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盐碱地土壤养分、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空间自相关、半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插值方法,对酒泉市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30、15.50、121.40 mg/kg,有机质和盐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80、7.49 g/kg,养分和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系数均表现为中等变异;空间变异性分析发现,研究区5类土壤因子块金系数均小于0.25,表明其主要受地形、成土母质和植被覆盖度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盐碱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南高北低,而速效磷、盐分含量从东到西高、低交替循环;相关性分析表明,盐碱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与盐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速效磷含量与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分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加工番茄生产转换期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0-20cm土壤,有机肥加轮作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以基施75 t/hm2的有机肥,春麦+毛苕子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33.2;和37.5;;以基施45t/hm2的有机肥,黄豆+春箭舌豌豆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45.5;和64.2;.20~40 cm土壤,有机肥加轮作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基施75t/hm2的有机肥,春麦+毛苕子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41.9;、46.2;、76.9;、200.8;和162.2;.  相似文献   

3.
漆辉  伍钧  韩巧  叶小丽  扬琴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18-2622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了陇西河流域水稻平衡施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后,各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全磷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差异较大;大多数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与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比例再生水氮替代化肥氮,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chinensis)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100%化肥相比,采用44%~77%氮素替代率的再生水灌溉,对白菜的产量及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再生水氮替代化学氮肥施用可以显著促进白菜还原糖含量的增加,并且随着替代率的增加而提高,对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影响不大;再生水灌溉提高了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无显著影响;再生水连续灌溉3茬可造成土壤盐分含量提高。再生水灌溉替代化肥氮肥施用,不仅节约化学氮肥,而且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实现氮素养分的循环利用,但连续施用多茬再生水应注意土壤盐分增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延边地区水稻土壤速效养分对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和种植年限对延边水稻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采集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 H值、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影响了土壤0~20 cm耕层碱解氮的养分空间分布,开垦年限越长,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越弱,且随开垦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不断下降;稻田单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且导致下层速效磷含量增加;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对0~20 cm耕层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但不同开垦年限对稻田土壤速效钾影响不同,开垦时间越长,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越高;稻田施用有机肥有利于速效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及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于2003~2006年采集山东苹果主产区烟台、威海主要县市110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分布,并研究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东半岛苹果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14%、碱解氮含量为74.9 mg.kg-1、速效磷含量为40.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22.7mg.kg-1土壤养分特征为有机质偏低、碱解氮呈两极分化、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不同主产县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栖霞有机质偏低、碱解氮中等、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文登有机质较高、碱解氮两极分化总体偏高、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较高;环翠有机质很低、碱解氮总体偏低、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很低.对栖霞248个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在测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质含量可增加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小于100、70和15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而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高产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园,与低产园相比,高产园磷钾增幅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氮磷钾肥比例为1:0.65:1.34.  相似文献   

7.
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小麦-夏保两熟种植条件下,以盆栽定位方法了城市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增产效果明显,小麦污灌比对照增产6.99%-19.40%,夏谷污灌比对照增产3.85%-30.53%;污水灌溉能增加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阳离子代换量。  相似文献   

8.
宁夏银川市设施蔬菜田土壤养分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设施蔬菜田、露地菜田、粮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设施蔬菜田、露地菜田与粮田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棚龄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也有增加趋势,并维持一个水平.同一棚龄不同层次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向下延伸而逐渐降低,其中速效磷、速效钾降低效果明显.不同使用年份设施蔬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有机质及太量元素累积的顺序是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不同使用年份设施蔬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微量元素累积状况是,土壤有效锌高度累积,土壤有效铁和硼中度累积,有效锰和铜低度累积,与粮田相比出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 氮磷钾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元素,在三要素比例合理时,小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发挥其增产潜力。缺少任何一种元素,不仅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还限制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衡水市原来是富钾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40PPm,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八十年代,衡水市的小麦处于低中产阶段,土壤速效钾含量能满足小麦生产需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但是。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生物体每年从土壤中摄取走大量钾元素,而秸秆还田量很小,钾肥投入很少,土壤速效钾得不到补充,造成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下降。1990年—1991年全市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测定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都比土壤普查增加。唯有速效钾含量下降。全市平均含  相似文献   

10.
从氮肥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作用下辽南地区的水稻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了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升高;有效磷含量在拔节期之前呈增加趋势,而在拔节期之后则呈波浪形变化;速效钾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追氮次数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生育期推进,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与其他施氮模式相比,3次追肥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整个生育期为水稻提供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3次追肥为辽南地区水稻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沿黄盐碱地综合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禹西盐碱地农业生态示范区台田上采取多种农艺措施改良土壤,其有机质含量达11.9 g/kg,土壤水解氮达149.25 mg/kg,土壤铵态氮达23.75 mg/kg,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达到22.412 mg/kg和39.938 mg/kg,土壤含盐量降至1.265 g/kg,土壤碳酸盐降至零,从而降低了高盐、高碱、高pH对农作物带来的危害;土壤理化性状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明显改善,"碱斑"消失,小麦和玉米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8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池栽群体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土壤肥力和两种灌水量组合对冬小麦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变化在39.08% ̄53.08%,土壤残留率在21.80% ̄33.59%之间,损失率变化幅度为18.81% ̄34.62%,植株吸收积累氮素中的29.88% ̄47.55%来自肥料;证明,采用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来调控小麦生产系统的氮素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2)随土壤肥力的提高,植株吸收的总氮和土壤氮量显著增加,但营养体滞留量增加,向子粒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则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氮肥损失率表现为低肥>高肥>中肥,残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土壤肥力达到本实验的中等水平后再继续提高,会给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可有效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3)增加灌水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可促进对总氮的吸收量,但对土壤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肥料氮,同时也提高了肥料氮的损失率、降低了土壤残留率和向子粒的分配率。(4)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灌水量均可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土壤A值,降低收获指数;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肥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灌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施肥对水稻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显著性提高。20%氮肥减施(T2)后有机质、pH、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上升,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显著性升高,各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苗期,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明显提升。在水稻分蘖期,100%氮肥施肥(T1)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性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生长期间可培养木霉菌数量差异都不显著。说明在稻菜轮作土壤中实施合理减氮施肥是减少养分累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土壤盐碱化会对作物的生长和种子的萌发等产生相应的作用,探究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的生物效应可以为盐碱化土壤的有效利用以及作物的合理播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盐碱土和黑土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模拟5种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环境。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小麦和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小麦和高粱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活力指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当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低时,小麦和高粱的萌发率和萌发活力指数高于对照;而随着盐碱程度的升高,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在小麦和高粱幼苗生长过程中,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其生物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轻度盐碱化环境中,幼苗的生物量比对照高。[结论]盐碱度对小麦和高粱的发芽率、萌发活力指数、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小麦和高粱种子能在低盐、低碱的环境下生长,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和高粱的生长发育。但是,在中度和重度盐碱化环境下它们的萌发和生长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灌溉和施肥对土地整理区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新的土地整理区开展试验,探讨灌溉和施肥这2种措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措施对土地整理区的小麦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灌溉措施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是限制小麦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次之;氮、磷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碳氮比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与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套种草木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冬小麦套种草木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冬小麦套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冬小麦套种草木樨为处理组,单种冬小麦为对照组;研究处理组与对照组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及土壤容重、盐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碱解氮含量除9月0~20cin低于对照组其余都高于对照组,有效磷结果与之相反;有效钾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在7月各土层差异极显著(P〈0.01)。套种处理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高,但仍在可耕作范围内;套种处理盐分较对照处理低,且套种处理盐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照处理呈上升趋势。冬小麦套种草木樨能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改善土壤营养,充分利用土壤养分,降低土壤盐分;套种草木樨用地养地同时也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促进农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冬小麦"一水千斤"栽培模式下的养分管理方式。[方法]试验在赵县韩村镇韩村进行,播种前、收获后采集2 m土体土样,测定土样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存储量。[结果]2m土层中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全氮的含量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而有效磷的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2 m土体纵向变化幅度较小,80 cm土层以下速效钾含量虽有所减少,但含量比较稳定;冬小麦全生育期内2 m土体全氮和有效磷存储量呈盈余状况,有效磷存储量呈亏缺状态。[结论]无论是"一水千斤"栽培模式还是常规栽培模式,麦田土壤养分运筹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壤耕作方式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和烤烟性状的影响,设置2种耕作深度(常规旋耕15 cm、机械深耕30 cm)与添加秸秆的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深耕能提高土壤容重和孔隙度,降低0~20 cm土层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提高20~40 cm土层养分的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0~2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土壤微生物变化不明显,可能与耕作年限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石灰性潮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种植,研究小麦秸秆和猪粪施用对两茬樱桃萝卜植株生长、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当季效应与后效.结果表明,秸秆施用显著提高了两茬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对提高了植株中钾含量效果明显,但降低了第一茬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含氮量.猪粪施用后,两茬植株地上部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还维持较高水平,累积后效明显.高量猪粪使用明显促进了第一茬植株生长,提高植株中氮磷钾含量.两茬植株收获后,施用猪粪的土壤pH下降.中高量秸秆和3种用量猪粪处理的土壤EC值(可溶性盐含量)明显上升.结论认为:猪粪和秸秆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并能维持后效,但秸秆有机碳和钾含量较高,施用时注意配施氮磷肥,调节好C/N比.猪粪施用明显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