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卓  李栒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5,19(2):94-96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杂种F1植株之间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F1群体中随机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2.
余文良 《作物研究》2013,(3):246-248
为了解油菜秸秆在有机物料腐熟剂作用下的还田效果,采用油菜—中稻种植模式,2012年在岳阳县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试验表明,在腐熟剂作用下,油菜秸秆腐解加快,释放养分更多,土壤理化性状更好,中稻增产639 kg/hm^2,增产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3.
2006-2010年在四川丘区多个油菜制种基地连续开展定点试验和调查,研究了油菜制种产量随蜜蜂放置点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对不同油菜制种田块与蜜蜂放置的直线距离和制种产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油菜制种田块的制种产量与蜜蜂放置的直线距离存在显著差异。四川丘区油菜制种生产主要依赖蜜蜂辅助授粉,近几年,油菜花期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对蜜蜂授粉影响很大,油菜制种产量普遍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如何在油菜制种区合理摆放蜜蜂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蜜蜂的使用率,降低灾害性气候对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为创新和优化油菜制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属常异交作物。据以往研究,其自交结实率,一般在70%以上,高的可达80—90%。说明甘蓝油菜的自交亲合性较高,不同品种类群间表现有差异。欧洲类群(B.-napus L.)和日本类群(B.napella Chaix)表现差异十分明显。刘后利等(1962)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实为以自交为主的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时能正常结实,并且后代生长发育正常,无显著生活力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油菜抗旱、抗寒及休眠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转基因油菜品系及3个对照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转基因油菜与非转基因对照苗期的抗旱能力、抗寒能力及其种子在大田土壤中的休眠能力,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与非转基因对照苗期都有较好的抗旱能力、抗寒能力,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埋入土壤表层(3 cm)与深层(20 cm)条件下,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对照种子之间的萌发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湘珠牌油菜专用肥施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1999年,以湘杂油1号为材料.在长沙进行了湘珠牌油菜专用肥施用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俄罗斯产的高效复合肥比较.专用肥效果明显,增产达21.4%.可以在油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油菜与诸葛菜的几种分子标记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标记(随机引物,简单重复序列,微卫星DNA重复序列,rDNA-ITS)比较研究了白菜型油菜与诸葛菜的亲缘关系。RAPD分析表明,诸葛菜与白菜型油菜PCR产物相似性只有10%左右;简单重复序列(SSRs)标记中引物B.n.12A的PCR产的表明诸葛菜与白菜型油菜有明显差异,诸葛菜没有扩增产物,白菜型油菜具有明显的扩增产物;引物ITS4-IT5的PCR产物也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白菜型油菜与诸葛菜的亲缘关系不是很近。结合其他学者的工作,讨论了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与诸葛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PGPR菌剂对油菜的促生作用和菌核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两种PGPR菌剂不同接种剂型处理油菜,通过油菜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理论产量和菌核病枯杆率的考察,研究PGPR菌剂的促生作用和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油菜PGPR菌剂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显著改善油菜的农艺性状,尤其能明显增加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从而提高油菜产量;油菜PGPR菌剂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能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不同剂型间在效果上有一定差异,种子丸衣剂型及YUMI复合液体菌剂的生防促生效果最好,YUMI液体菌剂其次.  相似文献   

9.
印度学者K.D.Dhiman的研究表明: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水稻成熟花药会很快地释放花粉,但这样对授粉多少有点困难和效率偏低。为了提高授粉效率,他采取了一种液体授粉技术。把成熟花药放在烧杯或培养皿内,在太阳下放置15—20分钟,然后加入蒸馏水益使劲摇动,直到溶液变成淡黄色的花粉悬浮液。授粉的方法是:在刚去雄或先天去雄套袋的小花上用注射器注射一滴上述溶液。这种方法的授粉百分率比撒粉到去雄小花的柱头上高2—4倍。 下表是6个品种分别用液体授粉和撒粉授粉各处理1.00个小花的授粉率。水稻液体授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架设防虫网、人工养蝇、引蝇访花并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苍蝇、蜂和其他种类昆虫在杧果(Mangifera indica)花穗上的活动情况,研究杧果传粉的主导因子、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对提高杧果授粉受精率的效果,以及在不同天气类型情况下温度对主要传粉昆虫苍蝇访花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杧果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其中苍蝇在杧果传粉中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蜂。苍蝇在杧果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不同天气类型对苍蝇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苍蝇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和温度范围都较大。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可大幅度提高杧果受精发育果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比较蜜蜂授粉和氯吡脲处理2种促进厚皮甜瓜座果方式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与氯吡脲处理相比,在单果重、纵径、横径果肉厚度、种腔直径及果皮颜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氯吡脲处理相比,蜜蜂授粉的果实果肉蔗糖含量显著增加,边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千粒重与固酸比均极显著提高,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果肉中的香味物质含量增加。此结果说明,蜜蜂授粉的厚皮甜瓜食用品质明显优于氯吡脲处理。  相似文献   

12.
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佳琪  王琨  徐梅艳  毕文文  谭静 《玉米科学》2021,29(5):15-21,27
选用不同基因类型的鲜食玉米(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糯玉米)共15个材料作为母本,4个不同诱导材料作为父本,分别在景洪冬季和昆明夏季于抽丝后的不同时期进行杂交,统计诱导的单倍体后代,研究不同遗传背景、诱导基因、生态条件以及授粉时期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遗传背景、诱导基因、生态条件以及授粉时期对单倍体诱导均有重要影响,昆明夏季进行单倍体诱导的效率显著高于景洪冬季,吐丝早期授粉比晚期授粉的诱导效率要高;不同的母本基因型与不同的诱导系都对单倍体的诱导率产生极显著影响,但同一鲜食玉米类型不同品种的单倍体诱导率表现不同,说明单倍体诱导率的表达不受甜糯基因的影响;父本诱导系的诱导率则表现较为一致,都是诱导系CAU-1和(CAU-1×CAU-5)-B的单倍体诱导率显著高于诱导系(MT1×H780)-B和MT1的诱导率。在进行鲜食玉米单倍体育种时,选用诱导系CAU-1和(CAU-1×CAU-5)-B在昆明夏季于吐丝早期进行诱导,可以大幅提高单倍体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3.
林珊  赵雪  陈先敏  吴巩  高震  申思  梁效贵  周顺利 《玉米科学》2020,28(1):98-103,110
通过对先后吐出苞叶的花丝进行特定时间的授粉,研究正常生长条件下推迟授粉对玉米子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授粉对先授粉子粒的生长影响较小,先授粉子粒粒重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减低了后授粉子粒的粒重,先玉335及登海605两个品种表现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后授粉子粒的生长动态即干物质积累动态与正常授粉子粒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先玉335、登海605、郑单958和大成168这4个品种表现一致,说明无胁迫条件下,推迟授粉仅仅相对推迟了后授粉子粒的生长发育时期,生长时间缩短,从而影响了子粒粒重形成。因此,正常生长条件下推迟授粉事件并未影响子粒生长,胁迫条件下的其他因素可能是造成子粒败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芸芥自交亲和系与自交不亲和系 sOD、POD和CAT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芸芥( Eruca sativaMill)自交亲和系( SC)与自交不亲和系( SI)柱头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进行 了测定。自交亲和系和自交不亲和系在授粉后都能引起SOD、POD和CAT三种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比较SC和 SI的酶活性发现,在未授粉时二者SOD酶活性差异显著,而POD和CAT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异花授粉后SC 和SI的三种酶活性表现了相似的趋势,在各个时间段上无差异;自花授粉后自交亲和系的酶活性显著高于自交不 亲和系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的变化与自交亲和系所具有的自交亲和基因的调控有 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昆虫为杂交大豆授粉的行为,提高授粉效率,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和保持系JLCMS34B为材料,研究父母本3种行距配置(T1、T2、T3)对昆虫授粉行为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置T2条件下昆虫授粉效率最高,母本单株粒数最多,为45.98个(2011年),与T1、T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3配置授粉效率最差,单株粒数最少,为32.06个(2012年),与T1、T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吉林省洮南地区适当缩小父母本行距,增加母本间行距可有效促进昆虫授粉效率,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以吉诱101为父本诱导11份糯玉米材料,研究花丝长度、授粉时期对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糯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糯玉米单倍体平均诱导率,长花丝时期授粉为13.47%,短花丝时期授粉为5.75%;伏后期授粉为12.86%,伏期授粉为6.22%。加倍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散粉率,浸芽法(10.66%)浸根法(6.20%)浸种法(4.34%)自然加倍法(1.05%),其中,浸芽法加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油茶是中国第一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自交结实率低,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为筛选湖北主栽油茶品种(长林4号、鄂油81号及鄂油102号)合适的授粉品种,促进高产优质栽培,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鄂油81号和鄂油102号为授粉品种,设计人工授粉组合,以自然授粉为对照,测定分析授粉后的坐果率和果实性状,筛选适宜的授粉品种。长林4号和鄂油81号的自交坐果率很低,鄂油102号的自交坐果率较高。授粉品种对坐果率有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长林4号的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及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坐果率和果实大小有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鄂油81号的干果皮厚度、干籽出仁率及种仁含油率无显著影响,对坐果率、果实大小和单果鲜重有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鄂油102号的坐果率、干果皮厚度、干果出籽率及种仁含油率有显著影响,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综合坐果率和果实性状,认为长林4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长林3号,其次是长林40号和鄂油102号;鄂油81号的授粉品种宜选择长林4号和鄂油102号;鄂油102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鄂油81号,其次是长林3号、长林4号及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18.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子粒粗淀粉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4项均值在不同品种间及不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最佳品质时的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的比例、子粒粗淀粉含量在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子粒含水率在59%~64%时可作为鲜穗最适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选用国内外14份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AUDDC(Area Under the Dry Down Curve)方法,分别对其授粉后35~40 d、41?50 d、51 d?成熟期、40 d?成熟期及35 d?成熟期子粒脱水速率进行统计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4份自交系子粒各发育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