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案,江西德安县人,1930年9月生于北平(今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通讯》2006,(9):59-59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标志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得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杂交水稻大会日前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将走"超模"路线,身高将长到1.8米,甚至2米,三年内大面积超级稻667米2产将实现超过1000千克的目标。这是袁隆平院士第五次来印度推广杂交水稻,他向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3日,杂交水稻之父、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超级稻(即超高产杂交稻)研讨会上宣布: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已实现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袁隆平,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杂交水稻育种学家,被广泛地公认为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在国际上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盛誉;先后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2001年2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院士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我国高产优质水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我国累计推广种植超级稻新品种约2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1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了解杂交稻研究情况,看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相似文献   

9.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属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攻关的重大成果。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湖南、天津和云南等地已初步制定了两系法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我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研究工作进行了多年,尚未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福建省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操作规程,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21日,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组织朱英国院士等15名专家对"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杂交粳稻育种及两系杂交稻现代繁种技术研究"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重点项目进行了项目验收。经过审阅材料、听取汇报、质询提问等环节,最后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2.
据悉,袁隆平院士和天津市开展的农业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日,核质互作粳型不育系“隆1A”在天津开发区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的技术鉴定。杂交水稻育种的一般周期为6~8年,天隆公司在4年多时间里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育系”,为选育一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天津杂交水稻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的国际杂交水稻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介绍超级杂交稻未来变化趋势以及超高产最新研究成果时提出,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将走"超模"路线,身高将长到1.8米甚至2米,3年内大面积超级稻每667米2产量将实现超过1000千克的目标。(曾鹏辉)产权的5个玉米新品种实现多  相似文献   

14.
<正>1964年,袁隆平在水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在国内首次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论文,开创了我国籼型杂交稻的研究。经历了6年的探索,袁隆平提出了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该设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06,(12X):83-83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标志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得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课题组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系,在两系法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杂交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提高安全性的制种技术和种子纯度保障技术、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相结合等方面有重大发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攻关的湖南省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6.7公顷(百亩)示范片每667平方米产量1026.7公斤。这标志着中国杂交水稻第4期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公斤攻关获得成功,再创世界纪录。当天,已是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仍不辞辛劳抵达基地,行走在田间地头,认真视察超级稻情况。超级杂交稻新的单产数据公布后,袁隆平说,夺取超级稻高产,必须要良种、良法、良田和良  相似文献   

17.
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所以受到水稻育种界的高度重视,是因其独特的技术以及配组自由的优势,较易选育到我们所要求的形态特征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对优良实用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超大穗选育之实践进行了总结描述与思考,意在探索用常规手段实现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深遂。  相似文献   

18.
甘海燕  贺亮军 《广西农学报》2009,24(5):F0002-F0002
2009年10月28日上午,秋风送爽,阳光明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应邀到广西农业厅作题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新进展》的专题报告。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出席报告会并作重要讲话。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主持报告会,全区主、分会场共5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聆听了袁隆平院士的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19.
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所以受到水稻育种界的高度重视,是因其独特的技术以及配组自由的优势,较易选育到我们所要求的形态特征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对优良实用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超大穗选育之实践进行了总结描述与思考,意在探索用常规手段实现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深遂.  相似文献   

20.
, 《新农村》2012,(11):56
最近,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种子管理局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等部门、单位派出的专家团对袁隆平院士主持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两优389"品种制种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超级稻种子"两优389"组合2012年的平均亩产达到了253千克。专家们综合3年以来的数据正式认定:国内制种单产最高的超级稻组合诞生,国家"火炬计划"首个超级稻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