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鳖“红脖子病”“赤斑病”“穿孔病”并发症防治试验1995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荣昌县养鳖场连续出现成鳖死亡,从数天死亡一只发展到日死亡数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元。我们在小范围治疗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综合预防和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住了鳖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6.
鳖_穿孔病_病原菌及其免疫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鳖穿孔病灶分离得到了CH-108菌株,经理化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环丙沙星对其有一定抑菌作用。回接感染均产生穿孔和粗脖子疾病。用CH-108菌株制成菌苗进行免疫拉种,可产生有效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8.
鳖病清系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防治甲鱼病的中西药结合的在试药物 ,鳖病清Ⅰ号为内服防治药物、鳖病清Ⅲ号为外用泼洒消毒药物。 1999年 2月至 10月在省水产研究所温室进行了鳖病清防治甲鱼病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温控水泥试验池 温室 4m× 5m、5m× 9m ,池深 1 2米水泥池若干。池底铺 12cm细沙 ,水温采用水下热水管调控 ,气温用水暖气片加热。整个试验期水温保持在 2 7 0~ 30 0℃ ,气温 2 2 0~ 30℃。1 2 试验池养殖方法 饲料用海马牌甲鱼料 ,不掺喂其它食物 ,分上午 7… 相似文献
9.
10.
11.
鳖病由环境、病原、鳖体相互作用引起。因此 ,要采取改善生态环境 ,生物防治、药物消毒、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现将各项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 改善生态环境水是鳖的生存环境 ,水质的稳定符合鳖“喜静怕惊”的生态习性。因此应从环境稳定 ,建立生态平衡着手 ,尽可能少换水 ,以避免换水时鳖相互撕咬 ,为细菌等致病因子打开门。过去 ,鳖一旦发病 ,手忙脚乱 ,天天换水 ,结果无济于事 ,仍有大量死亡。经过多年摸索才取得“少换水”这样的经验 ,目前已有许多养鳖者知道这一方法 ,应用效果显著 ,成活率高达 95 %以上。少换水 ,还要采取相… 相似文献
13.
14.
鳖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养鳖和开展鳖病研究最早的国家。但与鱼病相比进展得非常慢。80年代初据江草、木村、福田等日本学者报道,共发现10种鳖病。其中属细菌性疾病有3种:气单胞杆菌病、皮肤腐烂病和穿孔病。主要病原菌为产气单胞菌,其次是假单胞菌等。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鳖病进行研究,报道过赤斑病、红脖子病、疖病、出血性败血病等。主要病原菌为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有的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笔者等1993年从厦门东浮养鳗场的病鳖中也分离到嗜水产气单胞菌。 由此可见产气单胞菌是鳖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着重探讨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