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是浙江省桐庐县主要春花作物。近几年来,桐庐县油菜面积一直稳定在6000hm^2左右。油菜田水稻占桐庐县水稻面积的2/3以上。油菜田有历经冬季风化和根系活动形成较为疏松的土壤结构,有着良好的通气透水系统及保水保肥能力。是水稻根系生长的理想土壤。为了利用油菜田较好的土壤资源、提高种粮效益,我们在水稻直播栽培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00,(9)
随着农村普遍使用煤气灶,稻谷收获后的稻草已成为农家的累赘,有的焚烧,污染空气,影响交通;有的丢到沟渠河道里,污染水质,阻塞河道,这么多稻草怎处置?油菜田覆盖是一好去处。油菜田覆盖稻草既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增产增收,且方法简单,只要把稻草覆盖在田里,适当培点土就可以了。油菜田覆盖稻草一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移栽后的油菜苗争肥,有利于油菜发根长叶,达到壮苗越冬。二可以保暖防冻,促进油菜根系生长,避免寒潮来临时,  相似文献   

3.
1.藕田选择 选用上层具有松软而肥沃的淤泥层,下层土壤较坚实.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田栽种。  相似文献   

4.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水分的测定,探讨了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油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其效果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稻草覆盖对小麦的保墒效果大于油菜的保墒效果.小春阶段与对照相比,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土壤储水量增加13 560~33 360 m3·hm-2,麦油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5.9 %~26.9 %.  相似文献   

5.
广昌县从1997年开始大面积发展烤烟生产,近几年每年安排种植烤烟的面积都在3万亩左右,烤烟生产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的主导产品之一.多年的烤烟种植历史,使大部分烟区基本上都是连年种植,无法进行轮作,从而造成烟田病害发生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变坏等问题,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县烤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来我县各地开展了在烟田中进行稻草还田的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烟田中实施稻草还田并适量施用石灰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调节土壤酸碱度,并减少烟田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冬闲田稻草覆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草覆盖和裸田休闲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的两种主要的冬季休闲模式.以湖南红壤丘陵双季稻作区为研究区域,以耕层土壤温度、湿度、田间冬季杂草生长、CO2气体排放为主要指标,研究了稻草覆盖与裸田越冬两种冬季休闲模式对稻田土壤温、湿度和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稻田覆盖稻草能显著提高0~5 cm表层土壤温度和0~15 cm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抑制冬季田间杂草生长,并显著提高向大气的CO2排放通量,致使冬闲稻田由大气CO2汇转变为CO2源.但是,如果考虑覆盖稻草输入的有机碳量,覆盖休闲则可增加土壤碳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苹果生产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推行果园生草覆盖制果园实行生草覆盖是提高果品质量的有效措施,生草覆盖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生草要定期刈割和适量施些化肥,覆盖物不宜过厚,在早春及时扒开促进解冻,待地温回升稳定后再将覆盖物放回原处.  相似文献   

8.
1.施好越冬肥。在严寒到来之前,追施腊肥,增施磷钾肥,一方面可增强油菜抗寒能力,另一方面可供应越冬期和抽薹开花期的营养,保证后期平衡生长。每667 m2施用土杂肥1200~1500 kg,再配合施三元复合肥10~12 kg,也可喷施防冻剂,可显著提高油菜抗寒能力。2.覆盖防冻害。在冻害来临之前,在油菜行间盖一层茅草、稻草等秸秆或在油菜行间深锄培土和覆盖土杂肥,大苗培根、壮苗培心、小苗盖根,增厚根系土层,对阻挡寒风  相似文献   

9.
该技术是在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秋季免耕,在土表播种马铃薯,播后覆盖稻草栽培马铃薯的一种新技术,比传统翻耕栽培667平方米(1亩)增产181.8公斤。该技术省工、省力、省时,能保温、保湿、防渍、除草,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  相似文献   

10.
一、覆盖保温每亩覆盖稻草200~300公斤,既保墒防冻,又增加土壤有机质,稻草遇降雨能自然落实,一般不影响油菜的光合作用。同时,可在叶面上撒施一层谷壳或草木灰,避免冷空气伤害叶片。二、施有机肥越冬前或越冬初期,在油菜行间增施土杂肥、圈肥、  相似文献   

11.
2004~2009年,在成都平原麦稻轮作区研究了不同周年耕作模式(周年翻耕无秸秆还田、小麦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水稻旋耕无秸秆还田、麦稻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麦稻周年垄作免耕秸秆全量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小,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年际间水稻产量较其他模式稳定。麦稻关键生育阶段0~30 cm土层速效养分含量模式间差异较小;免旋结合稻草覆盖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模式20 cm处紧实度降低,渗水速率增大,保水性能下降。研究结果说明,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导致水分下渗差异是水稻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似乎更利于麦稻轮作田生产能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黄泥田水稻丰产措施光泽县农业局(354100)张景樽黄世牛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泥田,其土性较粘、土层较浅,宜耕期短,适种性差。土壤偏酸,速效钾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单产水平低。近十来年,经过中低产田的攻关,采用改土、冬种绿肥、油菜、...  相似文献   

13.
稻草持续还田定位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测结果表明,稻草持续还田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增进氮磷钾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对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探讨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红薯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能提高0~10cm耕层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各项碳库指数,而对10-20cm土层的影响不明显;免耕稻草覆盖0~10cm、10—20e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高于传统栽培,说明免耕稻草覆盖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产上长期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措施,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5.
农作措施对油菜田杂草的生态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稻草覆盖、增加作物种植密度及开沟深度等农作措施对油菜田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总体控草效果可达85%以以上,使油菜株间光照强度显著上升。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可以增强植株整体竞争能力,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也逐步提高。油菜田开沟改变了田间的水湿条件,能显著降低田间恶性杂草牛繁缕、看麦娘及茼草的发生数量。农作措施在有效控制田间杂草危害的同时,使油菜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晚稻田土壤供肥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草翻压和稻草覆盖免耕2种不同还田方式对晚稻田土壤供肥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翻压和稻草覆盖免耕,在晚稻移栽后18 d内与禾苗争氮作用都不明显,但在18 d后存在明显差异,稻草覆盖免耕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比稻草翻压高,土壤供氮能力强,有利于晚稻分蘖成穗;二种方式稻草还田的供钾效果十分明显,比较而言,稻草覆盖免耕处理土壤供钾性能较稻草翻压稳定持久,其供钾强度变化趋势同水稻吸钾规律大致相同,有利于水稻对钾的吸收,减少钾素流失.  相似文献   

17.
油菜免耕稻草覆盖直播栽培与目前我们推广的油菜秋发冬壮栽培产量相当,前者比后者既省工、省力,降低成本,简便实用,增产增收,又可使稻草还田,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8.
秋洋芋稻草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采用免耕土表播种,播后施肥再覆盖稻草栽培洋芋的一种新方法。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时、保温、保湿、防渍、除草秸杆还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的表面蒸发和雨水对表土肥料的淋失,提高土壤的供水,保肥能力,增产增效等功能,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秋洋芋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一般比翻耕非稻草覆盖栽培每667m^2增产15%-20%。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绍兴县冬季的主要作物,是种粮大户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探索稻草用于油菜田覆盖的可行性,避免秋收后农民为冬种方便将稻草付之一炬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正>油菜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重要的油料作物,2021年栽培面积达27.45万亩。近年来,随着油菜籽价格不断上涨和禁烧秸秆等因素,西秀区推广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稻田免耕油菜育苗移栽全量稻草覆盖技术,是指水稻收割后稻田不经翻耕,水稻收割后直接将全量稻草覆盖在稻田的稻行间,然后将油菜苗移栽到两行的稻窝间,或隔行覆盖稻草油菜移栽在未覆盖稻草的行间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