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雏鹑(1~15日龄)是养鹑业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成鹑的群体品质,同时也关系到成鹑的产蛋和利用年限.为了搞好雏鹑的饲养管理,确保雏鹑的成活率,笔者现将鹌鹑育雏期对雏鹑的几项关键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育雏鹑(1~15日龄)是养鹑业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成鹑的群体品质,同时也关系到成鹑的产蛋和利用年限。为了搞好雏鹑的饲养管理,确保雏鹑的成活率,笔者现将鹌鹑育雏期的几项关键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开食雏鹑从出壳8~24h后就吃食,但在家养情况下,雏鹑常不认食,所以需要进行人工补助采食、饮水,并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开始每天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4~6个鸡蛋黄和1/5汤匙的锅底碳灰,采取拌后饲喂,以增加营养和增强抵抗力,促其生长。2给水、喂料在进雏开食前应先饮水(温开水),同时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喂的饲料要粗细搭配…  相似文献   

3.
<正>鹌鹑的饲养各阶段的划分,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根据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为:1~15日龄为雏鹑,15~40日龄仔鹑,40日龄以后为成鹑。一、雏鹌鹑的饲养管理鹌鹑的育雏管理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4.
吕永飞  张红 《中国家禽》2001,23(9):54-56
根据鹌鹑的生长发育特点,大致分为雏鹑、仔鹑(肉用仔鹑,种用仔鹑,蛋用仔鹑)和产蛋鹑三大阶段。现将其饲养管理分述如下。1 雏鹑的饲养管理(0~14天)1.1 温度刚出壳的雏鹑由于体温调节能力极低,尤其是出壳后3天,雏鹑的体温平均为39℃,而成鹑的体温在41~42℃,雏鹑出壳1周后才能达到成鹑的体温。因此,雏鹑1周龄内的保温尤为重要,它是雏鹑成活的关键。可选用保温伞、煤炉、电热丝、红外线灯等作为热源。不论采用何种热源,局部温度均要求达40℃,室温一般要求在30~35℃。使用育雏箱、育雏器的温度一般为:1~3日龄,35℃;7日龄,32…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特禽与家禽的育雏设备与技术大同小异。如能结合特禽(如鹌鹑)的特性(野性与行为),当可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提高雏鹑的育雏率将非难事。根据笔者25年的观察与实践,饲养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关键。1.育雏期泛指0-14日龄的雏鹑。至育雏期末的成活率称为育雏率。本阶段为雏鹑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生长发育趋势与生产性能。其中尤以0-7日龄育雏为关键。应做到“雏鹑请来家,七天七夜不离它”,本着“育雏如育婴”的心态,搞好饲养管理工艺。2.逃避与模仿行为雏鹑带有较强的野性。据观察,在其出壳后1小时就有逃避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6.
雏鹌鹑绒毛稀少,个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所以对育雏室的保温性能要求很高。另外,雏鸽鹑新陈代谢旺盛,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极易引起疾病。所以,要提高雏鹌鹑的成活率,应注意以下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雏鹑的饲养管理是养鹌鹑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培育雏鹑的成败,不仅影响雏鹑的生长发育,而且也影响以后的产蛋、产肉性能和种用价值.因此,培育雏鹑应注意以下几大要点:1温度刚出壳的雏鹑体温平均在39℃,比成鹑的体温低2℃ ̄3℃,雏鹑要在1周龄后体温才能达到成鹑;雏鹑全身覆盖绒毛,其保温能力差;雏鹑采食少,体内产热少;雏鹑体小,但相对散热体表面积较大;所以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育雏时在头3d内中心温度应达到38℃左右,在第1周内逐渐降至35℃ ̄33℃,第2周32℃ ̄29℃,第3周为28℃ ̄25℃,第4周为24℃ ̄21℃。育雏器内温度和室…  相似文献   

8.
正雏鹑是指出壳1~3周以内的小鹌鹑。刚出壳的雏鹌鹑个体小,绒毛短稀,体质较弱,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很差,既怕冷又怕热,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死亡。育雏期间必须进行保温,雏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雏鹑生长发育很快,初生雏平均重7~8 g,1周龄时可达20~23 g,2周龄时可达40~42 g。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鹌鹑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0~28日龄称为雏鹑,28~40日龄称中鹑,40日龄以后称成鹑。雏鹑体小、质弱,在20日龄内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出壳后的第1周。所以育雏技术是养鹑的关键,育雏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成鹑的产蛋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观,我县涌现出一大批养鹑户,但由于缺乏饲养管理经验,雏鹑的死亡率在23%左右,大大影响养殖鹌鹑的经济效益。1育雏舍的准备工作在育雏前3d,应做好如下工作,用3%苛性钠溶液或5%的克辽林对室内与地面常规消毒和笼具彻底清洗消毒。准备好...  相似文献   

11.
鹌鹑简称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易饲养、生长周期短、投资效益高等优点. 由于家鹑是从野鹑驯化培育而成,失去了其原来的就巢性,为使家鹑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鹑的育雏率,必须注重鹌鹑的选种选配.  相似文献   

12.
四、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一)转群 当雏鹑进入育成期时,鹑群要由育雏舍转到育成舍进行育成饲养。转群时动作轻快,防止受惊。转群同时进行雌雄分群,剔出弱残鹑,留下健鹑。转群后,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环境水平(如温度、光照)和生活规律,切不可出现突然性的变化,否则鹑群会发  相似文献   

13.
鹌鹑是一种早熟家禽,雌鹑30~50日龄即开始产蛋,生产性能高,年产蛋300个左右,是蛋、肉、药兼用的高营养食品。鹌鹑具有繁殖快、周期短,节省饲料、占地少、成本低、抗病力强和收益大的优势,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现将实践经验总结如下: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20日龄为育雏期,可把雏鹑放入育雏器或育雏箱内饲养,规模大时需设育雏室。关键是要做到保温,每天光照24小时,白天自然光照,夜里用红色灯光照。1.1 早饮水,早开食出雏后5小时开始饮温水,再喂给易消化的饲料。1.2 不同日龄采取不同饲料配方和温度1~5日龄:蛋黄50…  相似文献   

14.
<正>雏鹑是指出壳1~3周以内的小鹌鹑。刚出壳的雏鹌鹑个体小,绒毛短稀,体质较弱,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很差,既怕冷又怕热,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死亡。育雏期间必须进行保温,雏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雏鹑生长发育很快,初生雏平均重7~8g,1周龄时可达20~23g,2周龄时可达40~42g。  相似文献   

15.
鹌鹑素有“动物人参”之美誉,其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不腻人,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上好的营养补品,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滋补良药。鹌鹑饲养因其占地少、投资少、生产周期短、繁殖快、生长迅速、收益高等原因,在各地都有较大发展。由于雏鹑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到它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因此对雏鹑的饲养管理要特别注意。1育雏前准备先用生石灰消毒场地,然后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最后把清洗好的用具、垫料放进育雏室,每立方米用21克高锰酸钾和42毫升福尔马林(另加水20毫升)密闭熏蒸消毒24小时。进雏前两天,进行…  相似文献   

16.
1鹌鹑的选择 选择健康的雏鹑是育雏成功的基础。初生雏中常出现有少量弱雏、畸形雏和残雏,应严格挑出淘汰,不能引入。要选健康的父母代群。出壳体重大,蛋用型雏鹑6g以上,肉用型雏鹑8g以上,同一品种应均匀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雏鹑指从出雏到21日龄的鹌鹑。在此期间,雏鹑的体质较差、消化力较弱、胆小怕惊,对多种疾病又较为敏感,尤其是刚出壳时体重只有7~8克,难于饲养管理,稍有闪失,就容易使雏鹑发生疾病甚至是死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鹌鹑的养殖前景看好.在鹌鹑饲养生产过程中,幼鹑和雏鹑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初生鹑娇小体弱,但生长发育特别快,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对幼鹑、雏鹑加强管理,可提高成活率和产蛋率,全面提高鹌鹑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区某饲养鹌鹑户,于1996年3月21日,发生一起21日龄雏鹑由积粪中含氨氮有机物分解而蓄积的氨气中毒。3000只雏鹑36%发病,死亡率达9.62%,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户育雏室为平顶砖墙结构,保温性能较好,面积为41.2米~2,分三层阶梯饲养。从育雏到发病,未清除过积粪。进入室内,有股使人难以接受,刺激眼睛及鼻粘膜的氨气味。该病暴发前2天,户主发现部分病鹑呼吸困  相似文献   

20.
育雏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影响种鸭的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的效益,所以,雏鸭的饲养管理是种鸭饲养管理的基础。现将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与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