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遵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保护湿地资源、弘扬生态文明为目标,全面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分析现状阐明规划目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生植物配置现状,按照湿地公园"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方针和水生植物应用原则,依照湿地公园不同的区划功能和水生植物生态功能,对湿地公园的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的水生植物配置提出了建议,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完善及湿地公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柏林水库湿地公园为例,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特色发展"的方针,以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规划建设集宣传、教育、科研、观光和休闲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柏林水库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 245 hm2,分为五个功能区,包括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和管理服务区,形成多样性的景观格局,使公众获得丰富的湿地体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惠安县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揭示了湿地保护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依法管理湿地资源能力、加强研究湿地重建技术、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点等对策,以进一步保护和维护湿地的生态平衡,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美丽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就是要使我国自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一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执行湿地保护补助政策,加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推动各地谋划实施地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努力扩大湿地面积。二要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重要湿地纳入禁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6.
于冰沁  杨辉  富宇 《广东园林》2011,33(1):16-19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设计师力求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湿地栖息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建成适宜的湿地景观.文章以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为例,分析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现状及其生态旅游资源,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出了崇明西沙湿地在...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对美丽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就是要使我国自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一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执行湿地保护补助政策,加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推动各地谋划实施地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努力扩大湿地面积。二要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重要湿地纳入禁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临洪河口湿地概况、环境条件及规划实施可行性分析等,对湿地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功能分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总体规划,以期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6,(5):112-117
湿地恢复适宜性评价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的前提。以北京市蔡家河湿地恢复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湿地恢复适宜性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对蔡家河湿地的恢复潜力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通过态势分析法确定恢复方案。结果表明:3个拟恢复地块均处于非常适宜恢复状态,植物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是恢复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恢复方案设计中,地块1以恢复湿地近自然景观为主,兼顾科普宣教、观赏休闲功能,地块2和地块3则以恢复湿地鸟类栖息地为主要目的。研究表明湿地恢复适宜性评价与态势分析相结合,可有效地对湿地恢复方案进行综合评估,为合理规划湿地恢复目标,确定湿地景观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恢复后的湿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合理规划建设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可以推动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建设工作,并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和建立湿地保护恢复技术模式,在合理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制定相适应的湿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确保哈尔滨市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稳定,达到有效保护湿地资源的目的。文章对黑龙江哈尔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万载县湿地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载县湿地类型丰富多样,生态系统完整,但湿地植被保护存在着政府重视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使湿地资源保护任重道远。为此,必须在保护措施中,把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列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强化宣传教育与责任制的落实,做好"四个转变",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湿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概述了湖北省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并结合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几种主要威胁产生的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湿地保护对策 ,意在加强湖北省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使湖北省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协调发展 ,得以永续利用 ,造福于后世  相似文献   

13.
北京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北京市湿地资源普查结果和湿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对水资源、湿地植物资源、湿地动物资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湿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由于对人类、自然的特殊、重要之意义,其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的普遍关注.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湿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湿地污染比较严重,重大湿地污染事件的频发,湿地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日益突出,可以逐步建立湿地污染损害补偿基金制度、湿地民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湿地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等,形成完善的湿地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协调湿地法律和利益关系,保证我国湿地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湿地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其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自然资源情况和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对全省湿地进行规划分区,为陕西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与工程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额尔古纳城市拥有宝贵的湿地资源,建设额尔古纳城市湿地公园,是对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与综合利用的极好形式,文章阐述建设城市范围内独特的湿地公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重庆梁平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国际湿地城市,孕育着极具丰富且具代表性的湿地文化。通过对梁平湿地文化的资料搜集、系统调研、综合分析和总结归纳,阐述了梁平特色湿地文化(如农耕文化、水塘文化、渡槽文化、桥文化等),分析了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梁平实际情况,对梁平湿地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林业科技》2015,(4):36-40
为了探索一种指导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的优化分析方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不同类型覆盖地貌特征和面积等一系列基础资料,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层次分析法,将收集整理的基础资料分为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管理经营、附加因子四大类别。基于分析权重采取适宜的规划方案。为湿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及公园运营提供最优的规划策略途径。促进多学科的融合,为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TM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探寻了近20年来若尔盖县湿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斑块数总体减少,湿地景观面积呈不断萎缩的态势,湿地景观多样性呈均衡化发展,各斑块类型面积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若尔盖湿地的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城市湿地公园被誉为"城市之肾",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生态修复净化环境等功能。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对环境改善、合理利用土地以及保护湿地资源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市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利用ENVI进行监督分类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前后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白鹭湾湿地公园2012土地类型划分情况为:植被、耕地/半裸地、人造物/裸地占比分别为42%,33%,25%;2015年土地分类占比分别为42%,20%,22%,同时增加了16%的水体,湿地公园耕地、植被、水体等面积逐年增加,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通过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有利于湿地公园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对城市湿地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