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蓑羽鹤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直接羽髓法对3只蓑羽鹤幼体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蓑羽鹤染色体数为2n=80,其中包括18条大染色体(相对长度在4%以上),62条微小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双向电泳方法研究鸡羽髓蛋白组学,以进一步了解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新机制,从SPF鸡羽根挤出羽髓,提取其中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并对不同裂解液、IPG胶条pH值范围、一向等电聚焦条件、二向SDS-PAGE凝胶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17cm,pH 5~8 1PG胶条,400μg羽髓蛋白进行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8.0.1分析,可分辨的蛋白点约为700左右,不同样本间的匹配率大于80%.可见,本研究建立的双向电泳方法分辨率及重复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4.
禽类染色体制备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鸟类,特别是濒危鸟类同工酶的分析,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组织学样品来源上的限制。因为在分析实验中普遍采用血液和各种新鲜组织为分析材料,这常常要损伤或杀死动物,对濒危鸟类的保护是不利的。本文以生长羽毛的羽髓组织为材料,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凝胶电泳分析。所得谱带清晰,重复性好,且对鸟体无伤害,是濒危鸟类同工酶分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羽髓病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1电镜等方法对鸡马立克氏病羽髓组织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羽髓远端坏死,羽髓中有多量肿瘤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或局部性浸润,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核膜凹陷,核内出现假核内包含物,在一些羽髓中,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较多见,而且观察到一些肿瘤细胞发生调亡,结果表明,鸡马立克氏病羽髓病变十分明显,羽髓的形态学变化可用于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尼克红鸡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引引进品种尼克红鸡为研究对象,直接羽髓法制备染色体,报道了尼克红鸡的染色体核型(1)尼克红鸡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前10对为大染色体,后29对为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z(♂)/zw(♀)型;(2)根据前5对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值及着丝点指数的测量结果,各染色体的形态为:1,2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4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3号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t)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DIG核酸探针检测病鸡羽髓MD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取病鸡含羽髓的羽毛,用免疫琼扩试验检测,检出率为80%;将病鸡髓经超声波处理、SDS和蛋白酶K裂解、经酚和氯仿抽提后,用乙醇沉淀病毒核酸,用我们研制的以Digoxigenin标记的MDV核酸探针检测,检出率为100%,结果表明,核酸探针是检测MDV灵敏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本研究以MDV强毒GA株人工感染SPF鸡,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后4 d、7 d、14 d和21 d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分别有2个、8个、25个和9个;而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29种蛋白质,其中包括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信号传导蛋白、转录相关蛋白、免疫相关蛋白和其他功能蛋白质.本实验首次对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MDV后各时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鉴定了多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揭示MDV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感染性病毒粒子的成熟和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尼克红鸡染色体性别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品种尼克红鸡为研究对象,用羽髓法和改进的骨髓法制备染色体并对其进行C分带处理,依据C带W染色体的存在与否,对32只尼克红鸡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表明:(1)尼克红鸡染色体经C分带处理,很多微小染色体均显出深染的C带,W染色体则整条深染,而且重复性很强,但大型染色体没有或仅显示很浅的C带;(2)母鸡的中期分裂相中可见到1条完全深染的W染色体,公鸡的中期分裂相中则否;(3)C分带技术为禽类异染色质W染色体的识别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手段,依此对44只尼克红鸡判定的性别与这些供体鸡表型性别的符合率为100%;(4)应用直接羽髓法或骨髓短期孵育法制备染色体,结合C分带处理,是一种可望用于珍稀和濒危禽类性别鉴定的非侵害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的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技术。[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改进取材方法、玻片的制备、胰酶处理时间以及染色方法等关键步骤,获得了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最佳处理条件和试验方法。[结果]获得了更多的分散较好的分裂相,建立了一套实用性强、带型清晰、结果稳定、简单易行的染色体G显带制片技术。[结论]结果为规范小鼠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mg DOM+3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间和孵化率探讨两种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的影响。结果去巢流水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0.52±0.89)h、(92.25±0.84)%;鱼巢附卵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8.56±1.04)h(、88.97±0.78)%。表明去巢流水孵化显著优于鱼巢附卵孵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1994~1996年电晕处理蚕种的农村饲养,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在保证卵面消毒和排除孵化不齐因素情况下,电晕蚕种与浸酸蚕种的产量质量无显著差异,专供农用的大板电晕仪存在放电不匀,孵经不齐和孵化率欠高的问题,有待改进,电晕处理蚕种还须进行卵消毒。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鹅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失重及孵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蛋1 d~28 d平均失重率以莱茵鹅最高,与豁鹅、籽鹅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豁鹅与籽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率以莱茵鹅最高,与豁鹅比较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与籽鹅比差异极显著(p<0.01)。受精孵化率籽鹅与豁鹅、莱茵鹅比较,差异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入孵蛋重与28d胚蛋重呈强正相关,失重率随蛋重增加而降低;蛋重越大,初生重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以尼克红商品蛋鸡鸡胚和出壳雏鸡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出雏时间雏鸡性比例的变化 ,旨在探讨出雏时间与雏鸡性别的关系及鸡胚在孵化期不同性别生长发育的规律 ,为精细调控孵化条件和制定鸡苗销售计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不同时间出壳的雏鸡 ,性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P<0 .0 5或 P<0 .0 1 ) ,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 2 0 d 1 2 h之前出壳的母雏比公雏多 ,2 0 d时母雏比例最高 (公母性比值为 0 .2 68± 0 .0 54) ;其后公雏比例增加 ,到 2 1 d时公雏比例最高 (公母性比值为 2 .1 84± 0 .0 90 ) ;此后 ,母雏比例又逐渐增加。到 2 1 d1 6h时公母比例降低到 1 .453± 0 .0 99;但接近出雏结束时 ,公雏比例又有所回升 ,至出雏结束时 ,公母比例上升为 1 .75± 0 .0 57  相似文献   

16.
以尼克红商品蛋鸡鸡胚和出壳雏鸡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出雏时间雏鸡性比例的变化,旨在探讨出雏时间与雏鸡性别的关系及鸡胚在孵化期不同性别生长发育的规律,为精细调控孵化条件和制定鸡苗销售计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出壳的雏鸡,性比例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20d12h之前出壳的母雏比公雏多,20d时母雏比例最高(公母性比值为0.268±0.054);其后公雏比例增加,到21d时公雏比例最高(公母性比值为2.184±0.090);此后,母雏比例又逐渐增加。到21d16h时公母比例降低到1.453±0.099;但接近出雏结束时,公雏比例又有所回升,至出雏结束时,公母比例上升为1.75±0.057。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下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汝敏  黄伟霖 《中国家禽》2004,26(13):13-16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0.8℃,相对湿度89.9%),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天,4~6天,7~9天,10~12天)、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一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一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天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天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equin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line and induce it to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cytes. The BMSCs were collected by cutting the bone and flushing the cutting surface by PBS, and then the bone marrow was washed with PBS,the collected cells were cultured after centrifugation. The cells were purified by passaging,the stem cell properties were tested before the induction. And the cells were also appraised by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cial gene of chondrocytes as well as staining 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with Alcian blue to insure the induction was effective. The obtained BMSCs expressed Sox2 and Nanog genes, which were the stem cell special genes, and also expressed CD44, CD90 and CD105 genes, but absent of CD34 and CD45 genes. The shapes of the 3rd passage BMSCs were changed after cultured in inducing medium for a few days. Furthermore, the cells were positive to Alcian blue staining,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Col special gene of chondrocyte day by day as well.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BMSC lin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BMSCs were induced and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cytes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建立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细胞系,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通过获取马BMSCs,进行细胞培养和纯化,对第3代(P3)细胞进行干细胞特性鉴定,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对分化后的细胞染色,并检测其软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获得的马BMSCs表达标记基因Sox2和Nanog,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因子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P3代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形态发生改变,阿尔新蓝染色为阳性,并表达软骨细胞特异基因Col,且其表达量随着诱导分化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综上表明,本试验建立了马BMSC细胞系,并成功诱导其分化为软骨细胞,为软骨损伤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洛阳地区八点黑獭兔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八点黑獭兔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4,公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Y;母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X。21对常染色体中,1~8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9~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12~17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8~2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八点黑獭兔的带型基本上与其他家兔品系的染色体带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