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农业考古》2021,(2):131-137
皎然(720—789),湖州长城(今长兴)人,是一位集儒释道为一身的文化大师。皎然诞生1300周年以来,皎然茶诗、皎然茶道、皎然诗禅人生研究在当代正深入人心。学习、探讨于頔《皎然杼山集·序》和皎然茶诗、赞宁《唐湖州杼山皎然传》所呈现的"释门伟器""道合性同",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认知诗僧皎然成为茶道始祖的根本,从而深化茶道和茶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陆羽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探索其生平,尤其是流寓湖州后的行迹,对深入研究陆羽及《茶经》不无裨益.杼山是湖州的一座名山,中唐时期,由于诗僧皎然、茶圣陆羽、书法大家颜真卿以及"江东名士"的聚集,杼山成为中华茶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湖州市妙西乡农民每年 11月 18日在杼山举行纪念茶圣陆羽活动已经连续 8年了。之所以定在这一天 ,是 1993年的 11月 18日恰逢农历癸年癸月癸日 ,也是他们自发集资重建三癸亭 ,陆羽墓、皎然塔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天 ,他们抬着陆羽塑像 ,敲锣放炮 ,耍着狮子在杼山上祭拜 ,盛况令人心动。杼山在湖州西南 30里的妙西镇。过去称妙喜 ,因有妙喜寺 ,住持即唐诗僧陆羽好友皎然。后来杼山改名宝积山 ,湖州市政府在 1992年重新发文改为杼山。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法》和《湖州地方志》 ,湖州城区政府的画册、国家地图 ,均称杼山。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唐上元初年,青年陆羽流寓江南湖州,他寄居杼山妙喜寺,结庐苕溪之湄,和山水清远的湖州结下平生之缘.期间,陆羽写有<杼山记>、<吴兴图经>等一系列著作,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从此,"茶道大行",茶成为风靡中华之"国饮",陆羽也被誉为"茶仙"、祀为"茶神"、尊为"茶圣".  相似文献   

5.
"杼山"是"茶圣"陆羽曾客居过的妙喜寺的所在地,然而,学界对其究竟位于何处尚有分歧。本文通过对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的解读,参考《嘉泰吴兴志》,分析判定"杼山"在现今妙西镇宝积寺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6.
周志刚 《农业考古》2003,(4):223-233
春,陆羽随卢幼平承诏祭会稽山,得兰亭古石桥柱一块,祭毕返湖州。夏六月,入颜真卿幕府,参与颜主编的《韵海镜源》的编撰工作。冬十月,在杼山妙息寺主持建三癸亭,与颜真卿、皎然诸文友游赏联唱。  相似文献   

7.
凡与茶有缘的人皆知陆羽;研究陆羽学术的人都知道湖州。陆羽在湖州定居36年之久,包括《茶经》在内的十多部著作都完成于湖州,湖州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湖州在浙江之北、太湖南岸。丘陵起伏,气候温润,是历代的产茶区和文人聚集地。有关茶文化的记载始于汉:“有王姓者,栖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这茗岭就在现长兴县白岘乡。三国时的“以茶代酒”、西晋的“清茶一杯”典故也发生在湖州(当时称吴兴),并有我国最早的贡茶温山御荈(山谦之《吴兴记》)。南北朝时,齐武  相似文献   

8.
李广德 《农业考古》2020,(2):216-218
茶与舞的关联。“御舞”非“舞”而为茶。“乌程之御舞”出于宋·杨伯嵒《臆乘》一书的《茶名》。迄今首次发现文献上记载“乌程”即今之湖州市吴兴区有名茶“御舞”。其他典籍史料均未记载。《臆乘·茶名》将“丹丘之仙茶”与“乌程之御舞”并列,对比突显名茶之优异。“谢氏论茶”疑为皎然《茶诀》内容。  相似文献   

9.
湖州茶事歌谣钟伟今湖州是茶神陆羽的第二故乡,饮茶之风久盛不衰,民间流传着不少“茶事歌谣”。近几年来,我因主管湖州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的工作,主持全市民间文学普查,主编《湖州市歌谣、谚语卷》(1991年7月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湖州民间歌...  相似文献   

10.
陆羽姓氏名字问题源于文献史料记载不一、理解不同。陆羽姓氏名字和来历的研究应以《陆文学自传》为依据。陆羽在《茶经》中说自己"远祖纳"(陆吴兴纳)、其祖籍应是吴兴(湖州)。由于陆羽移居吴兴,在《茶经》中认祖归宗,陆羽故乡竟陵(天门)和后来移居、长期生活并终老的第二故乡吴兴(湖州)两地亲情源远流长,茶文化事业的友好合作关系应更加亲密、紧密。  相似文献   

11.
三癸亭缘自"茶道大行"的唐代,这一曾经傲立于清丽湖州杼山的古亭,因为与颜真卿、皎然、陆羽等大德贤士的缘分,成了中华茶文化史上的一座名亭,伴随着妙喜寺、"杼山雅集"、《韵海镜源》等逸闻典故清芬古今. 三癸亭名之来历,《颜鲁公文集·杼山妙喜寺碑铭》有记述:"时浙西观察判官、殿中御史袁高巡部至州,会于此山,真卿遂立亭于东南;陆处士以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之日三癸亭."最初,笔者认为,亭以天干"癸"字命名无非缘于"同干择吉".后来,又从陆羽《四悲诗》、《六羡歌》得到启发,"三癸"与"四悲"、"六羡"在取名上颇有相通、相似之处.新近,偶阅吾邑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书临《兰亭集叙》,顿悟"三癸"亭名之由来可能还隐含效仿魏晋名士、追慕"兰亭雅集"之寓意.  相似文献   

12.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5,(2):122-122
金沙泉,位于浙江长兴县城西北17公里处的顾渚山麓、忘归亭侧。清澈的泉水从砾石中汩汩涌流,终年不竭。《新唐书·地理志》载:“吴州吴兴郡,土贡紫笋茶、金沙泉、木瓜、杭子、乳柑、蜜……”。宋嘉泰《吴兴志》:“顾渚贡茶院侧,有碧泉涌沙,灿如金星。”金沙泉之名,大概由此而得。唐《旧编》云:“泉在贡焙院西,出黄沙中,引入贡焙,蒸、捣皆用之。唐贡泉两银瓶,宋初一银瓶。”这里记述了唐人第一家皇家茶厂———贡茶院,在加工紫笋茶时,用的是金沙泉,并随茶一起作贡时泉水的数量。所以,在唐大中五年(851年)湖州刺史杜牧到长兴顾渚山“修贡”时,…  相似文献   

13.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4):149-150,164
在中国茶叶史上久享盛誉的顾渚紫笋茶 ,去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再度夺魁 ,荣获金奖。早在 12 0 0多年前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 :“浙西以湖州为上 ,湖州生长城 (今长兴 )顾渚山谷。”在长兴地方志中也有记载 :顾渚狮犭需岩 (今叫做叙午 )、龙坡子吉祥寺 (贡茶院 )的  相似文献   

14.
莫贤书 《农业考古》2002,(4):340-342
茶 ,碧水丹山粟粒芽。香醇 (神 )韵 ,武夷耀中华。(一 )“碧水丹山”是武夷山名胜自然风景区一带 ,远古时代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单斜断层山的红层地貌 ,又叫“丹霞地貌”。境内有“三三”(九曲清溪 )与“六六”(三十六奇峰 )之胜 ,称“碧水丹山” ,是武夷山狭义的代称。宋朝李纲诗云 :“一溪贯群山 ,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 ,倒影浸寒绿”。描述这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瑰丽景色 ,使游人流连忘返。“碧水丹山”一词 ,最早出现六朝时任建安吴兴令 (今浦城县 )文豪江淹 ( 4 44 - 50 5)的作品中。江淹在诗歌自序中云 :“地在东南峤外 ,闽越之…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省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绿水青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湖州是陆羽《茶经》诞生地、皎然“茶道”思想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董淑铎 《农业考古》2003,(2):197-198
茶圣陆羽自唐代上元初 ( 76 0年 )来湖州定居 ,至贞元末 ( 80 4年 )在湖州逝世 ,除中间有 1 0年曾移居江西洪州、上饶等地外 ,在湖州先后居住了 30多年 ,所以湖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湖州 ,不仅留下了他的茶事和文学业绩 ,特别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而且还留下了他的遗风和遗迹。他的故居青塘别业 ,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茶经》最后成书之所 ,在茶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目前的境况如何 ,更受到中外茶人的普遍关注。据历代《湖州府志》记载 :“陆羽别业 ,在青塘门外。”唐武德四年 ( 6 2 1年 )所筑的湖州府城 ,西北隅的城门就…  相似文献   

17.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3,(2):220-227
对陆羽在何地与写《茶经》 ,当代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湖州 ,一说在余杭 ,我以湖州说为是 ,因此曾撰文《陆羽湖州写 (茶经 )考》 ,发表在《茶博览》1997年秋之卷上 (文章经过删节 )。同时 ,又以《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发表在《陆羽茶文化研究》1998年第 8期上 (全文刊登 )。这几年来 ,余杭说盛行 ,是否我的湖州说错了 ,我进行了反思 ,我仔细研读了余杭说的多篇论文 ,又查找了一些有关史料 ,觉得我的湖州说并没有错 ,没有错就应表个态 ,于是我便写了《再论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 )》。一、两说争论的焦点这是由《余杭县志》的一段记载引发的。明…  相似文献   

18.
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已注意到煎茶的水质优劣问题。唐代陆羽的《茶经》说:“点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出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多汲者。”宋代蔡襄的《茶录》说:“水泉不甘能损茶昧。”这些论茶名著中都言及煎茶的水品问题。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宗时,李季卿去湖州当刺史,路过扬州,遇到陆羽,李季卿说:“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于是,让诚实可靠的军士,携带水瓶,…  相似文献   

19.
许乐江 《农业考古》2002,(2):196-197
读关于茶的文赋诗词 ,神游其中 ,使人悠然忘世 ,心归于静 ,真有一种“杯水如名淡”的意境。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 ,茶文化犹如一朵芳越椒兰的奇葩 ,其德操所蕴 ,不同流俗。茶与文赋诗词 ,在中国都是源远流长 ,而又密切相连。从写《赋》的杜育 ,写《封氏闻见记》的封演 ,写《茶经》的陆羽 ,直到写茶诗的皎然、卢仝、苏轼、王世贞等 ,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来。在茶与文赋诗词的密切关系中 ,古人有许多妙论。汉代大医学家华佗著《食论》说 :“苦荼久食 ,益意思。”《神农本草经》云 :“荼叶苦 ,饮之使人益思。”诗仙李白得族侄僧所赠玉泉仙人…  相似文献   

20.
传奏湖州紫笋来──唐代的贡茶与贡水浙江德清县农业局蔡泉宝唐吴兴(今湖州市)刺史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曰:“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铀动,传奏湖州紫笋来。”诗文所说的此情此景,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年唐代宫廷茶道的繁荣和奢华。A、唐贡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