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贾斌 《河北农机》2019,(10):25-26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对温度测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下,对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成为广受关注的一项工作,只有确保温度采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才能为温度测量数据提供充分的保障。本文就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相关理论阐述,旨在为我国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深度开发和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不断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
温度测量工作在医学、气象学、制药等行业都有应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准确快速地测量温度对生产调节十分重要。目前,温度测量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如温度测量工具管理不善、测量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等,笔者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给出解决方案,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冷却系工作状态对柴油机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冷却水温度过高,使发动机工作粗暴,功率下降,磨损加剧;冷却水温度过低也会使磨损加剧。因此,了解冷却系故障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湿帘风机系统温室夏季蒸腾与微气候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种通风率和湿帘开、关状况下对温室内部气候相关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并重点对蒸腾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蒸腾速率与通风率、湿帘工作状况相关,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下(不开启湿帘),提高通风率可使植物获得更大的蒸腾量,从而可使温室内部温度不超过室外温度.在湿帘不工作的情况下,由于蒸腾的作用植物叶面温度低于周围的环境空气温度;而在湿帘工作情况下,室内湿度较高,蒸腾受到抑制.叶面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5.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柴油机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正常工作。为此,论述了冷却水温度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柴油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冷却水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单筒磁流变减振器散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流变减振器是通过消耗机械能来实现减振的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能量的转化导致其自身温度不断变化,温度升高导致了减振器的阻尼性能下降。针对磁流变减振器的这一现象,分析了温度变化对磁流变液粘度及阻尼特性的影响;基于磁流变减振器温度变化的理论模型,提出基于散热因素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参数设计要求;并对某商品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表明,磁流变减振器工作过程中自身温度的升高使流变液粘度下降,进而导致阻尼力下降。阻尼力下降的幅值和比例取决于减振器的工作电流和温差大小。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热风温度波动导致干燥种子发芽率降低,为种子干燥机设计一种自控温度装置。介绍自控温度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提高种子干燥自动化程度提供适用机具。  相似文献   

8.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柴油机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正常工作.为此,论述了冷却水温度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柴油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冷却水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温度控制器研究的内容包括多功能温度控制系统的形成和工作原理,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相关内容.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及输出驱动电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传动装置磁流变液瞬态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Bingham模型和传热学基本理论,建立滑差工况下磁流变液瞬态热传导方程,并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了磁流变液温度场沿轴向和径向的分布以及滑差功率和工作间隙对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轴向各间隙中磁流变液间存在着温度差异,由内向外温度逐渐降低,且内外温差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时刻磁流变液表面温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工作半径中心处;磁流变液温度随滑差时间呈近似线性上升,且温升速度随滑差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In Part 3 of the papers on stochastic dryer model- ling of grain drying, the MSU stochastic drying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during the crossflow drying of maize. It is shown tha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oisture content gradually increases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and becomes larger when the drying temperature is increased or the airflow rate is decreased. A grain-inverter placed in a crossflow dryer is demonstrated to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grain quality by decreasing the valu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grain leaving the dryer.  相似文献   

12.
含湿多孔生物材料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以描述含湿多孔生物材料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特性的数学模型,并以马铃薯片为实验材料,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干燥工况下的温度和湿度分布数值模拟计算。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微波干燥条件对高粱含水率和籽粒温度等干燥特性的影响,以粳高粱“龙杂10”为原料,在隧道式微波干燥机上进行连续式干燥试验。并利用HFSS软件仿真分析试验用干燥机的磁控管排布方式和微波作用距离对高粱干燥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质量功率在2~6 W/g范围内逐渐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先加快后渐缓,籽粒温度有所下降;每循环干燥时间在1.02~5.0 min范围内逐渐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显著增强,籽粒温度增加显著;排湿风速在0.0~2.0 m/s范围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有减小趋势,籽粒温度略有下降。仿真分析表明干燥机磁控管采用“三二三排布方式”、微波作用距离为250 mm时电磁场分布的均匀性更好,从理论上表明本试验采用的隧道式微波干燥机对高粱干燥均匀性是有利的。研究结果将为高粱微波干燥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低场核磁的马铃薯切片干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马铃薯切片热泵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横向弛豫时间T2,分析峰面积A2x的变化,建立水分变化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热泵干燥过程中,提高热风温度能够显著提高干燥速率,加快结合水、不易流动水以及自由水的迁移。干燥过程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先于不易流动水发生变化,自由水含量在前90min基本保持不变,之后迅速下降,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自由水被脱除后,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依次达到最大值,随着干燥进行不易流动水逐渐被脱除,随后结合水开始被脱除至干燥结束。马铃薯切片热泵干燥过程属于内部扩散控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范围为5.228×10-8~1.434×10-7m2/s,建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决定系数均大于0.98,可用于预测马铃薯切片干燥过程中不同状态的水分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5.
辐照土豆片热风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土豆经^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后进行热风干燥,与未辐照的对比结果表明:辐照预处理后切片土豆的失水过程仅为降速过程,干燥速率增加,辐照剂量增加,干燥速率提高,以辐照剂量、热风温度及土豆切片厚度为试验因素对干燥速率、VC含量,干制品外观质量和复水比等指标进行了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较优的干燥工艺研究,同此获得二次回归的方法和较优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6.
稻谷固定床式深层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木反和通风板构建一台面积22.3m^2的固定床干燥机,采用燃油直接燃烧加热的方式对谷物进行干燥。在不同的热风温度、稻谷初始含水率及总厚度条件下,测定了稻谷干燥的均匀性、各层稻谷的温升曲线和干燥曲线,分析了干燥参数对干燥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沿层厚方向存在显著的温度梯度,干燥逐层进行。热风温度越高、总厚度越大,分层干燥现象越明显。在定风量的条件下,热风温度要对干燥的热量消耗无明显影响;总厚度增加、稻谷初含水率降低,干燥的热量消耗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7.
红外玉米穗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外辐射干燥条件下收获期玉米穗干燥的水分迁移规律,利用自制红外玉米穗干燥试验台对玉米穗进行了恒温和变温干燥试验,探讨了多种温度条件下玉米穗的红外辐射干燥特性及对干燥后玉米穗外观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干燥温度、干燥用时和辐射距离是影响玉米穗干燥效率和外观品质的主要因素;当恒温干燥玉米穗的干燥温度为58℃、辐射距离为150mm时,干燥速率达2.25%/h,且玉米籽粒的外观品质最好;变温干燥玉米穗时,较佳的干燥温度范围为55~65℃,且采用逐渐升温干燥时的干燥品质较好。本研究为研制红外辐射玉米穗干燥机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基于实际干燥实验的样本数据训练与测试网络,实现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数学表达式,模型预测的出口水分比与干燥速率的R2分别为0.998 9和0.998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和0.004 1,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较好;另外,结合实验干燥条件对模型干燥性能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同样方法建立了顺逆流粮食干燥过程的出口粮食水分比预测模型,对比了2种干燥方式的干燥性能。仿真预测表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灵活性和自学习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粮食干燥的经验数学模型,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稻谷横流循环干燥数学模型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干燥过程具有多变量耦合、非线性、大时滞、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等特点,要实现干燥过程的精确控制,必须探明谷物干燥过程中主要因果变量间的内在关系.为此,以带有缓苏段的横流封闭循环式粮食干燥机为原型,以稻谷为干燥对象,介绍了稻谷的水分扩散系数方程、平衡水分方程、横流干燥方程、缓苏特性方程、缓苏时间确定等数学模型,从数学角度阐明环境温湿度、介质温度、谷物初始含水量、干燥时间等参数与干燥谷物含水量、谷温、缓苏谷粒表面含水量、缓苏时间的关系,以期为实现干燥系统智能精确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豆在脱水过程中的内部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物料内部传热传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干燥过程中土豆内部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传热模型考虑了水分蒸发对内部温度场的影响,在求解内部传热传质模型的过程中,还考虑了物料收缩对内部水分扩散和热扩散的影响。模拟所得内部温度变化与实测的内部温度场非常接近,模拟所得的水分分布是用平均水分验证的,误差也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