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阳县总耕地面积2.87万hm2,90%以上的耕地为旱地,由于旱灾频繁,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当地降水集中,雨型多属暴雨,发展旱井集雨非常适宜.从1997年开始,大规模实施旱井集雨工程建设,现已兴建旱井1.5万余眼,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而且推动了山地微灌的发展.文章提出了在大力发展旱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梁地区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了“123”旱井集蓄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模式是:屋顶庭院双层面立体高效集蓄雨水模式、就地集雨微灌模式、以路面和果园空地为集雨场兴建的“一井两园”模式及以小流域四荒地为集雨场的生态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阳县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阳县国土总面积1 43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47 km2,属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县份之一。2002年,被列为黄河中游生态修复试点县。通过三年的封禁,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15%提高到70%,治理度由35.4%提高到72.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78.5元提高到1 350元,基本实现了经济长足发展、生态明显改善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快速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是:靠清晰的思路引导干部群众,靠规范的制度保障项目实施,靠严格的管护巩固修复成果,靠配套的措施促进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
温室农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模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优化蓄水池最佳工程规模,该文通过构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模优化原理和方法,即工程效益最优法,并以北京某温室农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日降雨规律以及集雨窖的规模对工程的集雨效率有很大影响,在降雨量、汇流总面积确定的情况下,集雨窖规模越大,可收集的雨量越多,但单位容积可收集的雨量随之减少;工程成本效益分析表明,设计日降雨量为25~40 mm时,工程总效益/费用比值较高,全年可收集雨量与温室农业年用水量基本相当;在工程寿命期内,现有规模下的效益成本比值远低于最优规模时的效益成本比值。因此,适当降低集雨窖的规模可提高工程的经济性。该文论证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模优化方法能够为雨水工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并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地区实施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一是雨水集蓄利用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了水源,二是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三是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出了雨水集蓄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农村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二是技术研究开展的少或者研究深度不够,三是工程配套跟不上或不匹配,四是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6.
阳城县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5%,年均降水量658.7 mm,70%以上的地表水资源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洪水,为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2009年以来,随着村村通水泥(油)路和农村街巷硬化工程的实施,乡村硬化面积大大增加,形成了天然的集流场,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有利可行.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坚持“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恢复改造一批、适当新建一批的思路,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硬化面积和荒坡,以确保工程“建得成、用的好、长受益”.  相似文献   

7.
雨水资源集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特别是雨水资源,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在详细阐述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雨水资源的集蓄技术和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目前雨水集蓄利用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地处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年均降水量为445.9~509.0mm。单从总量来说,降水量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用水要求,但因降水过分集中,造成水分供需错位,从而导致朝阳市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生态环境建设受阻。对降雨进行调控的传统措施是立足于土壤蓄水,但仅靠土壤孔隙储存的水分,远不够解决作物需水亏缺。发展雨水集蓄,是解决当地水分缺乏的关键措施,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大搞山地集雨灌溉 发展山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城市水资源贫乏 ,人均占有量仅 32 0m3。该市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兴运富民”的重要工作来抓 ,1996年以来全市共投资 482 0万元 ,建旱井 36 874眼、水窑 112 6孔、人字闸 2 0座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5 5 30hm2 ,全市 37个村 2 8万人、3 170头牲畜已基本解决饮水问题。全市 3 8万处集雨微灌工程 ,每年可创经济效益 2 0 0 0多万元 ,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 180 0hm2 。  相似文献   

10.
大搞山地集雨灌溉   发展山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市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仅320n3.该市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兴运富民”的重要工作来抓,1996年以来全市共投资4820万元,建旱井36874眼、水窑1126孔、人字闸20座,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530hm2,全市37个村2.8万人、3170头牲畜已基本解决饮水问题.全市3.8万处集雨微灌工程,每年可创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1800hm2.  相似文献   

11.
山地丘陵雨水集蓄与节水节能灌溉集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灌溉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将降雨集蓄与节水灌溉相结合,自压灌溉与机压灌溉相结合的观点,并按此观点设计了一个特点鲜明的集成系统。开发了有关技术,研制了相关设备,建立了相关设施,并将它们与已有的技术、设备、设施合理地结合起来以组成这一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投资为6080/hm2元,年运行费用为1039.7/hm2元,与传统种植相比,增产波菜20%,效益费用比为4.36。因而这一系统对于山区丘陵地区是适用的。研究还表明,山地雨水集蓄可减少水土流失与侵蚀,有利于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2.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是一个以旱地农业为主的农业县,近几年来,发展集雨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论述了雨水集蓄利用在全县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雨水集蓄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雨水集蓄方式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坚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176-179,191
随着全球性干旱加剧与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雨水利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课题。采取定位观测的方法,在山西省岚县香沟小流域研究集雨场的规划设计,地表处理技术,观测其集流量和集流效率,并对梯田作物有无补灌措施的生产效益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集流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之间是乘幂关系,降雨量越大,集流量越多;降雨强度越大,集流量也越多。水泥硬化小区的集流率较高;节水措施生产效益明显。雨水集流技术已成为解决水土流失和提高旱作农业生产力的一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浅谈西部地区的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客观上要求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雨水集蓄利用是实现雨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佳途径,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而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和公路水毁的问题同时存在。为防止公路水毁,在设计公路时要配套有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通过公路工程的排水设施,汇集公路路面和边坡产生的雨水径流,缓解暴雨对路基、路面的危害。集蓄的雨水用来解决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提高抗旱能力。公路排水与集水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公路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吕梁地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人畜缺水问题异常突出,近几年连续的特大干旱,使已解决饮水困难的问题又出现了大面积反弹,截止1999底,全区仍有2642个自然村、108.9万人、9.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近两年来年 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实践证明,必须解决好强化组织领导、分类科学指导,全面创新机制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不可避免地给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中阳县下枣林乡却形成了山顶核桃戴帽,山腰生态林缠带,沟底坝滩联治造田,田间井路环绕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建新模式,调动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了下枣林乡的农建综合治理新模式并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雨水集蓄利用的环境效应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问题的突现,越来越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在研究当前国内外雨水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雨水集蓄和城市雨水集蓄产生的环境效应。同时根据雨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地制宜建设大型雨水集蓄工程,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为水保措施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大型雨水集蓄工程具有易管护、自动化程度高、集蓄的雨水干净等特点。提出了大型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对雨水收集、存储、利用技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丘陵地区自然、地形和经济条件,研究提出了适宜重庆地区的旱作农业典型雨水集蓄利用模式。该模式能够提高丘陵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减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