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国顺先生对盆景的痴迷程度,在当地恐怕无人能比,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与盆景艺术相关的活动中。他在盆景艺术创作上肯投入,肯钻研,曾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取经,这对他的艺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作品中显露和潇洒刚劲、飘逸自然的神态及超脱与大气的内涵。正所谓文如其人,“景”如其人。  相似文献   

2.
新人:王炘     
《花木盆景》2013,(11):6-6
浙江台州人,现任浙江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副会长、省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艺术分会理事、省根艺美术协会理事、台州市路桥区花卉盆景根艺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盆景艺术大师、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园艺事业,凭着对盆景、根艺的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创作出形式多样的树桩盆景和根艺作品,并于1992年5月成功举办了“王忻个人盐景作品展”,实现了个人盆景艺术创作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我不敢自居是盆景专家,从不奢谈“艺术”二字,虽与泥土和树木打交道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但对盆景艺术创作充其量也仅仅是个刚到门口的门外汉,其中知识也只略懂皮毛。看了山东李新先生的《我看盆景》一文,有几句话也想说说。关于“高于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不仅仅是盆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4.
盆景,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现代社会,世界范转围内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盆景爱好的行列。很多爱好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盆栽的水平,而投入到了更高层次的探索盆景艺术创作之中。作为盆景艺术发源地的中国,有必要在理论上探讨与弄清现代盆景艺术特征,以指导我们的盆景艺术创作实践。拟小结以下盆景艺术特征,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5.
月波园盆景     
《花木盆景》2006,(12):F0002-F0002,1
月波园简介 “月波园”园主李晓波为浙江台州玉环县人,1961年生,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台州市花卉盆景协会常务理事。现任浙江绿色园林市政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事盆景制作二十余年,潜心钻研盆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展并获奖。  相似文献   

6.
中国盆景代表作 这件作品创作于1976年,1984年刊发于本刊试刊号封底,在198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上被誉为“给我们古老盆景带来新意”的作品之一。“《秋思》这件盆景作品问世的意义在于:一、在贫景中去探求艺术的共性规律和美的规律,并用以指导盆景的艺术创作和造型。  相似文献   

7.
4月6日,由江西盆景艺术协会组织的首届盆景艺术创作交流会,在南昌县教师进修中心艺斋园举行。此次交流会邀请了该省著名盆景艺术家陈顺远讲授盆景蟠扎、修剪、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并即兴现场利用五针松树桩为30多名盆景爱好者制作了一盆水旱盆景《赣鄱大地春意浓》。观摩者们还参观了该园精心培育的300多盆造形各异的盆景。  相似文献   

8.
钟易 《花木盆景》2003,(12B):18-19
杨作祥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达十六年余,他为人虚心好学,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的影响、教育、传授下,渐有所得,特别是对树石盆景创作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范本,结合创作艺术原理,大胆加以施艺创新,以此来反映其创作的主观意趣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其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以达到“动势飞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盆景艺术创作,与其它任何艺术不同。因为盆景是一种鲜活生命艺术,受一定的时、空和物种素材制约。且它的创作周期长,不可能像绘画一样:只要“腹稿”拟定,即一挥而就。至于山水树木构图,只要是对中国画稍有研究的人,懂得“以形写神”、“计白当黑”,就可在白纸上任意泼墨挥毫,绘出千姿百态的树木、山石、水体来。而创作盆景,尤其是创作富涵诗情画意如《前程似锦》一样的写意盆景,就不同画树形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10.
曾宪烨 《花卉》2005,(6):30-30
盆景艺术创作对意境的表现是通过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朝大诗人王唯的千古绝唱,盆景《登高望远》形象地再现了诗中意境。  相似文献   

11.
正展会宗旨弘扬中国盆景艺术,提升盆景艺术创作水平,加强盆景艺术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打造昆明"世博杯"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展会主题共建平台合作共赢主办单位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国际盆景赏石协会(BCI)中国区委员会云南活动中心承办单位云南世博园艺有限公司云南世博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云南锦萃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融通世界盆景艺术,传承与传播中国盆景艺术,进一步促进中外盆景艺术的良好交流,不断提高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制作技艺,并增进各国盆友间的友谊,盆景乐园网站、花木盆景杂志社、聚松园将共同举办"首届世界盆景艺术创作大会"。主办:盆景乐园网站、花木盆景杂志社、聚松园承办:聚松园支持单位:水明精品盆艺正圆盆景工具地点:常州聚松园时间:2015年12月5日至6日  相似文献   

13.
吴锦胜 《花木盆景》2004,(12):30-30
清代汤怡纷在《画鉴析览》中写道:“山为体,石为骨,树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鉴赏国画及绘画的原理,并且也符合盆景制作与欣赏的要求。盆景创作过程和盆景的盆面装饰同样是重要的,在盆景艺术创作中,点石、铺苔,点缀配件等,不仅可以协调重心,使盆面层次分明,更重要的是赋予盆景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从而不难看出盆景的盆面装饰艺术在整个盆景创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曾庆治 《花木盆景》2004,(9):18-19,4
王道元先生,湖北钟祥市人,荆楚文化的底蕴,孕育了他豪放、大器的创作风格。在盆景制作上,多次就教于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并在钟祥盆艺前辈陶福卿先生的指导下,逐步走上了盆景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5.
韩小文 《花木盆景》2008,(12):66-66
盆景,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珍品。它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凝缩在小小的盆中,从而造成“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美妙意境,使人于室内便能观赏到山水园林之美妙,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因而被人们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有生命的艺雕”。三国时期的陆逊,晋代的陆机、陆云,盛唐时期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晚唐的陆龟蒙、皮日休,还有清朝的康熙皇帝,都留下了吟咏盆景的诗作。  相似文献   

16.
王金贵 《花木盆景》2000,(1A):79-80
盆景题名是个老话题.也是中国盆艺界较敏感的话题。有些人把它看得特重.与中国画的题款相提并论.视为“异工同曲”.奉为中国盆景艺术的“闪光点”。对此观点.本人颇有异议.现就盆景题名与国画题款问题略抒浅见.仅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欣赏连明良先生的盆景,总能给人赏心悦目、清新可人之感。常言道:“见作品如见人”,连明良先生的为人之道,亦如其作品一般,让人觉得亲善、和蔼和开朗。连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近20年,在长期的创作与实践中,厚积薄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养护之精到、构图之  相似文献   

18.
读李新先生《我看盆景》一文,先生勇于思辩与深挖细掘的求索精神,无疑是值得赞赏的。其对盆景部分理论的质疑,对盆景艺术整体研究,也无疑是个积极的推动。但先生文中有些词色对盆景充满鄙视,甚至“刀扬锋,剑出鞘”,仿佛盆景理论争鸣的性质,已不是是非问题。笔者认为盆景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是人心灵美的产品,同属于自给自足的“人造世界”,同样也贯通着孔子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学问。何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理论批评与比较分析应该慎重,“爱人修己”方是论道之门。因此,对李先生有些观点就无法苟同。  相似文献   

19.
<正>岭南盆景一代宗师孔泰初独创的截干蓄枝的技法,为岭南盆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岭南盆景发展初期,盆景为文人雅士赏玩之物,多以小微体量为主,道法自然之雅,借以陶冶情操,故有“高不盈尺”之说。这一时期,创作素材以叶片小、叶面革质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主,并甄选出“岭南五大品种”推广发展。“源于自然,超越自然”,是当时盆景人的艺术创作格言,不等边三角形树冠的矮仔大树、斜飘的形态成为竞相摹仿的经典构图。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岭南盆景的市场价值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引起了收藏风潮,初步发挥了一门文化艺术应该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两个前后联结、相互制约的方面。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直接认识,艺术欣赏是透过艺术作品间接地认识现实。艺术创作是把大量的生活现象概括成独特的典型形象,创作出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则是从具体的感性形象出发去把握普遍的社会内容,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愉悦和思想教育。如果艺术作品没有经过艺术欣赏,艺术的社会功能就还是潜在的。盆景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