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菜三系育种,在国外,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国家大量用于生产。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近十年来进展较快。 目前我国许多研究部门相继选育出优良的甜菜三系;并将要推广利用。 我站是从1971年开始甜菜雄性不育选育工作,于1978年已选育出了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目前正在继续提高不育性状、选配测交组合及鉴定生产力并扩大繁殖。现将选育情况及其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甜菜雄性不育系一般配合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许多甜菜育种工作者都特别注重对以单粒雄性不育系做母本配制杂交种进行甜菜新品种的选育。做为一个有利用价值的雄性不育系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高不育率的特性,以保证杂交率;二是应具有高配合力的特点,才能获得优良杂交组合,这是选育强优势杂种极其重要的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胡华兵 《中国糖料》2012,(3):52-53,56
比较了甜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3种创新选育方法,即利用自交系、国外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优品种、多粒保持系改良创新不育系和保持系。  相似文献   

4.
甜菜杂种优势利用在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中已广泛应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对提高甜菜单位面积产糖量起重要作用。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2年正式开展甜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工作,到1978年已育成了两个雄性不育系14401A、14402A及相应的保持系14401B、14402B。目前,正进行成系采种和配制测交组合,争取尽快地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甜菜育种史上,自从发现秋水仙素有独特作用以后,甜菜育种工作者便开始了诱变二倍体甜菜为四倍体甜菜来培育多倍体甜菜品种。据国内外试验证明,以普通四倍体甜菜为母本的杂交多倍体品种,杂交率仅在60%左右,产糖量一般超过系选品种的15~20%。如果将四倍体甜菜选育成雄性不育系,杂交率可达到100%,那么单位面积产糖量就会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然而,选育四倍体不育系比选育二倍体不育系有着较多的困难。四倍体甜菜本身存在着结实率低的弊病,选育不育系其父本需要多代自交,甜菜是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合性很强的作物,四倍体甜菜强制自交以后,结实率有明显的下降,种子发芽率有明显的降低,而且连续多代自交其不亲合现象就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6.
自甜菜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现象发现后,各国学者对其不育机理,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细川定治发现不育甜菜氨基酸组成中缺少脯氨酸,而丙氨酸却比保持系含量高,在形态学上Arsthwager发现毡绒层的不正常是甜菜雄性不育的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甜菜雄性不育的认识。本试验作为甜菜雄性不育研究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利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研究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为探讨甜菜雄性不育产生原因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C2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雄性不育材料为基础,通过多次杂交选育出优良雄性不育系"C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不育性状稳定,不受种植年代、生态区域、肥力、光照、收获期的影响,不育度达100%;配合力高,配制的杂交组合"川苎8号"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8.
以野生甜菜B.patulaAit作母本,叶用甜菜B.cielaL.和糖甜菜B.vulgarisL.作父本,通过3种间杂交,获得了一种新型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学观察表明,该不育系表现出特异的花粉败育特性。以通用的Owen型不育系作对照,通过线粒体DMA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两类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织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所获得的不育系为不同于Owen型的新型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曾有人认为甜菜雄性不育性是数量遗传,受多基因控制,还有人认为甜菜雄性不育性是近亲交配的结果。如果真是如此,环势因子就将影响雄性不育的表现型,增加选育雄性不育系的困难,并使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的选育失去意义。国外对此问题也较重视,据资料报导,1967年国际上把探讨环境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影响作为协作课题,1967年在10个地方、1968年在18个地方进行了试验。自从七十年代我国开展甜菜雄性不育系选育工作以来,上述问题一直为甜菜选育工作者所关心。本文通过光、温、湿等不同气象因子与N、P、K等营养元素的不同含量、不同地  相似文献   

10.
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C2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然雄性不育材料为基础,通过多次杂交选育出优良雄性不育系“C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不育性状稳定,不受种植年代、生态区域、肥力、光照、收获期的影响,不育度达100%;配合力高,配制的杂交组合“川苎8号”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1.
高粱产业的发展对高粱杂交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培育出不同类型和用途的雄性不育系。影响雄性不育系有效应用的主要因素,一是雄性不育性的稳定性,二是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因此其选育的目标应是雄性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抗逆力强。最初选育的是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的不育系,之后重点选育的是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不育系,近年选育各种专用类型的不育系,满足组配专用杂交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吴则东  王华忠  韩英 《中国糖料》2006,(4):16-18,23
以两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对生殖生长阶段花蕾组织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甜菜生殖生长阶段,花蕾中DHZR、IPA的含量表现为保持系高于其同型不育系,ZR的含量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两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表现了相同的规律,因此可以认为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与甜菜雄性不育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烟草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烟草育种目标与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的分析,认为利用烟草杂交种来实现烟草育种目标是可能的。烟草不育系的选育现阶段以利用核质互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转育为主,但从遗传工具的方便程度和选育效率上来看,烟草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以利用显性核不育基因或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为上策。烟草杂交种亲本的选育应遵循品质优秀、抗性强、遗传多样和易于制种的原则。烟草杂交组合配制应遵循双亲性状互补、生态适应、品质适宜和遗传差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武汉气候条件下,对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用陕2B保持的陕ZA不育系的不育性受环境条件——温度的影响。用国内外单、双低品种(系)广泛测交,筛选到3份较好的单、双低保持材料,2份较好的单、双低恢复材料。1989年实现双低三系配套,选育出双低杂交组合7208。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作物遗传学和作物雄性不育理论为依据,以印水型不育系中9A和Ⅱ-32A为基础材料,选用北方典型粳稻及日本纯粳稻品种进行回交转育,培育印水型不育胞质粳稻不育系材料,进行印水型细胞质资源在北方粳稻上的利用与研究。对选育出的印水型粳稻不育系材料,在败育类型、开花习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期育成印水型不育胞质的粳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6.
棉花洞A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一时隐性核基因抑制不育性状的不育材料培育雄性不育两用系。结果表明,这种不育材料的特点是:单株不育度达100%,群体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测交F1全可育且为选育强优势组合提供了方便。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杂种,繁殖不育系应用于大面积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作物遗传学和作物雄性不育理论为依据,以印水型不育系中9A和Ⅱ-32A为基础材料,选用北方典型粳稻及日本纯粳稻品种进行回交转育,培育印水型不育胞质粳稻不育系材料,进行印水型细胞质资源在北方粳稻上的利用与研究。对选育出的印水型粳稻不育系材料,在败育类型、开花习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期育成印水型不育胞质的粳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材料117AB为母本与双低品种(系)杂交,通过F_2可育株自交测硫甙,F_3可育株与不育株成对测交或F_3可育株再测硫甙,F_4成对测交,能有效地选育出具有较优良性状的双低隐性胞核不育系。再以此双低不育系为母本与双低优良品种(系)杂交,在F_2或F_3成对测交,亦能选育出双低不育系。经过1988至1992年4年7代的选育,育成具有较优良性状的双低隐性胞核不育材料W—6AB、204AB、C—9AB、388AB、4470AB、4422AB等,1992年进入组合配制和产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具有遗传基础简单,不育和恢复性好、易选配强优势组合等优点,是目前杂交小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不育系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了先温敏雄性不育的先温反应特性、形态发生类型、遗传和分子机制,以及不育系选育和杂交小麦品种应用状况,并探讨了该不育类型的可能基因调控特点和杂交小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棉花雄性不育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棉花雄性不育系选育、不育性遗传基础、雄性败育过程细胞学观察、不育系生理生化特性及不育系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对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