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水稻广亲和性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利军  应存山 《种子》1991,(5):43-4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所筛选的水稻广亲和性基因资源,介绍了目前广亲和基因资源的利用进展。对如何获得亲和力强,亲和谱广的广亲和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严菊强  薛庆中 《作物学报》1995,21(2):247-250
选自杂交组合CPSLO17/明恢63的3个花培系(TG7、 TG8和TG11),与南京11、IR36(籼),巴里拉、秋光(粳)等广亲和测验种测交F1结实均正常,表现为优良的广亲和性。对珍汕97A、V20A、红突A(野败型)协青早A(矮败型),D297A(D型),Ⅱ—32A(印尼水田谷)等籼型和双百A(BT型),7627A(滇—Ⅰ型)等粳型不同来源的雄  相似文献   

4.
5.
6.
7.
将02428/T984//T1950三交F1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分别与珍汕97A、V20A、协青早A、D297A和7627A等籼型和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分析其恢复能力。有15份花培系能同时恢复籼型和粳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表明具有广亲和恢复性。部分花培系与珍汕97A等籼型不育系配组还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作为籼粳亚种间杂优育种的种质。证实花培是创造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种质的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晓月  崔顺丹 《作物学报》1994,20(6):739-745
本文对水稻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种子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单向和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了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发现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间蛋白组分未发现规律性的差异。又用SDS-PAGE方法比较了广亲和与非广亲和品种水稻叶片、花药的蛋白组分,未现4个广亲和品种水稻花药蛋白质中均有一条共  相似文献   

9.
水稻广亲和性的鉴定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克农  李成荃 《作物学报》1994,20(5):582-588
选用9个待测广亲和系,并以4个标准测验品种和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II交配设计配制99个组合。根据亲本的籼稻分类地位和F1杂种结实率对待测广亲和系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鉴定与研究。标准测验品种检验表明,培矮64、CPSLO-17、02428具有广亲和性,轮回422、培C311、CY8543具有一定的广亲和性,皖恢9号、早轮  相似文献   

10.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交,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F_1、F_2及F_3世代亲和力与颖尖色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正常,均在70%以上,F_2结实率呈连续变异,但主要分布在60~80%区域,平均结实率65.1%,F_3育性变异度与F_2基本一致,但平均结实率有明显提高。两个广亲和品种间杂交后代育性显著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较少,而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表现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平均结实率43.4%,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以上说明广亲和基因是存在的,广亲和力既受主效基因支配,也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颖尖色出现3∶1或9∶7分离,有色颖尖与高结实率连锁明显,因此,颖尖色可以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2.
广亲和籼稻不育系选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选育广亲和不育系,除了要达到保持胞质雄性不育标准外,还应重视广亲和性和配合力的选育。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三者同步鉴定,选育的方法。广亲和性遗传分析表明:Dular、Bellemont、L202与Pecos之间控制广亲和性的主基因为非等位。目前已初步在协青早/Dular、珍灿97/Bellemont和V20/L202^2中获得广亲和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1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勇  杨振玉 《作物学报》1998,24(5):590-594
利用9个籼、粳稻品种,7个广亲和品种,配制单交F1、回交及三交组合,研究了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F1不育性的遗传。根据与品种4502杂交F1的亲和性,可将参试的广亲和品种分为两组,I组是4502亲和的品种,如Dular和02428;Ⅱ组是与4502不亲和的品种,如热研1号、Moroberekan和CPSLO17。回交和三交组合的育性分离表明,4502和Ⅱ组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1花粉不育性受单  相似文献   

14.
广亲和(WC)是水稻(OryzasativaL.)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遗传工具。本研究对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亚种间两系杂交稻亲本培矮64S的WC基因S-5n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从培矮64S//T8/秋光三交F1中选出由263个高育和低育极端类型组成的标记群体,选用来源于CornellSSR连锁图的20个标记和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序列合成的9个SSR标记,通过BSA(分离群体分析)法对标记群体进行分析,该S-5位点精确定位于第6染色体上,距SSR标记GXR6和RM276的距离只有0.2cM。培矮64S的S-5n对育性贡献可使小穗结实率从平均43.5%提高到77.5%,贡献率达34.0%,表明它是一个很强的控制广亲和特性的主效基因。本研究所获得的这些紧密连锁标记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广亲和水稻品种和基因克隆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除草剂基因bar的转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以转bar基因水稻"HR"为供体,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优势组合"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为受体,经过3次回交转育成了对Basta除草剂具有抗性的9311近等基因系"9311HR",经PCR分析确认已导入bar基因.比较试验表明,9311HR及其与"培矮64S"配制的杂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分别与9311和两优培九十分相似.表明通过回交将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结合蛋白对水稻矮生性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宋平  曹显祖 《作物学报》1996,22(6):652-656
本文研究了GA结合蛋白与水稻矮生性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水稻品种的矮生性和对外源GA3敏感性的表达受GA结合蛋白与GAs等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含sd-1基因的半矮秆材料,幼苗体内GAs含量低,生物膜上GA结合蛋白较多,表现出对外源GA3的强敏感性,其矮生性主要受GAs水平所调控;而含sd-g和sd-1 sd-g基因的矮秆材料则与此相反,表现出对外源GA3的弱敏感、不敏感,其矮生性主要受膜上GA结合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 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株生物量3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线性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到1个与条纹病毒抗性相关的QTL(qSTV11),LOD值为9.2, 贡献率为35.79%;在第3染色体R1618–C595 和R2170–C1135标记区间各检测到1个与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QTL (qSBPH3-a, qSBPH3-b),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3.12和2.96, 11.69% 和11.36%,表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由不同基因所控制,而且两者之间不相关。此外,还分别检测到两对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上位性QTL,暗示水稻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受主效和上位性QTL的共同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SSR标记BJ11-8与qSTV11紧密连锁, 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广亲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不育系恢复力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汤述翥  李国生 《作物学报》1999,25(2):137-144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 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釉稻不育系较粳稻不育系易恢复。(2)不同广亲和品种的恢复能力有较大差异:培矮64、培C311、轮回4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