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毒蛾防治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林 《新疆林业》1996,(2):33-34
杨毒蛾是我区杨树重要害虫,年发生面积在20万亩以上。自1993年以来,乌苏、沙湾、和硕、和静、焉耆、博湖等地杨毒蛾又爆发成灾,来势猛,蔓延速度快,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近年来各地政府和森防部门组织力量,筹措防治资金全面积极开展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灾情缓解。但在防治中还存在用药单一,虫情调查不及时,防治不周全,不讲防治成本等问题。1996年是能否巩固已取得成果和达到有虫不成灾预期目的关键性最后一年。为此,防治杨毒蛾应抓好几个技术关键:1、抓好越冬代幼虫防治:实践证明:杨毒蛾害虫只要掌握住有利时机,措施适当…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朝阳县朝阳林场杨树速生丰产林内应用自制塑料捕捉器对杨毒蛾(Leucoma candida)幼虫虫口密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地面调查方法相比,应用自制塑料捕捉器,调查精度提高117.87%。  相似文献   

3.
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杨毒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杨毒蛾的方法,利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19盏开展林间诱杀研究。结果表明,365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总量和雄蛾诱杀量最大,368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雌蛾的诱杀量最大,以19:30-20:30时段诱杀效果最好。供试诱虫灯诱杀杨毒蛾总量的雌雄比2.1:1;18:30-19:30雌雄比最高,为7.5:1;21:30-22:30雌雄比最低,为0.7:1;4个时段诱杀杨毒蛾雌雄性比差异显著。蓝色容器的诱杀量较大,白色容器诱杀量较小;将装水容器放于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上对杨毒蛾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65 nm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杨毒蛾的最佳灯具,通过与筛选的最适时间、敏感容器颜色和容器高度组合,能够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4.
食叶杨树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尺蠖,舞毒蛾、柳毒蛾和杨毒蛾等。由于杨树食叶害虫涉及种类多,其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也可参照相关种类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冀中南太行山区林木鳞翅目昆虫调查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中南太行山区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2~ 13℃ ,最高气温 4 2℃ ,最低气温- 2 4 .9℃ ,年总降水量 5 0 0~ 6 0 0 mm,80 %集中在 7~ 8月份。海拔最高点 182 2 m。林业资源主要有板栗、核桃、柿、苹果、松树、杨、柳、柞树、刺槐等。我们于 1982年进行了普查 ,又于 1996~ 1999年对该区林木主要鳞翅目昆虫进行了补充调查 ,结果如下。1 毒蛾科黄尾毒蛾 Porthesia silimis(Fueszly)寄主 杨、柳、桦、栎、桑、刺槐柳毒蛾  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寄主 杨、柳、桦、榛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Linnaeus)…  相似文献   

6.
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是辽西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阜新市南部乡镇不断有杨毒蛾大面积发生,且危害十分严重,幼虫期最高虫口密度可达500头/株以上,平均虫口亦达321头/株,为探讨毒绳防治杨毒蛾效果,于2006年春将防治松毛虫的毒绳试杀杨毒蛾幼虫的应用示范试验,现累计施用近1.33万hm2杨树林,试验杀虫效果达90%以上,是一种比较理想经济的防治方法。除杨毒蛾外,毒绳防治方法尚可供具有上下树习性的森林害虫防治时参考借鉴,可进一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毒蛾作为近年来传入西藏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杨柳树的生长,通过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为该地区防治杨毒蛾及后续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定期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在林芝市结麦村设野外定点定期观察基地,同时采样进行室内饲养,对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年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9月中旬开始陆续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杨柳树枝干树皮缝内侧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杨、柳树新展叶片;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寄主挥发物是杨毒蛾卵正常孵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寄主挥发物的刺激卵可正常发育但幼虫无法孵化;通过杨柳树叶区分饲养发现北京杨叶饲喂下的幼虫其幼虫期明显短于白柳叶饲喂下的幼虫期,且幼虫成活率更高。杨毒蛾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次日凌晨活动交尾,交尾时间长达11—17 h。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得卵期、幼虫期、蛹期、雄/雌成虫期分别为20.17±2.34 d、44.03±4.00 d、9.67±1.81 d、5.7±0.84/4.9±0.94 ...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雪毒蛾、桑天牛4种主要食叶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南阳市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简称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分别从不同龄期开始连续饲养舞毒蛾Lmantria disparL和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通过幼虫死亡率、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排粪量、蛹重等指标,系统揭示了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各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转基因741杨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的龄期越低,其死亡率越高,对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开始饲养龄期的升高,幼虫的死亡率降低,生长发育受的抑制作用减弱。通过比较分别从1、2、3、4、5龄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各龄幼虫的体重增加速率、发育历期和排粪量表明,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生长至同一龄期的抗性不同,取食转基因741杨的时间越长对舞毒蛾幼虫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毒绳防治杨毒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毒蛾是危害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近年在喀左县连年大面积发生,为实施有效的防治,利用杨毒蛾幼虫所具有的上下树习性,进行了毒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毒绳防治效果良好,且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不杀伤天敌,操作简便。除杨毒蛾外,毒绳防治方法尚可供所有具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防治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舞毒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82%~92%,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舞毒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龄期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较之未转基因林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 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为害杨树叶部主要害虫之一。我区坝上四县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致使树势衰弱,生长量受到影响,有的竟处于枯黄濒死状态。1978年6月和1979年7月初,在坝上康保、沽源,先后发现杨尺蠖、杨毒蛾幼虫大量自然死亡现象。幼虫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为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此病毒国内未见记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杨毒蛾 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 属于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北方杨柳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在克什克腾旗境内连续四、五年大发生,使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护路林、风景林及用材林惨遭危害,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仅被杨毒蛾危害致死的杨树达3~4千亩,损失木材300多立方米。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于1982年开始对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州区杨树资源分布和杨毒蛾的发生情况分析,利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出危险等级,指导今后杨毒蛾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杨毒蛾为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我国北方各省均有分布。常给林业生产带来灾害性的损失。例如:商都县,1964年杨毒蛾大发生,蔓延14个公社,危害面积达5万余亩,被害严重的林分,树叶全部被吃光。过去对杨毒蛾多采用化学防治,但效果不理想,为探索生物防治途径,1982年我们在西乌旗  相似文献   

16.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毒昨幼虫试验:对其它虫态的延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低于杨毒蛾Stipnotia candida幼虫期灭幼脲Ⅲ号最佳用药量(450g/hm^2)的5组防治试验,得出灭幼脲防治对杨毒蛾其它虫态延续作用显著,防治用药150g/hm^2以上,杨毒蛾一个世代内总杀虫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7.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毒蛾幼虫试验:对其它虫态的延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低于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幼虫期灭幼脲Ⅲ号最佳用药量(450g/hm2)的5组防治试验,得出灭幼脲防治对杨毒蛾其它虫态延续作用显著,防治用药150g/hm2以上,杨毒蛾一个世代内总杀虫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辽西地区由于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纯林面积多,导致以杨枯叶蛾、杨二尾舟蛾、杨扇舟蛾、杨毒蛾、舞毒蛾和柳毒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的传播蔓延,严重威胁辽西地区林业生态的安全。通过设点进行了观测研究,以期为森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兴城市速生杨树栽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病虫危害亦日趋严重。文章依据2014—2017年的连续调查、采集和制做标本,鉴定出兴城地区速生杨树的主要病虫害有美国白蛾、舞毒蛾、杨雪毒蛾、杨扇舟蛾、杨干象、白杨透翅蛾、光肩星天牛、杨树烂皮病,对这8种病虫害发生面积及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截止1994年5月,焉耆盆地杨毒蛾发生面积已达6.42万亩,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究其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