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翅蚜虫与花生病毒病的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病毒病的发病原因,除因部分种子带毒而发病以外,有翅蚜虫传毒是花生感染病毒病最主要的因素。为了摸清有翅蚜虫传毒与花生发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研究方法及内容选择代表性强的地块,自花生出苗以后,采用棋盘式方法定6个点,每点两行50穴,总样本300穴。每5天调查一次发病率和发病级别,并计算病指。另每点隔一行各选1个点,每点10穴,每穴留一单  相似文献   

2.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产区近年来常发性病害。对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在我县发生的有花生斑驳病毒、花叶病毒和矮化病毒三种类型,此病1986年在山东花生产区造成大流行,我县发病面积达9.6万亩,占花生总播种面积的19.3%。为了对病毒病经济重要性作出正确估计及病害产量损失计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对花生病毒病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有关花生病毒病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未见其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报道。了解空间分布型,对于确定病害调查中的抽样方法和样本数量,测定病害所致的产量损失,判断防治效果等都有较大帮助。为此,我们对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1年花生轻斑驳病毒病(PMMV)在油料作物研究所农场和湖北红安县的一些花生田块中流行。我们对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并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现将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多年来,世界二十多个花生生产国对花生病毒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近年来对此病也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获得了一些资料。为了有效地控制花生病毒病的危害,确保花生的高产稳产,现将国内外关于花生病毒病的有关文献资料加以综合,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花生矮化病毒病是山东省七十年代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1976—1977年在山东一度严重流行,一般病株率在20—30%,重者达60%以上。受害轻的一般损失20%左右,个别严重地块每亩只收20多斤。1979年后,病情显著减轻,田间病株率在1—10%之间。 关于该病的研究在我国未见报导,尚无明确的鉴定与研究结果。为此,两年多来,我们对其症状、病原、寄主植物、传毒途径及物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自七十年代初以来趋于严重。由于我国三种主要花生病毒均为种传病毒,其传毒介体蚜虫在田间发生早、发生量大,致使我国花生病毒病具有发生早,发病率高的特点,而且流行范围广,造成损失严重。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扩大,估计常年花生病毒病流行为害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年损失花生25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8.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8~1992年5年田间接种模拟试验,探讨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不同的发病株率对花生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初步肯定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
花生斑驳病毒病在我区的分布非常广泛,常年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是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1976年由于该病的严重流行和其它因素,使花生大减产。据国内有关报道指出,该病毒为线状颗粒,属马铃薯y病毒组,但不同于国外报道的PMV。病毒可通过种子、蚜虫、汁液、嫁接等方式传播,病害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但是,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现将我们1979—1983五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穴插秧棵数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水稻最适密度和穴插秧棵数有过许多研究与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多局限在生产上出现的插秧棵数1~5苗范围内,就寒冷地区插秧苗数对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系统研究则报道较少。为了探讨本地区穴插秧棵数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本文在30.0 cm×20.0 cm的条件下,研究了穴插秧1~8苗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穴插秧棵数1~3苗,产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加而增高,超过3苗则随着穴插秧苗数的增加而下降,适宜的插秧棵数为2-4苗,以每穴3苗产量最高。单穴插秧苗数减少(1~2苗),穴有效穗数下降,单苗分蘖数量和穗粒数提高,饱满粒率、生物产量降低;穴插秧棵数增加(5~8苗/穴),单苗分蘖数量减少,穴有效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下降。每穴插1~3苗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恶白率、垩白度、胶稠度、食味值是随着穴插秧棵数的增加而提高,从每穴4苗开始,这些性状又随着穴插秧棵数的增加而下降,只有直链淀粉含量与之相反,穴插秧棵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1984~1990年,通过调查和研究,得出花生病毒病的主要流行规律是;病害的发生与花生播种期、苗期降雨量呈负相关,与5~6月气温、蚜虫迁飞量呈正相关,花生不同品种发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花生病毒病种类比较多。目前已知,花生斑驳病毒病[peanut mottle virus(PMV)]广泛流行在世界上各个花生产区,此外,在局部地区流行为害的有花生丛簇病毒病[groundnut rossete virus(GRV)]、花生顶端坏死病毒病(peanut bud necrosis disease)、花生矮化病毒病[peanut stuntvirus(PSV)],花生矮缩病毒病[peanut clump virus(PCV)]以及菌质体引起的花生丛枝病(peanut witche’s broom)。关于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国外研究概况已介绍于《油料作物科技》1978(1—2),现将其他重要的花生病毒病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花生斑驳病毒(PMV)是当今世界各国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花生病害。 受PMV侵害的花生出现系统性斑驳花叶,严重时整株矮化,对花生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PMV侵染花生、大豆后,对两种作物籽仁的脂肪酸及氨基酸影响都有报道。据坦斯奇等1975年报道大豆感染病毒病(包括PMV的侵染)后,对大豆粒中脂肪酸有显著的影响。赫维斯等1979年报道,在高抗、中抗和易感的三个花生种质接种PMV后,其对花生籽仁内亚油酸的影响最大,对总氨基酸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优质小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覆膜小花生鲁花12号的播期和密度产量效应显著,密度效应大于播期。因此,小花生要高产必须合理密植;当花生4月28日播种,密度为17.28万穴/hm^2时,英果产量最高,达4760.0kg/hm^2;在4月28日以前,花生播期每提前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03.9kg/hm^2,在4月28日以后,播期每推迟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60kg/hm^2;播期与密度表现为正向交互效应,在4月10日-5月20日范围内,花生播期每推迟5d,其最适密度应增加5540穴/hm^2。  相似文献   

15.
伏花生感病的小粒种子比大田常用种子病毒病发病株率高93.25%—237.24%,群体产量下降30.65%—47.17%,感病单株生产力下降38.64—89.23%。其感病越早,越重,产量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84—1987年四年对花生病毒病的调查可将我国花生主产区流行的病毒病划分为以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流行区和以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零星发生区.病害类型有以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黄瓜花叶病毒(CMV)CA株系和花生矮化病毒(PSV)Mi株系引起的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这些病害主要在北方花生产区流行,其中以轻斑驳病为主.另由蕃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芽枯病,主要在广东、广西等地局部流行。通过对1156份田间病害样品的血清鉴定,其结果与田间按症状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花叶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了花生单产和总产的大幅度锐减,是我国解放后北方产区未曾出现过的花生生产不景气时期。山东省临沂地区、江苏省徐州地区和辽宁省旅大市的六个县发病面积将近600万亩。 花生花叶病毒病过去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还很少发现,自1939年开始,虽然陆续有所报导,但从未成灾。1976年山东省大面积发生,几乎遍及全省,尤以临沂地区最为严重,波及13个县,发病面积80万亩,损失荚果近亿斤。又如江苏省东海县常年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8.
1992—1994年对烟台地区花生病毒病进行调查。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当地花生上主要病害之一,花生病株比健株减产19.4%—52.4%。大田花生CMV—CA种传率一般在0.5%以下,病害前期发生轻、扩散慢,7月底至8月初为发病高峰期。病害流行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有关。对15份花生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未发现抗病材料。采用以覆膜栽培结合苗期拔除病毒种传病苗为主的综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80%左右,显著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方法,对多粒型花生莆系11秋季种植时的适宜栽培密度及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种植24.0~36.0万株和每穴留苗1~2株的试验方案中,该品种以每公顷种植33.0万株和每穴2株组合的产量性状较好,表现为百果重、百仁重高,三、四仁荚果比例高。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76年花生病毒病在中国北方花生产区爆发并引起花生严重减产,此后,花生病毒病在中国北部一些花生产区不断流行。据1981年7月的田间调查,辽宁省大连地区农科所农场花生病毒病的发病率达100%,金县登沙河公社南关大队花生病毒病的发病率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