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龟纹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棉铃虫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龟纹瓢虫近年来田间发生量逐年增多,1994年6月中下旬至7月初百株累计虫量最高可达604头,占天敌总发生量的89.5%,这段时间恰与二代棉铃虫发生盛期相吻合。龟纹瓢虫成、幼虫虽喜食蚜虫,但此期田间蚜虫发生量甚少,故对棉铃虫有一定控制作用,其捕食量随幼虫龄期及猎物密度增高而增多.温度15~3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捕食量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多,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1959)Ⅱ型反应,故可用圆盘方程拟合。对于龟纹瓢虫更深一步研究,可进一步为棉铃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稻虱红螯蜂寄生和捕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虱红螯蜂寄生和捕食性研究王惠长,陈明贵,彭洪忠(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贵阳550006)我省1992~1904年稻飞虱天敌种群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稻虱红螫蜂是我省稻飞虱天敌的优势种之一,对飞虱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为保护利用螫蜂,防治稻飞虱,我们同时在室内饲...  相似文献   

3.
小花蝽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主要棉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花蝽(Oriusminutus)是棉田主要天敌类群中的一种。发生时间长,数量多,捕食范围广。小花蝽以成虫越冬,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7个世代。各虫态历期与温度关系密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适温范围为25~33℃,相对湿度为70%~90%。小花蝽为杂食性天敌昆虫,在田间发生数量不随某种害虫消长而波动。棉田内以6月中旬数量最多,恰与第二代棉铃虫盛期相吻合。成、若虫均能捕食害虫,捕食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反应,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参数,雌成虫a'=1.0401,Th=0.03856,雄成虫a'=0.5152,Th=0.06882,一昼夜捕食上限分别为26.9头和14.5头。雌成虫对棉铃虫卵和捕食功能参数a'=0.8309,Th=0.12846,一昼夜捕食上限为7.8粒。对害虫的控制能力随害虫密度升高而下降,害虫成活率上升。益害比为1:1时捕食率为94.8%,防效为78%;1:3时捕食率为80.6%,防效为58.7%。小花蝽在棉田生态系中的发生量,棉麦间作田大于单作棉田;在单作棉田中生长旺盛棉田大于一般棉田和夏播棉田。  相似文献   

4.
不同立体种植对棉花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种植麦套春棉、麦套春棉播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邻近种植玉米三种类型的棉田,以平作春棉为对照。明确了不同类型生态区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立体种植棉田与平作春棉相比:盛期平均百株黄地老虎为害降低87.5%;棉叶螨发生早为害重;苗蚜降低97.8%,差异极显著;伏蚜发生量上升202%,差异显著;第二代棉铃虫落卵士降低33.8%;三、四代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显著。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玉米诱集带百株累计诱集棉铃虫落卵量达1484粒,天敌数量最高达840头,明显看出种植玉米诱集带对棉铃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和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节瓜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及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节瓜蓟马在广东省的捕食性天敌资源和自然控制作用。在不施化学农药的瓜、豆地中发现节瓜蓟马的捕食性天敌有中华微刺盲蝽、黑带多盲蝽、黑肩绿盲蝽、南方小花蝽、桑小花蝽、大眼长蝽、西方蠳蚊、长毛捕食螨、塔六点蓟马、瓢虫、蜘蛛和蚂蚁等共10科近20种。数量较多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南方小花蝽和黑带多盲蝽,其中对节瓜蓟马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在所有被捕食的节瓜蓟马中,54%的蓟马被中华微刺盲蝽取食。中华微刺盲蝽不仅捕食量大,而且全年可见该盲蝽繁殖。中华微刺盲蝽是防治节瓜蓟马前景最大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对安徽省祁门县七里桥茶厂茶园捕食性天敌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极点排序分析方法,研究了茶园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动态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茶园捕食性天敌群落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演替。结果表明,茶园捕食性天敌群落的时序动态可以分为6种类型,演替可以分为形成和发展阶段、鼎盛阶段和衰退阶段3个主要阶段。研究结果为科学制订茶树不同生育期害虫防治策略和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罩网和开放式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单、双价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的不完全生命表,分析了消长的关键因素。与亲本常规棉相比,单、双价抗虫棉对棉铃虫一龄幼虫均有较好控制作用,Bt蛋白致死效应是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天敌捕食也是棉铃虫卵和一龄幼虫消亡的重要因素,捕食作用在抗虫棉及其亲本棉田相近。  相似文献   

8.
菜青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甘蓝田菜青虫及其捕食性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菜青虫卵、幼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菜青虫卵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幼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中,中华跃蛛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三突花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八斑球腹蛛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的发生期较长、分布范围较广;草间小黑蛛与菜青虫卵和幼虫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其次为四斑踞鳌蛛,说明这两种天敌对菜青虫的跟随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棉对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53  
在室内和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基因棉对棉田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捕食性天敌无不良影响,田间种群数量减少不明显;但严重影响寄生性天敌的质量,表现为寄生蜂的寄生率和蜂的羽化率明显下降,茧重和蜂重明显减轻,故田间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香梨园主要天敌对山楂叶螨的控制作用。通过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采用平均历期法研究了香梨园天敌对山楂叶螨的每日捕食量,并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楂叶螨与主要天敌自然种群数量极显著相关,其密度与被捕食百分率之间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在每叶平均140头山楂叶螨左右,主要天敌日捕食百分率最高,其中塔六点蓟马的功能效应占优势。在山楂叶螨种群的增长期,主要天敌对山楂叶螨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Ⅱ型功能反应,主要天敌在捕食山楂叶螨自然种群的过程中种内干扰作用在增大。塔六点蓟马对山楂叶螨的危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及优势类群时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调查棉田节肢动物的基础上,就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种植转Bt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数量以及时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基本接近,均以棉蚜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为草蛉、龟纹瓢虫、三突花蛛。按照营养关系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均以植食性类群在营养层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捕食性天敌类群,而寄生性天敌较少;刺吸类害虫是植食性害虫的优势功能集团,瓢虫类、蜘蛛类和草蛉类为优势捕食性类群。转Bt基因棉能够显著减少棉田鳞翅目等靶标害虫类群的发生,而对其它非靶标害虫如刺吸类害虫以及棉田天敌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直播春棉田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共存机制,采用直接观察法,系统研究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春棉的不同生育期,棉田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不同。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多集中在6—7月,而棉蚜高峰期在5月下旬,棉叶蝉高峰期在9月下旬。不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不同,害虫中棉盲蝽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棉铃虫,棉叶蝉和棉叶螨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天敌中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小花蝽,黑襟毛瓢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而黑襟毛瓢虫和瓢虫类天敌与棉蚜、棉叶螨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因此,皖西南棉区直播春棉田可利用瓢虫类天敌抑制棉蚜和棉叶螨的危害,保护并利用好蜘蛛类天敌,需重点防治棉盲蝽和棉铃虫。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棉田系统生态因素对蚜虫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8年,通过不同年型、不同生态环境试验,地膜覆盖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可不采用杀虫剂拌种;地膜白色反射光可以拒避有翅蚜入田,推迟发生期;蚜虫初发时,利用无视异绒螨抑制棉蚜种群增长;盛发期,依靠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自然迁移控制蚜虫.如虫口达到防治指标,可采用氧化乐果涂茎防治.  相似文献   

14.
北疆不同类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北疆棉田不同邻作、灌溉方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的邻作方式能改变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邻作小麦增加棉田天敌种类,邻作玉米增加棉田天敌个体数,对棉田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邻作西红柿作用相对较弱,生产上应充分利用邻作小麦和玉米的有利作用。2003年滴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0.7250)和均匀度(0.2111)均大于沟灌棉田(0.1924、0.0605),群落更稳定;不同年份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大,说明气候因素是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利用棉花耐害性或补偿能力,通过人工模拟摘蕾,了解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棉花本身耐害性(补偿能力)的关系.通过1982—1987年对棉花早期摘蕾并给以药剂点涂棉株顶尖试验示范,证明棉花生育早期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该项措施能控制二代棉铃虫在百株10头以下,增加棉花产量10%以上,减少棉花烂铃50%,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推迟棉花衰退,同时能减少防治费用,保护天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害虫、天敌和经济昆虫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使得一些对Bt蛋白不敏感的次要植食性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或呈加重趋势,但没有证据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田其它害虫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源Bt基因导入棉花后,引起的棉花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棉花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可能会直接影响棉花害虫种群的数量,且转Bt基因棉田更有利于其它植食性昆虫的发生和危害。害虫种群数量和Bt蛋白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天敌的数量。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家蚕和蜜蜂等经济昆虫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系统相互作用的上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害虫数量被其天敌所调节(下行控制)、寄主植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直接和间接影响害虫和其天敌的多度及分布(上行控制)已是生态学界活跃的研究主题。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中,作为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因子,寄主植物资源的上行控制可能比天敌的下行控制更普遍。寄主植物的基础营养物质、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形态特征影响害虫的生理和行为,依次决定害虫的生殖、寿命和存活,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影响天敌的行为和适合度,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灾变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风险警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柏立新  孙以文 《棉花学报》2002,14(2):99-103
把棉铃虫看作自然灾害与风险的一种进行剖析 ,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 ,精选组成灾变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各灾变预警指标的定性分级或定量分级 ,在综合灾变预警的主要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灾变影响的权重分析并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的基础上 ,确定棉铃虫灾变预警等级。 1 999~ 2 0 0 0年预警综合准确率为 89.7%。据此可使灾变预警更加符合实际 ,指导减灾防治更有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