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大白菜品种根肿病抗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根肿病在我国17个省区发生,近年来该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造成大白菜产量损失30%,其已成为我国大白菜生产上主要的病害之一。对17个大白菜品种或组合根肿病抗性进行田间鉴定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大白菜品种根肿病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合抱类型、直筒类型、快菜类型和叠抱类型,并筛选出高抗根肿病、综合性状优良的大白菜品种5个。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莆田市的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药剂,选择6种药剂进行田间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试验,比较了6种药剂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大白菜经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白菜根肿病的绿色综合防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氰霜唑和氟啶胺对根肿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效果分别为85.71%、82.21%。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张北县大白菜根肿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着大白菜的规模发展。掌握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规雒及防治办法,对提高白菜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大白菜生产的必需,同时也是广大菜农所盼望的一件大事。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对大白菜根肿病发病与防治情况进行分  相似文献   

4.
白菜根肿病是闽侯县反季节大白菜的主要病害,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示范,本文描述了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法来减轻根肿病病害,能有效降低菜农经济损失,对于闽侯县反季节大白菜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立新 《新农业》2008,(3):22-23
近年来,丹东地区大白菜出口量和市民需求量加大,其栽培面积明显增多,然而大白菜根肿病发生及危害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武隆区高山蔬菜根肿病发生规律以及发病原因,基于5点取样法、电位法、实地调查法等,对武隆区高山甘蓝、大白菜、萝卜3个主栽品种的根肿病发病面积、危害程度、发病季节、根肿病发病区的土壤pH、气候、耕作制度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武隆区高山甘蓝、大白菜、萝卜的根肿病主要分布在仙女山镇和双河乡的9个村;从品种的危害程度看,甘蓝危害程度最大,大白菜危害程度次之,萝卜危害程度相对较小;土壤pH与根肿病发病率呈负相关,最大相关系数r=-0.786,土壤pH是影响根肿病发病率的因素之一;甘蓝和大白菜的根肿病发病高峰期在7—8月,高山萝卜的根肿病发病高峰期在8—9月,在11—12月,高山甘蓝、大白菜、萝卜均无根肿病现象;土壤湿度在50%~56%,土壤温度在21℃左右,有利于根肿病的发生;采用轮作可以有效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尤其是采用甘蓝与荞子轮作,根肿病发病率比连作地块低30%。  相似文献   

7.
<正>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任何十字花科植物的感病品种都被这一病原菌侵染。田间一旦受到根肿病菌的污染,将长期带菌,不再适宜栽培十字花科植物。因此根肿病严重威胁十字花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面积急剧增加。据统计,在湖南长沙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面积占大白菜种植面积的20%左右,平均发病率25%,严重的发病率100%以至失收。  相似文献   

8.
根肿病是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高山反季节大白菜主要土传病害之一。该文总结了反季节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春秋植大白菜新品种频频出现,但因年年重茬,造成病害严重发生,特别是高山地区连年种植大白菜,根肿病发生严重,导致全面绝收,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抗根肿病、高产、优质的大白菜品种,实为市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抗根肿病大白菜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CRAB742为不育源和抗源,采用杂交、回交、测交和自交方法,向大白菜自交系B1转育抗根肿病基因和核雄性不育基因;并对不同回交世代数的植株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确定最佳的回交代数.试验结果证明,在同类型的大白菜间,采用严格的经济性状选择和抗性、育性筛选,回交3代可以满足目标经济性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昆明菜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昆明地区,4~10月份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期,尤以7~10月危害尤烈,11月~翌年3月发病轻。4~10月的温、湿度及土壤偏酸的适生环境,加重了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尤以2叶期最易感染,培育无病壮苗是防病、保苗、保产的关键措施。大白菜品种间对根肿病有抗病性差异的表现,初步认为星星、白菜王等品种较抗病。百菌清、多菌灵、药肥复配剂为防治根肿病的有效药剂,施药方法以播前土壤施药为好。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根肿病发病因素分析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十字花科根肿病在云南蔬菜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限制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土壤性质及施肥水平、栽培措施和气候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根据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特点,集成农业、生态、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4种微生物菌剂对2个大白菜品种根肿病防治效果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得出施用微生物菌剂相比不同大白菜品种更能有效防治根肿病发生,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其中BD处理(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德高CR117)综合防治效果最佳,相较WD(清水对照),地上部鲜重增加20.98%,病情指数降低34.85,防治效果达47.70%;对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尤其是硝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有显著的提升,可作为秦岭地区生物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4.
在昆明地区,4~10月份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期,尤以7~9月危害较重,11月至翌年3月发病较轻。4~10月的温度、湿度及土壤偏酸的适生环境,加重了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尤以二叶期最易感病,培育无病壮苗是防病保产的关键措施。大白菜品种间对根肿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初步认为星星、白菜王等品种较抗病。百菌清、多菌灵、药肥复配剂为防治根肿病的有效药剂,施药方法以播前土壤施药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大白菜根肿病进行了研究调查,简单阐述了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办法,对于宾川大白菜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拉萨地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拉萨地区大白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根肿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品质和商品性,导致广大菜农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发病率高的地块高达70%。大白菜根肿病为真菌之根肿病菌(Plasmodiophombrassicae)所引起,其休眼孢子可长期残存土中。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描述了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办法,对于拉萨地区大白菜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根肿病的危害与发生、病原菌的基本特征、病原菌的分离提纯与人工接种方法以及十字花科大白菜抗根肿病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正大白菜根肿病已成为严重制约辽宁省乃至全国大白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辽宁省的发病面积约占年播种面积的20%。农业防治和农药防治尚不能有效的防治根肿病的危害,因此抗根肿病育种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根肿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展了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的创新成果为:(1)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氟啶胺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灌药时间和浓度。[方法]以室内盆栽药效试验测定了灌药时间和浓度对氟啶胺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效果的影响。[结果]250mg/L氟啶胺对大白菜根肿病的相对防效最高,为92.32%,随着氟啶胺浓度的降低,相对防效逐渐降低;以250mg/L氟啶胺进行灌药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时,灌药时间越早,防效越高。[结论]氟啶胺适宜的灌根方法为:浓度为250mg/L,第1次灌药时间为播种后5-11d。  相似文献   

20.
<正>大白菜属于十字花科蔬菜,是山东省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大白菜根肿病(也称根癌)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山东大白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山东省被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于根肿病与根结线虫病都是土传病害或借助病残体传播,均危害根部,且都是导致根部膨大,症状较难区别,在防治上稍有疏忽就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