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关于早秋蚕种孵化不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早秋蚕种孵化不齐,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993年我县农村饲养早秋蚕种64432.1张,据农村大面积调查,除芙蓉、湘晖品种一天孵化率90%,二天基本收足,孵化较齐外;其他品种如芳山×星、明、丰_1×54A一天孵化率仅60%,二天孵化率也只有80%,孵化不齐,一天孵化率低.造成孵化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量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对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 ̄30℃、相对湿度60% ̄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子二代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影响大鲵子二代孵化率的环境因子(包括水质、水温、孵化密度)、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技术。从理论上阐明孵化水质的离子比例平衡直接影响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调节水和水库水适合孵化,孵化率分别为53.3%和46.7%;过高、过低孵化水温都可导致大鲵胚胎发育停止,适宜孵化水温为16~22℃,最适水温为(20±1)℃;孵化密度以每筛(25 cm×35 cm×6 cm)放150颗受精卵为宜(孵化率为48%)。在本试验设定的条件下,大鲵孵化率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平均3%,提高到2003年的平均18%。  相似文献   

4.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从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30℃、相对湿度60%~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千粒重、每荚籽粒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5.
苜蓿是奶牛生产中最重要的优质饲草。发展苜蓿草产业的核心是苜蓿良种。人工繁育放养苜蓿切叶蜂是大幅度增加制种产量、提高苜蓿制种水平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苜蓿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苜蓿授粉情况,对苜蓿切叶蜂在国内的授粉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赵洁  李海英 《中国家禽》2006,28(16):29-30
当前就鸵鸟饲养业来说,鸵鸟孵化率低仍然是困挠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鸵鸟的孵化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孵化的关键因素。在鸵鸟胚孵化过程中,不同的施温程序所获得的孵化效果是不同的。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鸵鸟场都采用了恒温孵化。为提高非洲蓝颈鸵鸟孵化率,进一步探索最佳孵化  相似文献   

7.
种蛋的孵化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孵化设备与孵化技术日趋完善的条件下,种蛋的选择、保存与消毒等环节就成为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因素.现将种蛋的选择、保存与消毒对孵化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中部3个不同地区的苜蓿种子田中进行苜蓿切叶蜂放养试验,观察其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切叶蜂可显著提高苜蓿的结实率,最高达55.54%。3个地区的种子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为对照的4.78倍;其次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科技园区,增产3.09倍;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最低,增产1.26倍。于蜂箱不同距离和方位上的种子产量也有较大差异,距离蜂箱10~40m内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80m之外的,蜂箱西侧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蜂箱南侧、北侧。3个地区苜蓿切叶蜂的繁殖率为103.6%~210.1%,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科技园区的繁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mg DOM+3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间和孵化率探讨两种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的影响。结果去巢流水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0.52±0.89)h、(92.25±0.84)%;鱼巢附卵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8.56±1.04)h(、88.97±0.78)%。表明去巢流水孵化显著优于鱼巢附卵孵化。  相似文献   

11.
 “闽牧6号” 狼尾草是通过辐射杂交狼尾草杂种F1种子诱变和田间双重筛选选育的狼尾草新品种,杂交狼尾草F1种子为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母本和象草N51为父本配制的种间杂交种,为三倍体杂种,其染色体数为3n=21,其中7条染色体来自美洲狼尾草,14条来自象草。“闽牧6号” 狼尾草鲜草产量高(最高可达348 400 kg/hm2)、品质优(粗蛋白质15.30%)、茎叶比低(0.56),在福建省3~9月均可用茎节繁殖,株行距以50 cm×50 cm或40 cm×60 cm为宜。为获得高产,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追肥,“闽牧6号”狼尾草极少有病虫害发生,偶见蚜虫,其鲜草适合饲喂牛、羊等草食动物,也可青贮利用,还可打浆适量饲喂生猪,多余的青草晒制后也可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2.
侯方晖  苏力  邹洁建 《野生动物》2009,30(5):260-262
2004~2005年,对人工饲养的长鬣蜥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7月为长鬣蜥的繁殖期,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发情求偶、交配和产卵,5~6月为产卵高峰期,每条成熟的雌蜥年产卵2~3窝,平均窝卵数12(7~18)枚;雌蜥每窝产卵间隔33~45 d不等;平均单卵重3.06(2.80~3.50)g;卵径2.63 cm×1.18cm。在自然孵化温度和90%~95%的湿度下孵化期为60~98 d,孵化率52.34%,长鬣蜥幼体初生个体重2.50 g,体全长(头体+尾)14(4+10)cm。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effects of cisapride and 5-hydroxytryptamine (5-HT) on the jejunum of horses. SAMPLE POPULATION: Jejunal muscle strips from 8 horses. PROCEDURE: Muscle strips were suspended in isolated muscle baths. Isometric stress responses to 5-HT and cisapride, with and without specific antagonist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Muscle strips incubated with atropine and tetrodotoxin responded to 5-HT and cisapride with an increase in contractile force. The 5-HT cause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crease in contractile amplitude, with a maximum response (Emax) of 1,151+/-214 g/cm2 and a molar concentration that induces contractile force equal to 50% of maximum response (EC50) of 0.028+/-0.002 microM. Prior incubation with the 5-HT2 antagonist ketanserin decreased the Emax (626 +/-147 g/cm2) and potency (EC50, 0.307+/-0.105 microM) of 5-HT Prior incubation with the 5-HT3 antagonist tropisetron decreased the efficacy (Emax, 894+/-184 g/cm2) to 5-HT Cisapride also cause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crease in contractile amplitude, with an Emax of 331+/-82 g/cm2 and an EC50 of 0.302+/-0.122 microM. Prior incubation with ketanserin decreased the Emax (55+/-17 g/cm2) and potency (EC50, 0.520+/-0.274 microM) of cisapride. CONCLUSION AND CLINICAL RELEVANCE: Stimulatory effects of 5-HT and cisapride on circular smooth muscle of equine jejunum are mediated primarily through a noncholinergic effect. The effects of 5-HT are mediated, at least partially, by 5-HT2 and 5-HT3 receptors, whereas the effects of cisapride are mediated primarily by 5-HT2 receptors. This may impact treatment of horses with postoperative ileus.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母猪行为以及唾液皮质醇和淀粉酶含量探索空间限制对母猪生理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试验选择大白妊娠母猪64头,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采用限位栏(180 cm×60 cm×110 cm)和群养模式(568 cm×448 cm×50 cm)饲养,群养模式下每圈8头母猪,共4圈。于试验1、3、5、6、8、10、11、13、15周第1、2天分别采用10 min间隔扫描取样法记录母猪行为和采集试验母猪唾液样本,检测唾液皮质醇水平和唾液淀粉酶含量。结果表明:限位栏母猪表现无食咀嚼、啃栏、啃槽行为的次数显著高于群养母猪。限位栏母猪的唾液皮质醇和淀粉酶表现出相反的分泌趋势,无食咀嚼与唾液淀粉酶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36,P=0.048)。群养模式下试验母猪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淀粉酶含量与无食咀嚼行为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栽培密度对党参生长、产量和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0 cm×10 cm、20 cm×15 cm、20 cm×20 cm、30 cm×10 cm和30 cm×15 cm共5个密度处理,分别于8月30日、9月30日和10月20日取样,分析不同密度处理的党参产量、次生代谢物和浸出物的含量,旨在探索甘肃宕昌地区党参合理的栽培密度,为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显示,栽培密度对党参的生长、产量和次生代谢物含量均有较显著的影响,适宜密度不仅可以提高党参的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党参次生代谢物和浸出物的含量。栽培密度为20 cm×10~15 cm时,党参产量和次生代谢物含量均较高,可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研究还发现,甘肃宕昌地区栽培的党参在10月中下旬仍在生长,且浸出物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因此认为,该地区合理的采收期应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6.
闫慧颖  李春喜  叶培麟  毛德虎  李荣 《草业科学》2017,34(12):2512-2520
以甜高粱(Sorghum dochna)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为材料,在海拔2 040m的青海旱地覆膜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行株距分别为40cm×40cm、40cm×30cm、40cm×20cm)和追施不同尿素量(0、150和225kg·hm~(-2))对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两个品种在行距×株距为40cm×20cm(12.00万穴·hm~(-2))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鲜草产量分别达99.75和108.17t·hm~(-2),干草产量分别达17.89和22.58t·hm~(-2);在生长中期追施150kg·hm~(-2)尿素时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两个品种的粗蛋白分别达5.47%和4.80%,粗脂肪分别达5.67和7.57g·kg~(-1),酸性洗涤纤维较低,综合表现良好。以上结果表明,青海旱地甜高粱种植密度为12.00万穴·hm~(-2),生长中期追施尿素150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水氮耦合对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及0(N0)、30(N30)、50(N50)和100 kg·(hm2·a)-1(N100)4个氮素(NH4NO3)水平(其中不包括大气氮沉降),进行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1)CK×N和R×N处理下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随着施氮量增加,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30水平达到最大,W×N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2)对比W×N0处理,CK×N0和R×N0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水氮交互作用下,随着施氮量增加,CK×N和W×N处理有助于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R×N处理地上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一、二年生植物有显著影响(P0.05),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W×N)(CK×N)(R×N)。3)不同水氮交互作用下,地下生物量随土层增加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W×N处理可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在CK×N和R×N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荒漠草原物种地下生物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W×N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地下总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4)CK×N30和R×N30处理下,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说明,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与水分及养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将星杂288鸡种蛋960枚随机分为4组,进行3周孵化试验,各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别为200000、100000、50000和40个/cm3。再取孵出的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组,进行6周饲养试验,所设负氧离子浓度分别为100000、50000、25000和30个/cm3。结果表明:(1)200000和100000个/cm3负氧离子有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能提高种蛋的孵化率;(2)50000个/cm3负氧离子可降低雏鸡料肉比和死亡率,并能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改善雏鸡的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3)25000个/cm3以上的负氧离子对孵化和育雏的空气环境有一定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对白三叶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其种子发芽率、根芽长及抗逆性酶活变化,以及长枝木霉对白三叶种子的促生作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在5.0×105个/mL~1.0×107个/mL时能促进白三叶种子活性,在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时,发芽率为93%,与对照80%相比提高了16.25%;胚根长1.93cm,与对照1.26cm相比增长了53.1%;胚芽长1.33cm,与对照1.04cm相比增长了27.8%。抗逆性结果表明,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能够提高白三叶种子抗病害及不良环境的能力,降低MDA含量,提高PAL、POD的活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浓度为5.0×105个/mL时,PAL活性最高,为2.157U/(g·min)FW;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时POD的活性最高,为29.875U/g FW;孢子悬浮液浓度5.0×105个/mL时,MDA含量最低,为1.012μmol/g FW。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精子获能时间,精卵孵育时间,精子密度以及颗粒细胞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从而达到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体系优化的目的。比较了精子获能时间分别为40 min、60 min、80 min试验组的受精卵卵裂率。结果表明,带颗粒细胞卵母细胞(COCs)在三个试验组中卵裂率无显著差异,不带颗粒细胞卵母细胞(NO)在精子获能时间为60 min时卵裂率最高;比较了精卵孵育时间分别为2 h、4 h、6 h、8 h试验组的受精卵卵裂率,结果显示COCs精卵孵育时间2 h试验组的效果最好,NO孵育时间为6 h试验组的效果最好;比较了精子密度分别为3×105/mL,3×106/mL,3×107/mL试验组受精卵卵裂率,结果显示COCs和NO均为3×106/mL试验组卵裂效果最好;比较COCs和NO的受精卵卵裂率,结果显示COCs与NO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裸卵卵裂效果显著优于颗粒细胞卵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过程中,精子获能时间60 min,精子密度为3×106/mL,精卵孵育6 h,培养24 h后卵裂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