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目前,受供需不平衡以及国内外贸易、投资环境等因素影响,玉米种子贸易持续性逆差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探究中国玉米种子的贸易现状,利用1998-2019年玉米种子贸易面板数据,在经典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经济、空间和制度等因素,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玉米种子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面积对玉米种子进出口贸易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国际物流体系的发展,地理距离已不是玉米种子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贸易双方是否同为WTO成员国对中国玉米种子进口无显著影响;相较于进口,GDP、种植面积、汇率、距离等引力因素对中国玉米种子出口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中国应把握当前开放环境和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中国玉米种子的贸易结构;政府应高度重视玉米种子来源国过度集中的问题,推动玉米种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应借助国际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推动玉米种子贸易便利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艾红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510-515
以美国对中国等六国对虾反倾销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反倾销措施对涉案国的贸易限制作用以及多国涉案是否存在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反倾销税率越高,对涉案国出口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尤其是在反倾销措施实施后的前2年;同时未涉案国对虾出口迅速增加,即发生了贸易从涉案国转向未涉案国;当多个国家涉案时,不仅从未涉案国的进口增加,而且因被征税率的不同从低税率涉案国的进口也增加;还发现,个别涉案国如中国发生了从涉案产品向未涉案产品的贸易转移。  相似文献   

3.
业界动态     
<正>中粮成功破题俄罗斯小麦进口日前,由中粮集团进口的500吨俄罗斯春小麦,经过2700千米长途跋涉,顺利抵达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口岸。这是继中俄两国签署《俄罗斯小麦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后首批以市场化方式进口、经陆路口岸运抵中国的俄罗斯小麦,是中俄两国在农产品领域深化经贸合作的最新成果,并将对国际市场小麦贸易格局带来深  相似文献   

4.
泰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农产品贸易合作不断深化。2016年,泰国农业和合作部推动大面积种植计划,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势必对农产品进出口产生影响。在新形势下对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农业部门对外贸易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至2015年,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蔬菜、水果、水产品、棉花、谷物、糖类的贸易量较大;中国农产品的RCA指数全部小于1,泰国农产品的RCA指数全部大于1;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泰国农产品进口的TCI指数均小于1,2008年至2015年泰国农产品出口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TCI指数均大于1。  相似文献   

5.
孙育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181-187
为深刻认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农产品贸易潜力,探究制约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2001—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增长潜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增长,出口竞争力效应阻碍了俄罗斯对中农产品贸易增长。为此,中国可通过加强对俄信息交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等手段调整中国农产品供给结构,同时,中国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和预防机制以应对俄罗斯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变动。  相似文献   

6.
为深刻认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农产品贸易潜力,探究制约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2001—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增长潜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增长,出口竞争力效应阻碍了俄罗斯对中农产品贸易增长。为此,中国可通过加强对俄信息交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等手段调整中国农产品供给结构,同时,中国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和预防机制以应对俄罗斯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变动。  相似文献   

7.
杨正兵  童葶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20-325
当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生产和贸易。从近年来的生产来看,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将是国际贸易,而对国际贸易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基于此,本文从澳大利亚开放粮食市场出发,分析由此可能带来的贸易格局的演变,从粮食禁运的视角分析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新的小麦贸易格局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丹  林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58-164
中国是世界芦笋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研究中国芦笋的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力,根据FAO、WTO和中国海关(一般贸易)的芦笋贸易数据,对中国芦笋的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选取生产者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价格比4个分析指标,对中国芦笋的产业竞争力给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芦笋贸易以出口为主,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08年以后,进口增长很快,进出口差距显著缩小,2019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3,而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芦笋价格方面,中国芦笋生产成本和生产价格较低,占据优势,但是出口单价和出口额相对也较低,出口创汇不显著,2013年以来进口单价快速上涨超过了出口单价,进口芦笋价格昂贵,未来芦笋进口不会明显增加,出口保持稳定。在国际芦笋出口大国中,秘鲁、墨西哥基本上是芦笋净出口国家,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力;其次是希腊,竞争力指数也较高;美国、西班牙、荷兰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中国是全球最大芦笋生产国,但芦笋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数时接近1,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反映出中国芦笋...  相似文献   

9.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变动的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最新特点的基础上,从蔬菜出口总量变动、出口去向结构、出口的国内地区来源结构、出口品种结构方面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新趋势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引力模型对蔬菜出口贸易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出口对象国(或地区)的GDP变量、人口变量、汇率变量、FTA变量均为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贸易伙伴间的互惠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中国蔬菜贸易发展,减少双边贸易阻力。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大麦生产、贸易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刚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451-454
摘要:中国啤酒大麦进口量连续多年占到了国内需求量的50%以上,国际大麦市场的诸多变动都将给中国大麦及啤酒产业带来重大影响。本文总结分析了世界大麦生产贸易格局变动以及啤酒大麦主要出口国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主要结论为:世界大麦生产、出口非常集中,进口相对分散,容易产生市场波动和价格垄断;啤酒大麦的出口市场主要由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盟主导,其生产和贸易波动较大;“大国效应”能够起到“调节阀”的作用,我国可以利用进口大国地位获取价格话语权;我国大麦生产应该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国产大麦和进口大麦共存的局面将长期维持。关键词:大麦 啤酒 生产 贸易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开展大豆科研工作,本研究对1996—2019年间东盟国家大豆种植规模和2010—2019年间东盟国家的大豆、豆油、豆粕的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东盟十国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未种植大豆,因此本研究中的东盟国家指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7个东盟国家(以下简称“东盟七国”)。东盟七国的大豆总收获面积、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但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大豆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总体上升),东盟七国的大豆平均单产总体提高。2010—2019年间,东盟七国大豆、豆油和豆粕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在大幅增长,但均呈贸易逆差;其中豆粕进口贸易额占比最大、进口依赖度高。东盟七国的进口大豆和豆粕来源国主要是转基因大豆生产大国;大豆是东盟七国的主要出口类型,且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欧盟、中国和日韩等地区。东盟七国大豆、豆油、豆粕自中国进口贸易额均下降,出口中国的大豆和豆油贸易额均上升,但几无豆粕出口。建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科技力量和品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东盟七国的科研技术合作与投入,开展秋大豆科技联合攻关,并进行产业化开发示范和替代种植。本研究对维护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多元化和区域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小麦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汇率在世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发突出。人民币升值有其积极的一面,而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小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币汇率变动将对中国小麦的进口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影响应提出怎样的措施成为本研究的目的。文章在汇率变动对进口贸易影响一般原理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构建C-D函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回归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小麦进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小麦进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加入滞后一期(1个月)的汇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小麦进口存在着促进作用。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小麦进口贸易也存在反J曲线效应。最后,从政府、企业、农户3个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自2018年3月以来,美国根据“301调查”结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始末。分析了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高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倒逼中国生物农业技术改革创新。随着生物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圳市将生物农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生物农业的影响,得出深圳市作为国内生物农业创新发展的领头羊,需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科学技术,培育创新型生物农业企业,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贸易和营销对促进马铃薯消费、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贸易和销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新常态和新形势下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贸易策略和营销策略。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贸易小国,出口以鲜薯为主。(2)中国马铃薯生产价格底线约为0.82元/kg。(3)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价格季节波动明显。(4)马铃薯营销方式传统,营养价值认识不足,消费形式单一,制约国内马铃薯消费。(5)营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马铃薯主食化和综合利用产品的消费,促进马铃薯贸易和消费。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比邻中南半岛“世界米仓”的区位优势且资本和技术领先于周边国家,因此,云南应进一步发挥优势,依托云南系统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运能力以及与相关国家完善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通道,加快推进区域性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为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能力做出云南的贡献。为此,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云南粮食生产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品种结构变化以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特点、中南半岛6国粮食出口贸易情况等,找出了云南口粮生产能力下降、种粮比较效益下滑、农业“走出去”支持政策不足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内要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对外应以农业投资和储运体系为重点提高获取境外粮食的能力,同时应做大沿边加工物流业、做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国牧草产品的贸易量、贸易结构、贸易伙伴的历史趋势和变化规律,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定量计算函数关系的方法分析1996—2014年间中国牧草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结果发现:2008年以来,中国苜蓿干草和燕麦草的进口量都呈现指数式增长趋势,进口量与中国大型奶牛场的奶牛存栏头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国牧草产品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了保障粗饲料供给安全,中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2个市场和2种资源,有效补充对国内优质饲料的供给。燕麦草正值发展的有利时机,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燕麦草产业发展经验,重视发展燕麦草产业。同时应该调动国内各种资源发展牧草产业,从而保障中国优质安全的乳制品与牛羊肉产品的供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李产业发展、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 年以来,世界和中国的李生产、贸易和竞争力都有了新的变化。笔者以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李生产和发展状况以及中国李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结果表明:世界李的收获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且中国李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然而单产却与智利、伊朗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世界和中国李的进口和出口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中国李进口量和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量和出口额。可比净出口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进出口价格比分析都表明,中国李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差。针对中国李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国李产业发展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的世界传播及对中国主食产业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种植面积广泛,是位列小麦、稻米与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世界性粮食作物,西方社会的马铃薯传播与推广有丰富的经验,梳理马铃薯的世界传播路径并分析主要国家的推广经验措施,旨在为中国马铃薯主食开发提供有益启示与经验借鉴。笔者查阅整理了西方主要国家有关马铃薯传播与推广种植的文献,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提炼出马铃薯得以传播世界的结构性因素与各国推广种植的措施经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赖以广泛传播的条件主要有三点:一是马铃薯自身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生物特性;二是一些欧洲国家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而采取的推广措施与制度安排;三是人们对马铃薯认知水平以及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分析西方国家推广马铃薯种植经验对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有重要启示,应以其生物广适性为基础,重视其经济效益,在国家层面,运用政治权力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推动,在民间层面,发动知识分子运用知识的力量宣传科普,综合利用经济、政治和知识的力量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