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廖程胜  廖良美 《北方园艺》2016,(13):205-210
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就业,及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日本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中日两国产品间的互补,日本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近年来,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筑起了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大障碍。为研究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现选取1995—2014年中日农产品贸易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引力模型,分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向WTO提交的TBT和SPS数量之和与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呈正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谭忠昕  崔欣  李爽 《北方园艺》2015,(16):174-178
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蔬菜出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政策,在关税保护作用逐步削弱的今天,其在履行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安全、自然环境和资源等职责的基础上,更多的承担了贸易保护的作用。日本是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绿色贸易壁垒具有繁杂、严格的特点,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蔬菜的对日出口。现运用引力模型,选取我国与日本蔬菜贸易1992—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它是以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动植物生命为由而采取的直接间接限制甚至禁止某些进出口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来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本文着重分析了绿色壁垒的形成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壁垒阻碍的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降低绿色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日,商务部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应警惕包括绿色包装壁垒在内的绿色贸易壁垒,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以2002—2020年新疆番茄及其制品出口数据为依据,并将绿色贸易壁垒强度进行量化,采用贸易引力模型探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新疆番茄及其制品出口的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降低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作用。结果表明:绿色贸易壁垒对于新疆番茄及其制品出口贸易存在阻碍作用,进口国绿色贸易壁垒强度每提升1%,新疆番茄及其制品出口减少4.03%。同时发现,新疆番茄及其制品的出口规模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以及新疆的经济规模呈正相关,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但近十年间果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长期在5%以下,出口水平低下。自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有60%以上的水果出口企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专家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果品出口的主要外部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多种重要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世界市场的大门向我国企业打开。然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并没有降低。一些发达国家挥舞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大棒,以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识、卫生及环保市场准人条件为借口,限制和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其市场。在苛刻的标准下,中国的。一些菜蓝子产品要么打道回府,要么就地销毁。绿色壁垒,造成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天达-2116对露地草莓农药残留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是全国最大的速冻草莓出口基地,年出口量2万吨以上,已形成重要的高效产业。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山东农产品出口4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3%-25%,居全国首位。其中水果及水果制品出口额4.3亿美元,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为阻止我国果品等农产品进入该国农产品市场,纷纷实施“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
丁超 《长江蔬菜》2005,(4):53-55
大蒜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蔬菜品种,我国加入WTO后,大蒜产业也成了受冲击最大的领域,由于我国大蒜行业协会组织比较薄弱,缺乏统一的对外联合作战的能力,致使我国大蒜产品在国外不断遭遇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的阻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和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必须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小,绿色农业的发展空间日益加大。长岭县没有大型工业,大气和土壤没有工业污染,大量开发绿色产品是完全可行的。县域人均收入较低。迫切要求找到一条致富路子,因此开发绿色产品十分必要。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开发绿色产品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用菌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类型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类型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志刚  何勇亭 《中国食用菌》2020,(1):147-148,157
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食用菌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食用菌企业合理规划对外投资,扩大自身发展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对食用菌出口贸易存在着促进作用,即食用菌对外投资额(KCR)每升高1%,食用菌出口贸易便升高0.263%,说明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当地消费者对食用菌的需求量,并带动了当地企业对国内食用菌原材料的需求量。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对食用菌进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即KCR每升高1%,食用菌进口额便随之升高0.773%,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食用菌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食用菌安全性的需求,这促使我国从国外进口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孙玥 《蔬菜》2024,(5):1-7
摘要:农业贸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拓展。与此同时,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贸易规模显著扩大,贸易结构呈现多元化,农业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发展新阶段,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农业贸易发展面临挑战。从多双边农业合作和区域农业合作方面梳理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机制建立情况,总结了10年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农业贸易合作,提出了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农业贸易发展有关对策建议,包括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农业经济贸易合作机制,加强政策对接和沟通磋商;构建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扩大农业贸易“朋友圈”;提升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14.
朱琍 《中国食用菌》2020,(3):232-234
为研究非关税贸易壁垒下食(药)用菌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风险控制,基于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食(药)用菌基本定义,分析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食(药)用菌出口量、提高出口企业成本、降低竞争优势、降低国民收入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内容从外贸合同条款方面提出控制"风险条款"、控制"支付条款"风险、控制"质量条款"风险、确定争议解决条款、避免"格式合同"等五条法律风险控制方法,为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下食(药)用菌由进出口贸易造成的法律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虽然中国食用菌产能已居世界前列,但食用菌的出口贸易却很低,"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企业的产品创新、我国食用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董莹  穆月英 《中国蔬菜》2012,1(20):20-26
东亚区域一体化与区域自由化的国际环境在不断影响着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使得对作为世界上蔬菜贸易大国的中国的蔬菜国际竞争力成为分析的重点。本文在分析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区域性价格比较、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对蔬菜国际竞争力进行初步分析,最后运用CMS模型对蔬菜国际竞争力变动的结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得出主要结论:我国对日本、韩国蔬菜出口份额不断下降,而对东盟蔬菜出口份额持续上升|我国蔬菜出口在国际和“10+3”范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存在减弱趋势|“10+3”FTA框架下,我国出口蔬菜需求存在持续扩张趋势,但由于我国出口蔬菜贸易商品结构不当,造成出口份额与出口额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产业作为绿色低碳和生态高效产业的代表,为系统了解食用菌产业的贸易特征,通过利用2000年~2014年度中国食用菌产业数据,对食用菌出口总量和创汇值、主产省区、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等展开时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食用菌出口总体形势作出预测。结果表明,近10年间食用菌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中部、东部省区出口规模增长,表现稳健;中国食用菌出口品种较多,输出地分布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地区,但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主要出口产品为蘑菇罐头和干香菇,重点出口品种需进一步优化;根据预测,2030年时,中国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额将分别达到82.56万t和48.8亿美元,将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食用菌出口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于蓉蓉 《蔬菜》2024,(5):15-20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蓬勃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合作、农业人才培养等前景广阔。白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合作,以中国与白俄罗斯的农业合作为例,从中国与白俄罗斯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入手,分析了白俄罗斯农业发展中劳动力不足、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现状,理清了我国与白俄罗斯在肥料贸易、农业创新技术合作等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合作现状,并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与白俄罗斯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任慧 《北方园艺》2020,(5):158-164
在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蔬菜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引力模型方法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亚五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因素对中国和中亚五国蔬菜出口贸易分别具有2.53%和0.04%的正向影响,位置因素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蔬菜贸易也产生正向影响,中国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位置因素及需求结构的差异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蔬菜贸易分别产生0.41%、1.14%、0.21%和0.33%的负向影响。中国对中亚五国蔬菜出口贸易潜力值各不相同,分国家来看,贸易不足与贸易过量分化明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贸易潜力值较小,发展潜力巨大。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存在贸易过剩情况,仍需再造潜力。  相似文献   

20.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迅猛发展,分别从规模和结构角度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木耳的出口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我国木耳出口过程中出口量方面,外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出口结构方面看,外资促进我国变革的作用有限。因此,为保证木耳出口贸易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必须及时调整外资引进的目标以及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