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吉林省白城市精品牧业园区现有荷斯坦奶牛2 000多头,是蒙牛生产鲜奶重要基地,日产生鲜奶30 t左右。然而,近年来随着奶牛存栏数的日益增长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奶牛跛行病日增,每年因此病而淘汰的泌乳牛近400头,占总淘汰数75%左右,给园区牧业经济造成很大损失。笔者经多年临床探究,确认奶牛跛行跟白城市自然环境有关。白城风大干旱,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地面多盐碱,为高氟地区。奶牛长期摄取含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中国奶牛养殖产业,诸多小型畜牧企业和养殖户被淘汰出局,中国奶牛市场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但是在十年转型期中,围绕奶牛养殖企业高成本导致的"入不敷出"、低价进口乳品的不断冲击等问题依然待解。原生态牧业是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处奶牛养殖企业。刚刚挤出来的鲜奶被装进运输车,运往几公里远处的奶粉生产加工企业,这是原生态牧业90%鲜奶的去处,剩余鲜奶将被送至周边其他区域型乳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白城市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1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1.1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跛行病是奶牛常发的一种疾病,较常见的有外伤性、疾病或由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该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饲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养殖户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跛行病是奶牛常发的一种疾病,较常见的有外伤性、疾病或由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该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饲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养殖户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由原来的分散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近年来,白城市相继建设了以牧业园区为主体的规模化奶牛场,为白城市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规模化奶牛场的生产管理上仍存在主观上仅追求经济效益,客观上忽视牛群结构及牛群的周转,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笔者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管理的调查研究,结合规模化奶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及牛群的周转计划拟制了具体方案,希望找出一个适合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3年以来,洮北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发展奶牛产业的战略措施,相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牛产业政策,形成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奶牛产业的良好势头,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小区)达到38户,养殖10头以上的大户发展到120多户,建成了颇具规模的精品牧业养殖园区和日产能力达500 t的鲜奶加工生产企业,标准化机械榨奶站46个,全区12个乡镇  相似文献   

8.
正在奶牛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经营阶段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阶段转变过程中,要坚持走扩大规模和内涵挖潜"双轮驱动"的路子,深入挖掘内在潜力,加快推进奶牛产业的提档升级。黑龙江省富裕县是牧业大县、牧业强县,被誉为"中国鲜奶之乡",奶业发展历史悠久。富裕县奶牛产业化形成了较好基础,目前县内以光明乳业为龙头及其他3家乳品加工企业并存,日处理鲜奶能力1400吨,对基地形成较强的拉动能力;基础牛群数  相似文献   

9.
《吉林畜牧兽医》2005,(3):61-61
2005年新年伊始,黑龙江乳业就传来好消息,统计显示,去年黑龙江省奶牛存栏数、鲜奶产量持续增长,位居全国之首。鲜奶产量369万吨,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奶牛存栏达139万头。奶牛饲养业农村人均收入163元,占牧业纯收入的30%。  相似文献   

10.
肢蹄病是奶牛场和奶牛养殖户中常发的奶牛疾病之一.2007年4月20日,天津市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一下属奶牛场的一头高产奶牛出现严重跛行,表现为左后肢跛行.我们随之进行了诊断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0):66-66
规模化养殖占养殖总量的80%左右,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草原明珠"前郭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倾力打造精品牧业工程,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重点抓好郭尔罗斯生态牧业园区和查干花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退户入区,以区建园"进程,发展具有前郭特色的生态畜牧业。2011年,全县已形成了奶牛、肉牛、细毛羊、特种动物和草等各具特色的十大牧业经济区域,建成了六大畜牧产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10个,专业村屯85个,规模养殖户22000户,全县规模化养殖占养殖总量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奶牛因患腐蹄病被淘汰的数量占总淘汰数的30—40%由此造成产奶量减少及人力物力的损失更不可低估。笔者试用中药对80头腐蹄病牛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选有明显腐蹄病的病牛80头进行治疗。其症状为站立时患肢不敢负重,跛行,蹄底有破损、溃疡,有的有轻微出血(病灶面积1.5×2厘米左右),压迫有明显疼痛。  相似文献   

13.
奶牛蹄病是由各种不良因素或机体骨质疏松引起的蹄部病变,奶牛发病后不仅引起繁殖性能和泌乳量的下降,还会因跛行被淘汰,给养牛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本文分析了奶牛蹄病的症状、病因和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蹄病是我国奶牛养殖业中继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导致奶牛淘汰的第3大疾病,每年因蹄病被迫过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总数的15%~30%[1,2]。尤其在我国南方山区,因高湿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蹄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跛行,产奶量下降,严重者蹄部溃烂不能负重而长期卧地不起,产生褥疮,致使腿部肌肉和神经损伤而被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工作经历,现将贵州山区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绿盛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盛牧业)重点开展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净化创建/示范工作,从源头控制对奶牛危害较大的“两病”,并将净化作为最终目标,在企业内实施清除阳性牛只,采取自繁自养防止疫情输入,严格、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感染,实现奶牛“两病”净化,为市场提供安全的生鲜奶。  相似文献   

16.
奶牛胎衣不下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吉林省白城市精品牧业园区牛场2006年5~10月份分娩的168头荷斯坦奶牛.分别就所选牛的胎次、犊牛初生重、妊娠时间和异常分娩等因素与胎衣不下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奶牛蹄变形病是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根据笔者对近2万头奶牛的蹄部观察和调查,发现有蹄变形病的奶牛比例约占35%左右,特别是农村散养奶牛患病比例高达50%以上.奶牛患病后,轻者引起生产性能下降或跛行;重者引起瘫痪,失去饲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安达市牧业生产以奶牛为主,奶牛存栏久居全国县级之首,素有“奶牛之乡”的称号。1996年末全市奶牛存栏11.4万头,比上年增长29.4%,鲜奶总产21.5万吨,比上年增长18.2%,牧业产值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1%,奶牛业产值3.22亿元,占牧业...  相似文献   

19.
奶牛专业村——石头洼村,位于甘肃省临夏市西郊抱罕乡。该村自1984年开始与州牧研所等单位协作,牧业生产特别是奶牛生产获得较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987年与1984年对比,奶牛饲养头数增长1倍,鲜奶  相似文献   

20.
奶牛肢蹄病是引起奶牛四肢和蹄部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称。表现跛行、四肢姿势异常,蹄变形、蹄裂,趾间充血肿胀、溃烂、腐烂、流脓、有恶臭气味。进一步导致体况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减少,繁殖障碍,久治不愈,严重的淘汰。近年来肢蹄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