饲料转化率降低21%,并可间接地引起大量的药费开支,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对此病非常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分…  相似文献   

6.
鸡霉形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霉/形/体/的/分/离/与/鉴/定贺荣莲黄峻邓贺荣兰美益邓显文杜坚杨水莲(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鸡的霉形体(MycoplasmaGalispticum)是鸡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最早被Nelson(1993)发现。1952...  相似文献   

7.
家禽胸深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禽胸深肌病许益民(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1)一、历史家禽胸深肌病(Deeppectoralmyopathy,DPM)最初称为胸肌变性性肌病(Degenerativemyopathyofthemusculussupracoracoideus,DM...  相似文献   

8.
副结核病,又名约内氏病(Johne'sdis-eas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肠道疾病。它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paratuberculosis)感染所引起的。牛感染副结核分支杆菌后直到2~5岁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其...  相似文献   

9.
鸡毒霉形体病研究进展李自力毕丁仁(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0)霉形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现已命名的禽源霉形体共有21种[1],最重要的三个成员是: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galiseptic...  相似文献   

10.
对虾病毒性疫病检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到目前为止,已报道过的对虾病毒病有15种之多[1] ,其中对虾杆状病毒病(Baculovirus penaeid dis-ease,BP)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disease,MBV)被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水生动物疫病[2];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Infctious hypo-derlmalandhaematopoieticnecrosis,IHHN)、 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sydrome,WSS)、BP、MBV、中肠腺坏死…  相似文献   

11.
预防鸡慢性呼吸道病S.M.Mobiuddin著张立昌摘译姚四新校慢性呼吸道病(CRD)症侯群在养禽业中持续存在,急需弄清病因和采取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病蔓延和减少经济损失。慢性呼吸道病症侯群(CRDC)始终是家禽生产中一个严重问题。由于本病患鸡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鸡败血霉形体又称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禽败血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 ticum)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防治CRD是目前养禽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选用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分别测定它们对鸡败血霉形体的体外抑菌试验,为本病在防治中合理选药提供一定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蒽诺沙星、氧氟沙星含量分别为99.9%、99.8%,均为国产原料药,由北京第二制药厂生产;庆大霉素、红霉素标准品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  相似文献   

13.
禽喘克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喘克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疗效观察罗筑鸣李洪兴林乃锋姚柏莲(广东省兽医防疫检疫站,广州510230)鸡毒霉形体(MG)感染引起的鸡慢性呼吸道病(CRD)通常以呼吸罗音、咳嗽、鼻漏、流鼻涕、眼内有泡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为主要特征,病程长,发展缓慢,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粘膜病(BM),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血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953年Ramsey和Chiver发现粘膜病。1961年Gillespie等研究证明,这两种病毒是有共同抗原性的同种病毒,1971年由美国…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2月某鸵鸟养殖场鸟群中发生以咳嗽、呼吸困难、气管罗音等呼吸道症状和腿部病变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易感鸟龄为5~12周龄,发病率28.4%(23/81),病死率8.7%(2/23),淘汰率3.7%(3/81)。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血清学试验分析,确诊为支原体病(Avianmycoplasmosis)。通过药物治疗试验证明,壮观霉素(UNISPECT)、百病消(Baytril)、强力米先(UNIMYCIN)、红霉素(Erytromycin)和泰乐菌素(Tylosin)等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兽医临床上 ,鸡支原体 (Mycoplasmagallisepticum ,MG)感染常并发大肠杆菌 (E coli)等其他病原体 ,形成混合型慢性呼吸道病 (ChronicRespiratoryDisease ,CRD)。泰乐菌素 (Ty losin)是一种防治支原体感染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但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差 ,故在实际用药中 ,还应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本试验通过人工诱发支原体 大肠杆菌感染 ,评价泰乐菌素联合磺胺二甲嘧啶钠 (SulfadimidineSodiumSM2 Na)加三甲氧苄氨嘧啶 (Trimethoprim ,T…  相似文献   

17.
鸡慢性呼吸道病药物疗效比较王志强孙平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畜牧兽医站315200鸡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鸡败血支原体(MG)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上呼吸道及邻近窦粘膜的炎症和呼吸道罗音为特征。单纯性CRD呈缓慢经过,死亡率也不高,但常继...  相似文献   

18.
一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株对鸡免疫效果试验黄承锋,吕敏娜,张健,张玉团,杨海金(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Loryngotra-cheitis,ILT)是鸡呼吸道病之一。近年来在我省鸡场常见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3 株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的单克隆抗体( McAb) ,经过检测其中有9 株McAbs 为IgG 类, 4 株为Ig M , 这些McAbs 与新城疫病毒(NDV)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均无交叉反应, 病毒中和试验表明, 有5株McAbs 具有中和活性,Western - blotting 试验表明, 这5 株有中和活性的McAbs 识别的抗原位点在VP2 。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57 年发现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的甘博罗(Gu m boro) 地区,1962 年由Cosgrove 首次报道, 此后该病相继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本试验对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获得的13 株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 以期应用于对IBD 的研究,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兔脑原虫病     
兔脑原虫病顾有方沈永林汪志楷(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兔脑原虫病(Encephalitozoonosis)是由兔脑原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寄生于兔脑和肾脏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呈慢性、隐性或亚临床经过[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