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半干旱风沙区单林带、林网、林农间作、片林等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结构和防风效益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疏透度、林带间距、树高与林带宽度的比值、单位面积树冠体积分别是影响各类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确定了单林带最佳结构时的疏透度为0.3,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3.8倍。 相似文献
5.
在对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12种防护林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宜条件、技术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网采用那种结构,配置什么树种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我场为此作了调查。我场位于洞庭湖西侧,总面积105000 亩,1972年冬移民办场后,重新植树造林。10多年来的绿化建设,以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网初具规模,林木覆盖率达11.8%。宜建农田林网面积69229亩,已建50914亩,占74%,宜建防护林带202.3公里,巳建136.5公里,占67%;还有带状防护林2924亩,村庄、片林、果木防护林9518亩。立木蓄积14000立方米,近年来更 相似文献
7.
羽翼袋沙障是一种新型沙障,可增大风沙阻力,减弱风速,达到底袋固沙、羽翼消风的作用,提高了防风固沙效果。通过与传统沙袋沙障对气流速度、风沙流结构及相对阻沙能力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羽翼袋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为防沙治沙筛选新材料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3种风速下,羽翼袋沙障有效防护范围较沙袋沙障增大3.99~7.50倍,减弱风速效能提高10.50%~21.23%;沙袋沙障各点位输沙量均大于羽翼袋沙障,各高度阻沙能力系数反之,羽翼袋沙障相对阻沙能力较沙袋沙障增加1.19~1.36倍。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边缘4种灌木防风阻沙林地为研究对象,对4种林地的地表粗糙度、防风效能及其风速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灌木均能够有效地减小风速,并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均呈增加的趋势。与林前相比,林内5H处的风速明显降低。4种灌木林的粗糙度均显著高于迎风面旷野处;2 m高度处,在林内距迎风侧1H~5H范围内,其防风效能花棒最大为24.79%;在20 cm高度处4种灌木的防风效能比较,花棒〉沙棘〉柠条〉柽柳,其防风效能分别为73.78%、57.64%、27.68%和21.78%,花棒的防风效果好于其他3种灌木。 相似文献
9.
山西北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功能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北部地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前沿,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干旱草原的过渡带。20世纪50-60年代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旧林带更新改造中,对林带结构、树种配置缺乏技术,表现出在营造林带中有较大盲目性。为了对防护林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1996-2001年作者在山西北部的朔州、大同等地设置了定位调查观测点,使用轻便式风速风向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地温计、玻璃皿对小叶杨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的设计应以树木展叶期的防风能力为指标,以疏透结构为最佳配置,初植株行距为2 m3 m,4-6行配置,5年后可形成疏透结构林带。表4参13。 相似文献
10.
磴口绿洲防护林不同配置模式防风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磴口绿洲防护林冬季相不同配置模式的7个典型林网进行防风效应和经济效益测算,得出:乔木防护林防风效能和气流均一性优于小乔木和灌木:在结构良好的乔木林网中,蓄积存量达到30m^3.hm^2即可保证林网具有可靠防风效益;在防风效能、蓄积生产率以及经济投入方面,窄带密集渠道林明显优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宽带防护林。 相似文献
11.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人工绿洲2006—2012年10眼地下水位观测井资料,利用传统统计学对该地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7年来不同灌溉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1)黄灌区比井灌区及荒漠区地下水位均高。与荒漠区相比,第一、第二实验场黄灌区地下水位平均高出3.543m和3.316m,而井灌区则低出0.792m。从空间位置看,地下水位东南高,西北低。(2)黄灌区年内地下水位变化相似,均为1—3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4—10月,地下水位抬升,并在抬升中有回落;而井灌区与黄灌区不同,从1月开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至8月达到一年内地下水位埋深最深处,随后又缓慢上升。第二实验场荒漠区,年内地下水位基本不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The dynamic change of soil water as a function of leaf area index and the soil water deficit value, prerequisites for assuring
the survival of plants, were simulated. We established a dynamic soil water model based on a theory of water bal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the plants in the Ulan Buh Desert, northwestern China.
We estimated the soil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vegetation in our study area of the dese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oil evaporation in the total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was greater than 60% in the wandering and semifixed sands
and 44.8%in the fixed sand. When the leaf area index was less than 1.7 m2/m2, the soil water deficit was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but when the leaf area index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soil water
deficit increased rapidly as well. In consequence,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eaf area index of the soil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vegetation is 1.7 m2/m2 in our study are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8, 44(9): 13–19 [译自: 林业科学]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7~9月田间测定,与空旷地相比,农田林网区平均降低风速20%、增加相对湿度2%.12时的温度降低2℃、蒸发量减少10%;北南林带平均增加粮食产量5%,差异显著,东西林带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民勤绿洲治沙造林以梭梭、柠条、沙拐枣为主要树种,经多年定点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柠条、沙拐枣在民勤地区均能实现一定量的自然更新,更新量与当年降水量及降水的理想分布呈正相关;梭梭更新一般发生在春季,但春夏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下,秋季也有少量更新,而柠条、沙拐枣的更新以秋季为主,翌年春季也有更新;3树种自然更新对林木盖度增加几无影响,6年间梭梭、柠条、沙拐枣每hm2株数分别增加了16.7%、8.0%、37.2%;3树种自然更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个例调查,沙拐枣良好更新具有普遍性,柠条次之,而梭梭只能为个例;更新能力沙拐枣柠条梭梭。 相似文献
18.
沙柳(Salix psammophila)是榆林沙区重要的灌木资源,也是优良固沙树种,沙柳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效果很好的治沙措施。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基层防沙治沙的实践经验,主要分析了沙柳沙障对风速、地表粗糙度和近地表输沙率的影响以及防风固沙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