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信息熵理论,利用喀斯特典型县域都安县1977年航片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都安县197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7—2005年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态势,熵值的变化与先天脆弱的喀斯特地质-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等因素是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变化的直接动因。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各乡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以及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2003—2014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差异分析,并对影响其信息熵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在研究期间分为2003—2008年上升、2008—2009年下降、2009—2013年上升3个阶段,优势度正好相反;从空间角度,信息熵的空间差异大,其空间分异规律表现为高信息熵区主要集中在江淮之间,中高信息熵南北均有分布,中低信息熵分布在沿淮地区,低信息熵区在安徽南北两端的由长江向南北递减的规律;各类主体功能区信息熵由大到小依次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  相似文献   

3.
文博  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19-8121,8196
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为例,对1997~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5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1~2005年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1年全南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持续增加;2002~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下降;2005年乡镇信息熵差异较大;人口因素对信息熵变化驱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信息熵原理,采用1997~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时序与空间两个角度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199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出先增加后收敛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高低与土地管理政策特别是耕地保护政策的松严密切相关;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区域分异规律,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高低受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芜湖市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其信息熵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间上呈现增长的态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均较高;空间分异上呈现市辖区熵值普遍高于下辖县,下辖县的农用地单一优势度较高导致熵值偏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结构是影响熵值增长的直接因素,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与信息熵的上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连山县1996—2006年各地类土地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及均衡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连山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在时间上经历了缓慢增加到平稳的变化过程,其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较低,且变化不十分明显;在空间上具有具有明显的分异规律,即永和镇、太保镇、吉田镇和福堂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高于全县同期的平均值,而小三江镇、上帅镇和禾洞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低于全县同期的平均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自然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因素和政策调对连山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武晶  徐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70-5073
基于阿克苏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测算模型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定量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96~2008年,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至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0.977 4,比1996年增加了0.123 7。交通用地、耕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园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主要因素。②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表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经济发展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迅速变化。其中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相关系数最大,为0.988,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依据2005—2010年南京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南京市整体及市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演化。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近6 a呈现波动中趋向上升的状态;主城区与其他片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十分突出。揭示影响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对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南京市以及同南京市具有类似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信息熵理论,以欠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省宿迁市为例,计算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并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可以描述土地系统的有序度,其信息熵值越大土地系统越无序,反之则越有序。1997~2005年宿迁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在曲折中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土地系统的有序度在增强。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土地政策对土地系统信息熵值演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村级为尺度,基于多维贫困理论构建多维贫困测算指标体系并进行贫困度评价。选取耕地和未利用地2个对农村经济影响较大的地类测算田阳县贫困村2005—2015年土地动态度,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运用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计算贫困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情况,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其空间耦合分异特征。结果表明:52个贫困村中,耕地利用变化与贫困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以上的贫困村有22个;未利用地变化与贫困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以上的贫困村有36个,说明土地利用与贫困的时空耦合关联度大。其中,耕地利用变化与贫困有反方向的耦合关系,则未利用地与贫困有正方向的耦合关系。分析结果可为提出差别化土地扶贫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1.
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董廷旭  罗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78-4080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熵数值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经济增长迅速的主城区处于信息熵高值区和增长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县处于信息熵低值区和下降区,中等经济水平的丘陵县处于信息熵中值区.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其土地分异应介于混沌与有序之间,因而,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适度提高或降低信息熵,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熵的长株潭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1996-2008年长株潭区域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8年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式趋势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的分析可知:林地、果园、桑园、交通用地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结构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深受人口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综合体的状态所施加的扰动有正负之分,它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对土地利用系统产生影响。不少国内学者在利用信息熵的概念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时,认为信息熵是不确定性的量度,并用它来描述和刻划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或无序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角度入手,分析江西省永丰县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演变规律,为区域土地管理决策和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熵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进  刘秀华  丁恩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39-6541
信息熵是对系统的不确定性(无序性)的一种量度,其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演变规律,也可以反映区域土地的分布。根据信息熵原理研究了重庆市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分布,并与重庆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5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1996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低,为1.306 5,2005年达到最大值1.450 8,正处于"凸"型非线性增加态势;从空间变化看,信息熵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信息熵大,经济发展较好。荣昌县土地利用信息熵比重庆市水平低,且二者变化趋势差别很大,重庆市信息熵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出现紧张局面,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在当前显得十分迫切。以镇宁县为例,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换程度,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评估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漫  吴良林  周世武  赵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82-8585
借助SPSS软件,以河池市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原理分析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信息熵的变化(1.455-1.463)说明河池市土地利用向无序状态发展,有序度降低;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功能对影响河池市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第1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8.697%,载荷系数较高的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客运周转量、蔬菜播种面积等,表明产业结构、交通水平和经济水平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2000~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借助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原理,分析了韩城市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1998~2006年土地利用信息熵值持续下降,降幅由大转小,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结构性增强,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差异加大;2006~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又表现出小幅波动的特点,表明研究期后期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以佛山市南海区1987年和2002年两期数据的对比研究,提示了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费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农用地类型面积减小而各种建设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尤以耕地面积的养活和独立工矿用地规模的扩大最为显著,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再者,沿交通线两侧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选取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5年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结构性稳步增长,其中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优势度较低,而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保持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20.
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以阿克苏地区各县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06年1:1 600 000的行政区划图及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对阿克苏地区1996~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0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体动态特征是未利用地和牧草地减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增加;(2)10年间阿克苏地区土地结构变化绝对指数为8,其中:园地,交通用地的年变化率较大,牧草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率较小;(3)引入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