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4月16日是我们上海市茶叶学会创建人之一,第二届理事长钱梁先生仙逝15周年纪念忌日。 钱梁先生一生事茶,一生许茶,他曾为振兴中华茶业、上海茶业的发展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创建作出了功不可没的卓越贡献,受到全国茶界,上海茶人同心称赞。为纪念、学习、弘扬、传承钱老的警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的“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在学会成立25周年之际,特选登了台湾茶人范增平教授撰写的回忆录《钱梁——毕生致力振兴中华茶业的典型》的纪念文章,共同缅怀老茶人钱梁先生,不负先人期望,把上海市茶叶学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茶叶学会有这样一位老茶人,心里时刻挂念着茶业,挂念着茶叶学会,挂念着茶界前辈。2009年之夏,他主动冒着酷暑走访了茶叶学会所有90岁以上的老会员,,听到这一感人的消息,我决定上门拜访这位有心的老茶人——徐尔申。  相似文献   

3.
茶人话茶     
A、我以茶人自居,我更以茶人自豪。自居者,日日饮茶,乐在其中;以茶提神,以茶健身;有茶清福至,无茶苦闷极;自豪者,自信人生百年,喜结茶缘人缘。朋友中尤以茶友至多、至知、至爱、至尚。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人生如茶”,“茶是生命的清泉”.“茶人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茶业工作已有56年之久,称得上是个老茶人,既是新昌县茶协会的名誉理事和绍兴市茶叶学会的名誉理事,又是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学会的老会员,就是无法参加上海市茶叶学会,尽管我是上海籍人,但长期在浙江新昌工作,可我与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市结下了深远的情结,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15日是我们最敬爱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上海市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谈家桢院士99华诞之喜。我与全上海老茶人一起满怀喜悦心情,敬祝谈老先生与夫人生日快乐,年逾茶寿。谈老的健康长寿是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茶界的福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父亲吴立模和我,两代人与“茶”都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不解之缘”,不仅仅是爱茶、品茶、论茶………而且是发扬上海市茶叶学会历来崇高的茶人精神,把发展茶叶生产、开拓茶叶的国际贸易,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把个人的精力和智力奉献给中国的茶叶事业。  相似文献   

7.
茶人有茶缘     
“以茶为荣向茶看齐将茶视作为人的标准,学做茶人树立茶魂把茶当成生命的清泉。”这副茶联道出了茶树和茶人的相互关系,是我们茶人、饮茶之人以及爱茶之人的共同愿望。我以为,大凡茶人总是与茶有缘的。这个缘就是心中有着茶,口中喝着茶,言中谈着茶,行中忙着茶。作为茶人,就要一生为茶奔忙,努力普及茶文化,提高茶的国饮地位,让茶为大众造福,让茶为人民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8.
《上海茶叶》2006,(4):5-5
金秋十月,欢歌笑语。上海市茶叶学会一年一度的年会,在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会场隆重举行。不少退休在家安渡晚年的七八十岁的老茶人,也早早来到会场,与年青的茶人欢聚一堂,相互问候祝福,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茶界和谐,学会事业兴旺。会场上热闹非凡,喜气洋洋,洋溢着一片欢乐之声。  相似文献   

9.
《上海茶叶》2009,(3):42-42
上海市茶叶学会黄汉庆理事长在“2009国际茶业大会成都茶产业研讨会”上透露:“为让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上海茶人在全国茶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已同上海世博局达成协议,世博局同意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走进联合国馆”,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委托上海市茶叶学会全面负责启动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项目招商工作。  相似文献   

10.
雨林 《上海茶叶》2010,(1):21-21
中国茶走进世博会,是历代茶人的愿望,是全国茶人的愿望。当世博会来到中国,落户上海,让中国名茶、中国茶文化以更完美的方式亮相世博会就成了茶人更强烈的愿望。2009年6月起,上海市茶叶学会抓住机遇,接受委托.团结全国茶人,开始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招募工作。2009年10月12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后,中国名茶组队走进世博会,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市茶叶学会成立25周年之际,喜逢谈老百岁华诞,为庆贺德高望重、世界闻名、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们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名誉理事长谈家桢院士百岁华诞,学会特邀请著名记者、画家、设计师戴逸如、杨关麟两位专家冒着酷暑赶编出版了一本《谈老和上海茶人在一起》的小画册,作为上海茶人的一点心意,敬献给谈老与广大会员共庆“双喜”。  相似文献   

12.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是关于什么是“茶道”,历代茶人却始终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随着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受各国饮茶风俗的影响,人们对茶道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寇丹 《上海茶叶》2009,(2):27-30
2008年12月初,我应广东东莞文化讲坛邀请进行一次“壶茶共赏、风雅紫砂”文化周末活动。汪寅仙、史俊棠等紫砂工艺名人携带明清及现代名家的紫砂壶160余件,进行为期15天的展示,以推动城市文明的建设和进一步弘扬茶与紫砂文化。由此,又派生出关于老茶的话题。到深圳后,我和汪寅仙等人再次访问了祖辈三代善于储藏及精于使用老茶的博韵轩轩主林永俊和香港茶人李月娥老师,我就陈茶的问题作了几天的观察、探讨和请教。  相似文献   

14.
已故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陆定一在为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作“序”时写道:“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陆定一先生对吴觉农先生这一定性评价已获得中华茶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溧阳有茶园面积10万亩,大小茶场150多家,位居全省第二。溧阳茶得天地之灵气,香飘海内外;溧阳茶文化承传统之脉络,底蕴深厚。然而,浩瀚的茶海,众多的茶人却没一个展示茶乡风采的舞台,没一方展示茶人形象的阵地,于是,几位茶人异想天开,一心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吧”,《溧阳茶报》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辉煌25年     
在这庆贺茶叶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喜日子之时,作为一个老茶人会员,感到无比欣慰。  相似文献   

17.
读《上海茶业》2008年第4期,《中国七万家茶厂不敌一家“立顿”》一文后,作为一名老茶人,感到很惭愧。同时认为茶的故乡,不应出现这样的局面。我国茶叶品质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有多种因素,笔者仅在这里从监管和技术(标准)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上海茶叶》2005,(1):46-46
上海市茶叶学会“两会”(年会、理事会)的胜利召开,体现出上海茶人奋发向上的茶人精神,献身茶叶事业,振兴中华茶业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钱梁(1917-1993年),著名的荼业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弟子,他从1935年踏入茶业开始,数十年如一日,以身许茶,功勋显赫,为振兴华茶、发展茶业、开创上海新时期茶文化等作出独特贡献,是上海茶人精神的倡导者和茶人的楷模。特以此文缅怀已逝世15年的这位令所有茶人崇敬的茶界老前辈。  相似文献   

20.
《上海茶叶》2007,(4):I0002-I0003
11月4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海市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茶叶学会在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召开上海市少儿茶艺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对培育和推广少儿茶艺作出显著贡献的七十位老师、小茶人及茶界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尤其是对近年来开展少儿茶艺取得显著成效的十所特色学校进行表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