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游离足背并联双叶皮瓣修复单指皮肤脱套伤的疗效。方法对25例单指皮肤脱套伤患者应用游离足背双叶皮瓣进行修复,以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为主干,以第1跖背、跗外侧或外踝前动脉为分支构成第1跖背、足外侧的并联双叶皮瓣修复单指皮肤脱套伤。结果 25例皮瓣全部成活,17例一期愈合,8例皮瓣边缘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有21例获3~6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肤色好,厚薄均匀,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足背双叶皮瓣具有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简单易取、安全、损伤小、成活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单指皮肤脱套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几种手部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采用V-Y推进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皮瓣及"C"形皮瓣等4种方法修复拇指指端缺损共57例.创面面积0.7~2.1 cm×2.1~4.2 cm.结果57例皮瓣中2例远端坏死,其余全部成活.随访31例,随访时间2~23月,指腹外观饱满,感觉良好.结论手部皮瓣质地优良,皮肤结构与拇指相近,效果好,是拇指指端皮肤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及 7例虎口瘢痕挛缩的患者 ,应用前臂骨间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 期修复 ,其中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 4 cm× 8cm,最大为 8cm× 1 0 cm,供区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质地柔软 ,外观良好。其中 ,优 2 5例 (78.0 % ) ,良 6例 (1 8.8% ) ,可 1例 (3.2 % )。随访时间 0 .5~ 3a,无 1例出现破溃 ,抗磨能力强 ,患手耐受力及暴发力与健手相比均无明显差别 ,虎口挛缩的患者重建虎口 ,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应用该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及虎口瘢痕挛缩 ,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SMAS平面下面颈皮瓣修复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于创面邻近部位设计前蒂或后蒂面颈皮瓣,于SMAS平面下掀起皮瓣后向内侧旋转推进覆盖颊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共20例。结果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腮腺瘘形成。术后随访2~13月,皮瓣外观满意,皮肤浅感觉良好,除1例术后半年内下睑外翻外余无面部器官移位及面神经损伤表现。结论SMAS下面颈皮瓣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优良,与颊部匹配,是修复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5.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软组织缺损和或骨、肌腱外露创面共34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8cm,蒂长5~10cm。10例经皮下隧道转移,24例经明道转移。结果34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27例经3个月至4a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所恢复,两点分辨率在9~16mm,平均13mm。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血供确切,容易定位,手术步骤简单,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且皮瓣成活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显示:7例皮瓣全部成活,小腿、足部功能及外观良好。该皮瓣血管蒂长(10~14cm)、血管口径粗(>2mm)、解剖恒定、皮瓣薄,色泽良好,易于操作,是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供区;对手术方法及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带蒂腹部皮瓣在手脱套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 ,至今仍有较大困难。我院自 1995年至 1999年收治 45例手部皮肤脱套伤患者 ,经早期积极处理后 ,手部外形和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现将有关资料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5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7例 ,年龄 15~ 49岁。致伤原因 :41例为机械性损伤 ,4例为交通事故损伤。皮肤脱套伤部位 :拇指脱套伤 16例 ,手指 (多指 ) 2 3例 ,全手脱套伤 6例。1.2 治疗方法伤口予彻底清创后 ,肌腱损伤者予修复肌腱。 16例拇指脱套伤均采用腹壁带蒂管状皮瓣移植修复 ;2 3例手指脱套伤中(不含单指 ,因单指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带蒂轴型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6种不同类型带蒂轴型皮瓣修复18例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0 cm×2.5 cm~9.0 cm×16.0 cm,创基血运差。结果术后15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部分坏死,I期愈合率83.3%。所有患者均获随访0.5~2 a,踝关节活动和足行走负重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轴型皮瓣术后成活率高,能满足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皮瓣对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13种不同的显微外科皮瓣对46例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手术。结果:3例皮瓣失败,其余完全成活。随访0.5a~2a,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皮瓣修复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其修复和功能重建效果良好。根据不同受损部位、范围及术者技术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显微外科皮瓣进行修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鼻部皮肤缺损多采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鼻背部或鼻侧部较大缺损(直径在2.5~3.0 cm以上)修复则采用额部滑车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对于下睑部、眶周、颜面部较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则应用额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3例颜面部软组织缺...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前臂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及大鱼际区的缺损,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并获得功能恢复、外观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青壮年,男4.女3,年龄14~36岁。急诊创伤4例,虎口挛缩3例。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伸拇短肌缺如,1例为拇指汗腺错构瘤切除缺损。除2例因创伤范围较大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及虎口大鱼际撕裂缺损外,其他5例均应用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及虎口缺损.虎口挛缩病例切断拇收肌横斜头,用克氏针弯  相似文献   

12.
张高孟[1]于1991年在国内首次报道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997年4月~2002年12月我院应用尺动脉腕上支逆行皮瓣修复手部缺损1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损伤创面,切取皮瓣最大面积20cm×11cm,皮瓣最上端切取至胭窝下缘,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4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均获4~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6~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四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以桡动脉为蒂皮瓣14例,尺动脉为蒂皮瓣6例,骨间背侧动脉为蒂皮瓣1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9例共四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各种创面,包括疤痕挛缩、热压伤、皮肤缺损、虎口挛缩、拇指再造等病例。结果:共46例病例,除一例失败外全部成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四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修复术中各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各皮瓣有其应用解剖特点,应尽可能运用骨间背侧动脉蒂及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尽可能减少对手部血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腭黏膜移植联合转位皮瓣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眼睑缺损的疗效。方法 2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的患者行眼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利用硬腭黏膜做睑板,取眼周全厚带蒂皮瓣对眼睑皮肤缺损进行整形修复。结果 25例眼睑皮瓣存活,睑板形成良好,术后外观好,无暴露性角膜结膜炎、睑外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硬腭黏膜做缺损睑板联合面部带蒂转移皮瓣的手术方法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指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多见,临床外科医师多数不够重视,采用简单的截指处理,但不符合对外形美观和功能的更高要求.随着人们对手指损伤后外形美观和功能恢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自1993年9月~2001年9月应用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共19例25指,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皮瓣在修复急性手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优缺点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6例急性手皮肤软组织损伤应用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皮瓣全部存活。随访40例中,38例外形及功能满意,2例皮瓣稍臃肿。结论:应根据手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功能恢复要求以及术者技术熟练程度来选择皮瓣;提出腹部(前臂)带蒂皮瓣为基层医院修复急性手外伤创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2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最小面积5cm×7cm,最大8cm×12cm。结果:12例中10例皮瓣生长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几种新的手内皮瓣设计的功效。方法:采用8种类型手内皮瓣治疗手部创伤;在41例皮瓣中,36例是主要以相应动脉为基础的手内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结果:除3例部份坏死外,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均满意。结论:手内神经血管皮瓣是修复手部创作引起各种缺损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一期双侧额部皮瓣修复鼻皮肤黏膜缺损+二期耳软骨移植术修复鼻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5例年龄65~83岁的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肿物扩大切除后均形成洞穿性缺损,鼻部内侧缺损大小1.5 cm×1.5 cm~3.5 cm×3.5 cm,外部皮肤缺损3.5 cm×3.5 cm~ 5.5 cm×6.0 cm,一期应用双侧额部皮瓣修复,3例在术后3个月复诊进行二期皮瓣臃肿修补术+耳廓软骨植入鼻翼成型术.结果 双侧转移皮瓣均成活,修复的外鼻色泽良好与周边皮肤一致,修复后鼻翼接近正常鼻翼.结论 该手术方法适合于各类鼻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术后修复的效果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