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在研究社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维度、社会发展主体与客体的维度、社会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维度。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分析,马克思意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指出社会形态演进最一般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的方法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观点的丰富和发展。探讨这一问题必须把从理论上探明马克思如何多层次使用“生产力”概念作为出发点,把生产力质的规定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把科学发展引起社会制度变迁作为落脚点。从理论上搞清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概括,又是对各民族、各时代、 各社会形态特殊个性的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基础,通过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研 究,为认识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而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和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概念具有社会属性和生产力属性两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资本的内涵不断丰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分配方式受到一定限制,资本的生产力属性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利用多渠道资本是加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评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步意义及必要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衡量:理论标准,是否符合马恩列斯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论述;历史语境,是否适应建国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本标准,是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概念,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目的与社会主义任务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统一;阐明了要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出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对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西部地区作为面积最大、低收入人口最多、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且刚刚脱贫的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视角,梳理和界定共同富裕的内涵,结合西部地区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围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分析技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时候,经常被误解为技术决定论者。马克思始终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分析技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角色定位,与技术决定论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对于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书是时佑平同志近年来系列性论文的前九篇,对原始社会分期,婚姻、家庭,亲属制度,血亲,血缘、血族、氏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见解。这九篇都曾作为论文提交给全国有关学术年会。其中有的篇章载于刊物和年会的论文集。已引起有关学术界的关注,认为对探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揭示出创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凝聚于这一理论中以一贯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高尚而深邃的社会价值观:以人民为本,谋取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过去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不少误解,有“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有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有穷社会主义等。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思索这个根本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之后多次提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中国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长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过急、过粗、过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产关系无论何时都应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基本理论及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迫切要求我国农地制度必须改革.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角度出发,论述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正确破解3个根本问题,即所有权问题、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问题以及农业经营形式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了城乡关系的趋势、演变动力、对立的弊端和实现融合的途径,指出农村与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与工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为了消除城乡分离,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私有制和旧式分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乡村振兴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改变以往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思路和模式。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承袭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为城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包括政府机构改革在内的一切社会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或迟或早地引起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促进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断发展和整个社会不断进步,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精辟概括。这一规律表明,生产力发展既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的动因,又是这一变革的目的和归宿。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若干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创…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规定。同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对这一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对人的全面发展现实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巨大意义在于奠定了科学唯物主义的理解人的本质的基础,这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认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是自由和自觉的活动,这把握了劳动是人最根本的现实的活动,是决定人区别于动物的东西。人作为人他的存在和本质,是由劳动来实际证明的。人的本质就是在人们相互生产中形成的,每个人的存在、生命、本质都是在同别人的、同社会的互相生产中生产出来的。社会生产每个人,每个人生产着别人,生产着社会,所以社会性才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巨大动力,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新型农业产业组织作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优化形式,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更加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体现了两个统一。社会规律与人的选择是统一的。而历史过程就是人的活动过程,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的选择。作为这两者有机统一的反映,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和辩证唯物论的主体选择论是统一的;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通过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而存在,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也离不开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劳动性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说:“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Ⅰ第149页)因此,“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特定范畴的不是劳动,而只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的社会结构,换句话说,是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方向彼此的关系。”(《社会革命党人所复活的庸俗社会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全集》第6卷,第234页)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劳动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