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胶黏剂在人造板行业的利用情况,阐述了环保型胶黏剂、生物质黏剂及其它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以期为木材胶黏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秸秆人造板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我国人造板原料现状及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秸秆人造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造板用大豆蛋白胶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造板用胶黏剂仍以醛类树脂胶黏剂为主导,存在人居环境甲醛污染和依赖化石资源等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以及人造板环保等级要求的不断提升,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水为分散介质的大豆蛋白胶黏剂,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木材胶黏剂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耐水胶接性能差等问题仍制约其工业化应用,为木材工业研究热点之一。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提高人造板用大豆蛋白胶黏剂耐水胶接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提高大豆蛋白胶黏剂耐水胶接性能的改性方法,并分析了其改性机制与存在问题,包括蛋白质变性、接枝改性、酶改性、交联改性、大豆多糖改性、仿生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复合改性等,同时对提高大豆蛋白胶黏剂固体含量、降低黏度、改善抗霉变性能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大豆蛋白胶黏剂改性研究方向,并对其科学意义以及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质木材胶黏剂的深入研究和在木材工业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4.
人造板胶黏剂的形成过程具有时变性、非线性、滞后性等特点,数学模型和参数难以确定,传统的PID控制很难满足生产工艺对温度、时间等指标的控制要求,造成系统不稳定,控制效果不佳,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制了一种模糊控制与常规的PID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通过多次生产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稳态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造板产业的快速发展,胶黏剂的无甲醛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在人造板行业中,常用的胶黏剂为“三醛类”有机胶黏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甲醛,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无甲醛化的无机胶黏剂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人造板工业中常用的硅酸盐胶黏剂和氯氧镁胶黏剂及其改性研究现状,并且对无机胶黏剂生产人造板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无机胶黏剂生产人造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异氰酸酯胶在非木质人造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对制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造板工业用胶,即醛类胶粘剂已不能完全满足木材和非木材植物的胶接需求。其中,脲醛胶的甲醛公害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另外脲醛胶的耐水性与耐老化性较差,酚醛胶存在的游离苯酚也对人体构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基于秸秆人造板工艺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秸秆单元不适宜采用普通醛类胶的原因,推荐了用胶的品种,总结了胶黏剂和其他添加剂的一些施加方式。为了改进秸秆人造板的某些功能,可以用加入添加剂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造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的性质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用荧光显微技术和DSC分析方法研究人造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的胶接特性,以及近年来异氰酸酯在人造板中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以异氰酸酯作为人造板胶粘剂可获得较PF、UF胶粘剂更牢固的化学胶接,尤其用于农作物秸杆(麦草、稻草)的胶接可得到符合我国木质A类优等品标准的刨花板。  相似文献   

9.
10.
复合变性淀粉制备淀粉基异氰酸酯胶黏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复合变性玉米淀粉制备Ⅰ、Ⅱ型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胶黏剂的工艺.选择复合变性淀粉乳液、二元酸、聚乙烯醇、多异氰酸酯的用量作为影响因素,以压缩、拉伸剪切强度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满足日本JISK 6806-1995指标要求的Ⅰ、Ⅱ型淀粉基API胶黏剂的配方,对影响胶黏剂理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验证实验证明,所优化出的最佳配方具有明显的生产可操作性,交联剂多异氰酸酯可不经封闭直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现有的木材胶合制品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造板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人造板工业是找国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对调整林业产业的产品结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很快,人造板总产量仅低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在今后的10来年内,我国人造协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人造板工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和股份制方向发展;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人造板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加强行业管理和骨干企业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贸易等等,以促进人造板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议我国从人造板大国迈向人造板强国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造板是木材工业中技术最密集、用途最广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木材工业、木材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造板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步入世界人造板大国行列。但是,与世界人造板强国相比,中国人造板生产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表现在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扩大再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和技术开发研究重视不够等。为使中国迈向人造板生产强国,必须制订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优化人造板的产品结构,实现人造板生产过程自动化,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开发废旧木材和废弃人造板资源的再利用技术,加强人造板工业的标准化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重视人造板工业的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人造板产业,促进林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人造板产业可以缓解木材及木制品的供需矛盾,有效地节省林木资源、改善生态条件、促进林业建设。通过对我国人造板工业的发展过程、市场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人造板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产品质量、市场竞争、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尚存在着诸多弊端,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人造板表面装饰的目的和人造板表面装饰的VNA-60乳胶、CAV接触型乳胶、改性E型乳胶、HP-1集成材用乳胶和WBM双组分热固型微薄木用乳胶的性能及用途。  相似文献   

15.
节能标准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是政府实施节能政策或措施的技术依据,是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我国人造板工业节能标准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了标准体系尚未确立、部分标准急需制修订、企业对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为人造板工业节能标准化工作以及人造板企业开展节能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论砂光质量、效率和成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道育 《林产工业》2001,28(1):8-12
就人造板生产企业当前所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如何确定砂光质量的内控标准、如何利用计算法来决定砂光工艺参数和如何降低砂光成本等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芳 《林产工业》2016,(5):49-52
新常态下,我国人造板行业面临着环保、产能过剩、产品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打造知名品牌,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面对压力和挑战的应对之策。笔者结合当前人造板行业面临的客观形势,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行业的品牌建设规律,总结了人造板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人造板企业的品牌建设应以诚信建设为基础,通过向终端消费品延伸、上下游联合等手段,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木工机械及人造板机械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岩 《木材工业》2004,18(1):5-8
本文在总结了国际木工及人造板机械技术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木工和人造板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着重指出,应该发展家具产品批量加工生产线全套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研究开发建材工业新产品的生产线,进行有批量木工机械的数控化改造、高速智能宽带砂光和砂辊砂光设备的开发;要引进国外木工机械和人造板机械的先进技术和资金,进一步发展人造板生产线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特色,研制人造板新品种;企业应和高校及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攻关,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我国人造板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仁杰  赵明 《林产工业》2005,32(5):16-19
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人造板工业,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努力开发资源节约型新产品;加强体制创新,强化废弃资源的加工利用;推广新技术,降低人造板生产的耗能与用水量;提高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节约人力资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造板。  相似文献   

20.
人造板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造板家具为例,阐述了家具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对于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样式设计以及维护、修理、换型、销售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