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4年开始国家实行种粮直补,该项政策的出台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在南方丘陵农业生产区现行的种粮直补政策对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在下降,有待调整.文章从基层农技人员角度,分析了种粮直补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种粮直补是国家为保障粮食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而实行的一项强农惠农政策,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调研重庆市江津区近3年的种粮直补政策落实情况,对种粮规模、种类进行效益比较分析,提出"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直补;建立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规模化种植大户的补贴力度;引导粮食机械化生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开县县委、县政府围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粮油主导产业,优化发展柑橘、蔬菜、草食牲畜、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201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9.27亿元,位居全市第四位,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9.75万吨,比上年增1.15%,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实现增产,先后三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一、加大政策扶持,激发种粮动力在认真落实各级种粮直补政  相似文献   

4.
春耕备耕时节,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基于此,阐述了稳定粮食生产的意义,分析了粮食生产不稳的原因,并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的相关建议,即调整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落实好农业发展规划,建设好粮食生产基地;转变规模种粮理念,促进各方面素质提高;开展农机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GF-1影像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核算及直补政策实施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补贴资金发放的精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资金的支农效率。该文拟研究基于卫星数据进行粮食直补政策落实效果评价的可行性。以安徽省濉溪县为研究区,采用GF-1卫星16 m多光谱影像,在扣除线状地物、小地物的基础上,精准核算冬小麦种植面积。以乡镇为单位,比较统计发放面积与遥感核算面积,完成基于GF-1卫星数据的粮食补贴政策落实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全县范围内,冬小麦直补发放统计面积与遥感核算面积较为吻合。直补发放统计面积为1239.17 km2,遥感核算面积为1227.37 km2,相对误差仅为0.96%;2)在乡镇尺度上,11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中共5个乡镇直补发放统计面积与遥感核算面积的相对误差<10%,8个乡镇<13%。相对误差最大的开发区、濉溪镇2个乡镇,以工商业用地为主,冬小麦种植面积少,地块零碎,遥感解译难度大。整体上,直补发放统计面积与遥感核算面积的 Nash-Sutcliffe 系数(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ENS)为0.90,决定系数为0.93,两者相关程度较高。研究可为改进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供参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切实加强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着眼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直补资金的增加幅度来看,国家对三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是越来越大,可望实现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我国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威胁。广西贵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取得较好成绩。基于此,分析了贵港市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进程加速,粮食产业发展受制约;农民种粮效益低,种粮积极性低;农田基础设施差,土壤肥力差),提出了保障贵港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狠抓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狠抓撂荒治理,确保面积不减,抓稳粮食生产;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力推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循环,抓好粮食生产;培育特色产品,打造富硒品牌,抓强粮食生产;努力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重点培育家庭经营,提升生产能力。组合"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政策支持完善生产基础设施。完善种粮直补政策,按生产规模、产量向专业大户倾斜。试点家庭农场财政定额补助政策。二是着力规范合作经营,提升服务能力。财政资金主要投向社员培训、规范内控制度、打造农业品牌等。纳入竞争类项目、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范围。完善农业项目对接机制。拓宽无抵押信用  相似文献   

10.
刘建 《南方农业》2012,(10):53-55
结合重庆市秀山县种粮直补工作实践,分析现阶段秀山县种粮大户补贴申报、审核和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做好种粮大户补贴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重”。粮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特殊而敏感的商品。粮食供给即使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恐慌,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粮食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然而,在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种粮效益,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加工转化能力的提高,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剧,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将长期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调动粮食生产主体和基层政府抓粮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大粮田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支付政策等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不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最根本的途径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的收益。分析2004年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趋势是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大于种粮收益增长的幅度,目前河南粮食生产正在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粮食价格大幅度提价的可能性有较小,今后一段时间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为进一步探究河南粮食生产的影响,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粮食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粮食生产不能完全自给,是全国粮食净调入省份之一。近年来,浙江省立足省情,围绕确保口粮基本自给的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粮食扶持资金逐年增加,切实提高了农民种粮收益和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食生产连续4年保持稳定。同时,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等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沿海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庞英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328-333
为了探讨沿海地区耕地保护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指向,选取山东省2400个农户成本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以粮食主产区为背景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之应用于山东省。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利用集约度所表现出来的时空特征主要受制于农药强度;产出效率增长速度与水平落后于要素强度;粮食保障水平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正相关;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表现优于规划联动区。研究所体现的政策指向是: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地处沿海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研发高效低污染农药,充分发挥沿海经济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辐射,使产出效率在保持提高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耕地利用集约度,提高直补效率,保障新时期国家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种粮大户发展较快。根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6.67hm2以上种粮大户的粮食总产已经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4.16%。这一群体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观察点1000个玉米及大豆种植大户调查,对调查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农户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国家对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幅度增加了"三农"投入,逐步构建了农业与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保护体系,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近年来粮食支持保护政策的回顾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种类越来越多,扶持标准逐步提高,对粮食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逐步构建了新时期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  相似文献   

18.
分析贺州市八步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粮食供给保障要求,提出新形势下通过建立提高粮食安全生产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培育新型种粮主体、规模经营提效益、以粮经作物缓解稻谷需求压力、依法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加强产品全程监管等方面做强粮食产业,以期为八步区粮食保障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户土地利用投入变化及其土地利用意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认识农户土地利用投入的变化规律,把握当前农户的生产意愿,对制订相关政策,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分层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基于湖北省咸宁市1 252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从粮食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农业机械、化肥与农药等生产因素方面,对1981年以来农户的土地利用投入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当前的土地利用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来,农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与用于主要粮食生产的土地面积明显下降,而化学肥料与农药总投入量明显增加;经济因子与农机技术进步是驱动农户行为变化最重要的2个因素,劳动力转移与"三补一免"等惠农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投入变化的影响有限;农户农地利用的目标出现显著分化,传统"全民式粮食生产模式"正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生产模式"转变,专业化规模生产农户应是国家惠农政策重点补贴与扶持的对象;国家在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的同时,如何有效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面积,需要更加积极的调控对策引导;随着边际土地从农地利用范畴析出,区域性生态好转出现新的机遇,国家宜出台生态用地整理的相关政策,提升区域性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黄土沟壑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稳定性及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粮收入是黄土沟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揭示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状况及其稳定性,选取黄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3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粮过程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投入与产出状况进行了为期10 a的跟踪调查,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生产稳定性最高,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4.2%;玉米次之,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7.2%;小麦的土地产出率年际变化较大,其生产稳定性最低.1999-2008年间,3种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及生产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从而得出,在黄土沟壑区,种植玉米的经济利润最高,大豆次之,小麦最低.据此提出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控力度及种粮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收入,促进粮食稳定生产,保证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