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抗伪结核棒状杆菌(Syn.C.Ovis)抗体从成年奶山羊的初乳转移给它们的羔羊、小羊血清中抗体的存留以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感染时间几乎无人报道。Burrell(1981)检验了64只成年山羊群中的23只小山羊。有10只小山羊溶血抑制试验呈阳性反应。除一头外其余都小于8周龄,同时它们的母亲血清反应都呈阳性。仅有两头约6月龄小山羊在临床上表现干酪性淋巴结炎。Burrell(1980)也检验了吮过自然感染母羊乳汁羔羊的血清样品,在6只羔羊血清中见有抗伪结核棒状杆菌毒素的抗体。小山羊和血清反应阳性山羊所生的羔羊血清中的抗毒素证明是初乳中  相似文献   

2.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Pseudotuber-culosis,CP)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和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lymphadenitis,CLA)[1],多发于山羊和绵羊群体,导致病羊呈进行性消瘦、繁殖功能障碍且生产性能低下,发病迟缓难以察觉。一旦羊群感染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就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2]。  相似文献   

3.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山羊发病特征是局部淋巴结发生脓肿和干酪样坏死,病羊消瘦。老百姓叫"长包"或"长大包"、"长兴羊子"。由于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对  相似文献   

4.
羊伪结核病又叫干酪性淋巴结炎,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菌是假结核棒状杆菌或称羊棒状杆菌,该病主要侵害羊,引起淋巴结化脓或干酪样病变,也可感染其他畜禽,人偶尔也有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笔者从2002~2004年肉检工作中的统计出,绵羊伪结核病的检出率达0.9%,山羊伪结核病的检出率为0.01%。  相似文献   

5.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病羊主要表现消瘦、局部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为典型特征,该病在临床上易于治疗,但也易复发,一旦羊群发病则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三明市三元区某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户饲养的部分南江黄羊发现颈肩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采集患病羊淋巴结脓肿物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山羊所发病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棒状杆菌病是由棒状杆菌属的几种细菌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的不同疾病的总称。羊假结核棒状杆菌病主要引起羊化脓性、干酪性淋巴结炎,主要由皮肤损伤接触传染,有的经消化道传染。笔者2008年5月15—19日对遵义县平正乡63户4228只山羊进行调查,发生羊假结核棒状杆菌病914只,发病率达21.62%,通过用以下方法治疗,痊愈912只,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是引起绵羊和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简称CLA)的病原菌,能使绵羊、山羊、骆驼、马、牛等多种动物致病,发病特征是受害动物的淋  相似文献   

8.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和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 in sheep and goat ,简称CLA),也称绵羊和山羊伪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 in sheep and goat),是由伪结核棒 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该 病主要多发于山羊和绵羊,但在其他动物及人的病变材料也曾分离到该菌[1].189 1年Preis z和Guinand由羊的肾脏脓肿首次分离到伪结核棒状杆菌,随后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养羊国 家和地区广泛发现并报道,我国的很多养羊地区都有该病存在,往往由于羊毛产量减少、产奶量下降以及繁殖功能障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  相似文献   

9.
山羊胎儿伪结核捧状杆菌羊伪结核律状杆菌主要引起绵、山羊发生以干酪样淋巴结炎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均有本病发生,我国的一些地区或牧场也曾发生过本病。作者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  相似文献   

10.
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LA)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淋巴结和脏器的干酪性脓肿,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该病病原通过皮肤伤口或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等途径侵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经淋巴液或血液带到邻近的淋巴结或肺脏等部位形成化脓性坏死灶,引起羊的消瘦及干酪性支气管炎、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脓肿、阴囊脓肿、乳腺炎等症状。笔者在临床发现一起波尔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病例,现将发病及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3月20日,接诊我市某农户饲养的一头波尔山羊。该羊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不反刍,瘤胃轻度臌气,鼻…  相似文献   

11.
正干酪样淋巴结炎(CL)是由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干酪样淋巴结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小反刍动物养殖户需关注该病。本病的特点是在主要淋巴结处或附近(体外型)或者在胸部和腹部(体内型)形成脓肿。动物外部出现脓肿是CL的重要提示,确诊需进行细菌培养和镜检。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绵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的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需要有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绵羊的一种可靠方法。试图通过皮下、粘膜内和皮内局部接种或静脉内接种含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液体培养物或脓肿渗出物来诱发干酪性淋巴结炎。但是皮下、粘膜内和皮内  相似文献   

13.
羊发生干酪性淋巴结炎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某良种山羊繁育场及乡镇部分养羊专业户的羊只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皮下淋巴结脓肿病,经送样福建农林大学化验,确诊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该病又称假结核病,是由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干酪样淋巴结炎(CL)是山羊和绵羊的一种重要的、遍及全世界的疾病。由于体表、皮下、内脏(尤其是肺淋巴结,也见于肝、脑、心等器官的淋巴结)形成特征结构的脓肿,故一般称为脓肿。本病是由假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olosis)、有时也叫做假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15.
英国最近在白汉金郡的一群山羊中发现了一种以前在英国从未发生过的疾病——干酪性淋巴结炎,这是在对患羊皮肤脓肿病料进行了检查,并分离到假结核棒状菌(绵羊棒状菌)之后作出诊断的。虽然该病不属于  相似文献   

16.
藏羊干酪样淋巴结炎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可通过皮肤损伤、污染的剪毛工具、断尾器械或药浴传播。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很低,潜伏期长短不定。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鉴别诊断和防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羊伪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ovis),又称羊干酪性淋巴结炎,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菌为假结核棒状杆菌或称羊棒状杆菌。该病主要侵害羊,引起淋巴结化脓性或干酪样病变;也可感染骆驼、马、牛等。人工感染家兔、豚鼠时均能  相似文献   

18.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eteriurn pseudotuberculosis)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引起羊干酪性淋巴结炎、骆驼脓肿、马溃疡性淋巴管炎和人化脓性淋巴管炎。动物多由皮肤破伤感染,有的可因摄食污染的饲料而感染。羊的发病率较高,常在8%~30%以上。该病的发病特征是受害羊的皮下及淋巴结出现化脓性病变,呈脓性干酪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又称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陕西省石泉县陕南白山羊饲养量较大,羊群也存在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感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筛选对当地伪结核棒状杆菌敏感的药物和研制灭活疫苗,本研究从疑似伪结核病患羊采取多份新鲜的脓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1株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其研制灭活疫苗。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干燥、扁平、不透明、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革兰染色阳性,经16SrRNA检测和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中度敏感。以该分离菌为种子菌制备的灭活铝胶疫苗无菌检验合格,试验接种山羊无不良反应,目前已经在采样羊场进行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价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病原,多侵害皮下及淋巴结,形成局灶性脓肿,引起羊干酪性淋巴结炎,骆驼脓肿,马溃疡性淋巴结炎和人的化脓性淋巴管炎,受害的皮下及淋巴结出现化脓性病变,呈脓性干酪样坏死,有的还可侵入体内,在肝、脾、肺、子宫角、肠系膜等处发生大小不等的结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