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前言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很不稳定,甚至无效居多。其原因何在?尚未探討清楚。因此,中国、日本、印度三国的螟虫工作者,对药剂治螟,尚存在很多問題。自栽培治螟发現以后,找出了水稻生长期与螟虫生存的关系,才弄清了問題的主要关鍵是在于施药时期;如果施药时期适当,即效果显著,施药期不当,則效果很差。目前螟虫工作者,对施药时期仍有二种主张:一是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另一是根据水稻生长期施药。(一) 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国内外螟虫学者都认为水稻全部生长发育时期皆适于螟虫生存,要消灭螟害,就应大量杀死螟虫,依照螟虫发生期施药最为可靠。因此中、日、印三国螟虫学者,均主张根据螟虫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螟虫危害已成为植保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实施栽培避螟是综合防治螟害的有效手段. 1品种相对集中,生育进程基本一致 水稻抽穗灌浆阶段是造成钻蛀性螟害的关键时期,此时生育进程一致,有利提高穗期病虫害防治质量,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黄金涛 《农技服务》2015,(3):106-107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大量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可达3—5成以上。近年通过对水稻螟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系统监测和科学预测,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防、避、诱、保、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螟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由于水稻的不断改制,水稻螟虫的发生、危害也随着起了很大的变化.合肥及其以北稻区,基本上已改成稻麦、稻油轮作的一季中稻区,加上水稻品种更替、扩种杂交稻等原因,水稻栽培布局趋向复杂,稻螟随之从七十年代中期的最低密度又复上升.1984年出现20%以上的白穗率,说明会造成二成左右的稻谷损失.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本着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原则,拟从"予防"出发,减避水稻螟害,探索中稻避螟的播、栽适期,从而降低发生面积,减少施药次数和用量,节约农业投资,保护水稻产量.特别是大量使用农药产生污染,栽培避螟就更显得迫切. 现将1983—1984年获得的结果整理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从越冬基数及灯诱蛾量2个方面分析了吴江地区水稻2001—2016年螟虫种群发生动态情况,结合吴江地区水稻栽培方式、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大螟种群逐年回升的原因,提出了优先采用调整播栽期、无纺布隔离育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以及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化学防治技术,突出秧田治螟、秧苗带药下田、控制水稻前期大螟的危害、减少后期虫口基数的水稻大螟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6.
1956年浙江省普遍扩种连作稻、增加混栽程度给螟虫的发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根据以往试种连作稻的经验证明,防治螟害是保证连作晚稻丰收的重要关键。1956年全省用666防治连作晚稻螟虫共1、975,700亩,在螟害较轻地区,每亩可挽回稻谷损失30斤左右,螟害严重地区每亩至少可增产100斤以上。主要经验有下列几方面:一、用药时期和次数必须根据螟蛾发生情况与水稻生育期来决定:用药时期直接影响治螟效果,凡能在螟蛾开始盛发期(1956年本省各地第三代三化螟于8月13日左右开始盛发)后6、7天,即螟卵开始盛孵期用药的效果显著,过早过迟效果都受影响。如表1。如果用药时期过迟,即使施药两次,效果仍不大。如表2所示。1956年有些地区连作晚稻延迟到8月上旬(?)插秧这些稻田如与7月底前插秧的同时(8月18日)用药,  相似文献   

7.
论栽培治螟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边螟四种,而以三化螟为害最重。三化螟在我省分布虽很普通,但其为害程度却有輕重之分,并且是輕的地区年年輕,重的地区年年重。蕪湖、安庆、滁县三个专区受害較重,以蕪湖为最重;徽州、阜阳、宿县、六安四个专区受害較輕,以徽州、阜阳两专区为最輕,称为无螟害地区。安庆专区过去螟害严重,但自1954年起,部份地区螟害逐年下降,成为无螟害地区,到1961年螟害又上升,現又成为重灾区。国內学者对三化螟防治研究,大体上分三条路綫进行:第一是虫口路綫,遵循这条路綫研究防治螟害的学者認为,螟害輕重,  相似文献   

8.
蕪湖地区是我省水稻主要产区,但因螟虫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当地水稻栽培制度原为中熟和稻区,中稻与油荣、綠肥、大小麦輪作,或冬漚休閑,螟害以麦茬迟中稻严重,白穗率一般为10—30%,重的达74.8%,損失很大。1955年耕作制度改变,冬作及双季稻面积扩大,早、中、晚稻都有,螟害更加猖獗,其中双季連作晚稻及迟栽单季晚稻受害最重,一般枯心率10—20%,最高达65.9%,是全省的重螟区。因此,現将我所对蕪湖地区水稻螟虫发生消长規律及防治研究結果初步整理如下,供作制定治螟措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八、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水稻螟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推广不同稻作类型、不同区域治螟策略,实施保护利用稻田自然天敌控制螟害等生物防治技术;螟虫物理防治技术;农药合理使用技术。2.植保“四安”行动 建立控害保安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优化运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实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广.为害重,损失大,防治成本高。近几年,福鼎市二化螟种群数量呈现小的起伏变化.总体较平稳。但由于受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的改变、全球气候变暖及有的稻田农药不规范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螟虫冬后残留虫量加大、蛾峰增多、发蛾期延长.并对一些治螟农药产生了抗性.防治难度加大.为害有加重的趋势。能否有效地防治二化螟和控制螟害.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安庆地区水稻螟害,除部份大山区以二化螟为主外,絕大多數稻区均以三化螟为主,其全年发蛾量約占各种螟虫的80—90%以上。以往,因三化螟(主要是第三代)为害,每年損失的稻谷最少有四、五千万斤。最近几年,由于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視和正确領导,經过广大干部羣众的努力,逐步开展了大面积药剂治螟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1964年,三化螟特大发生,不仅发生量大,而且发生期早,全区治螟面积共达一百五十万亩以上,占应治面积的70%左右。經过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双季稻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已显著提高,因此,“单改双”“间改连”在许多地区已成为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双季稻生育期长,给害虫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晚稻螟害特别严重。而且早稻一定要早插,晚稻才能赶上季节;因此,运用迟栽避螟的方法,已不适应于双季稻地区。要想双季稻区根本解决螟害问题,就得首先解决如何才能把越冬螟虫消灭得好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改制后的新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13.
豫南位于北纬32度左右,东经114—116度,海拔高度79公尺,年降雨量1,000毫米,主要是水稻小麦一年两熟的轮作地区。稻田面积约600万亩,大部分是在淮河以南与大别山以北之间。淮河以北几县种植部分水稻与旱稻。 水稻螟虫在豫南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种(其中以大螟最少)。水稻区历来螟害严重,特别  相似文献   

14.
大埔县水稻螟虫发生的气象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而作物病虫害与气象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对大埔县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与水稻螟虫发生期、世代数、发生量与发生范围的对比分析,提出加强螟虫预测预报、减少越冬虫源、科学治螟和改良水稻品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室水稻螟虫研究工作着重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越冬三化螟有效发育温度的测定。 二、水稻改制地区,螟虫发生消长情况的调查。 三、诱蛾灯效果的测定。 四、三化螟各代繁殖力与成活率的研究。 五、666药剂对水稻发生药害的试验。 六、666药剂治螟施用次数试验。  相似文献   

16.
使用六六六防治水稻螟虫,在我国已大面积地推广。1963年我国用六六六防治稻螟共达一亿二千万亩次,这是世界上所罕見的。因此,如何掌握施用技术,确定防治对象田,决定施药的适期和次數等,以便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則是当前药剂防治水稻螟虫的一项重要問题。今將作者數年来工作結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六六六治螟以毒杀蟻螟为主以往对六六六治螟有两种不同的見解:有人主張以杀螟蛾为主;有人則主張以毒杀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随"寒优湘晴"杂交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对螟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的穗期防治明显加重,一些螟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也纷纷浮现出来.为此,特进行两个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目的一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穗期白穗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用药次数对白穗的防效;二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螟虫转株危害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剂量对白穗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在我省历史上曾造成水稻大面积为害,素有“北蝗南螟”之称,为我省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种群数量在我省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起伏。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的改变、全球气候变暖及农药的不规范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螟虫冬后残留虫量加大、蛾峰增多、发蛾期延长,并对一些治螟农药产生了抗性,防治难度加大、为害较重,是我省水稻病虫防治中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三化螟主害代转变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明新余市蒙山山麓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不合理,虫源田、过渡桥梁田大量存在,是造成三化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期提前,二代过渡桥梁田由迟熟早稻改为一季晚稻和二季晚稻秧田为主,幼虫滞育时间较长,以及螟虫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主害代由四代转变为三代的直接原因。三代转化率低使四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为害减轻。同时,针对该地区三化螟发生规律,阐明了调整栽培制度,消灭越冬虫源,提高栽培技术,减轻螟害的措施,以及“兼治一代,挑治二代,狠治三代”的药剂防治策略。提出了第四代三化螟预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烟茎能治水稻螟虫,在浙江诸暨、桐乡等县,早已通行,苏南各地农事试验机关,亦曾试验了好几次,其中失败了不少次。失败的原因,都是因施用时期过早或过晚。去年在吴江湾里村,作烟茎治螟适期试验,用的稻种分早稻和晚稻两种,烟茎是桐乡出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