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诺氟沙星对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发病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离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可引起家蚕群体发育不齐等症状,对家蚕具有明显的致病性(p<0.01),诺氟沙星连续添食可以在减轻发病和推迟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感染病毒量和抗生素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抗血清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蚕区农户分离了一株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暂命名为BmIFV-CHN001。利用蔗糖密度梯度及差速离心法提纯该病毒,将提纯病毒免疫家兔3次,得到BmIFV抗血清。所制备的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法检测养蚕农户家蚕样本,调查该病毒病在浙江蚕区的感染现状,调查显示农村饲养家蚕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敖光娣 《蚕学通讯》2002,22(2):33-34
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 ,是在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为害严重的一类蚕病。尤其是夏秋蚕期 ,发生较多、影响较大 ,往往被蚕农误认为是蚕种质量差。因此 ,要大力加强防治病害的科普宣传 ,坚持“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 ,提高消毒防病水平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我市蚕桑生产实际就如何防治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谈谈认识和看法。1 病源传染、环境和体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都是病毒性疾毒 ,由于病毒种类和寄生组织部位的不同其病的称呼有异。其传播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发病的 ,病毒对环境抵…  相似文献   

4.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mori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专一地侵染家蚕中肠上皮组织,造成中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病变,在染毒家蚕的中肠杯形细胞内形成特异性小泡体和电子稠密体等特异性结构。电镜观察显示,在感染早期,微绒毛膜、线粒体附近及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和内质网中较易发现胶体金颗粒(10 nm)的吸附;其后在微绒毛中间和细胞质中,以及内质网和特异性小泡体的界限膜附近出现或较多存在,但线粒体和特异性小泡体的内部未见金颗粒的吸附。因此可以认为: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主要在染毒细胞的各细胞器膜附近出现。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早期或快速检测,根据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mIFV)的RNA序列,设计了具有物种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PCR检测BmIFV的方法。将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同时对BmIFV、家蚕微孢子虫(N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和桑叶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只有BmIFV得到阳性结果。该方法对含BmIFV目标片段质粒的检测灵敏度达10~(-3)ng/μL,对目标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3.4ng/μL。同时,对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湖州市南浔区、嘉兴市桐乡市、嘉兴市海宁市、杭州市淳安县5个蚕区家蚕感染BmIFV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5个蚕区BmIFV感染率约为3.6%,为浙江省家蚕传染性软化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用酶标组化法中的PAP法同时对DNV(DNV-1)和IFV感染的家蚕中肠切片进行经日比较观察,发现两病毒在中肠各区段的寄生先后与感染细胞数、靶细胞与细胞内定位点、开始增殖的位置、受染细胞的膨大区域及膨大方式和病势的进展上均存在不同。DNV对家蚕中肠各区段同时寄生且感染细胞数同步增长;寄生部位为中肠圆筒形细胞的细胞核;并首先在靶细胞核的近肠腔部分开始增殖;受染细胞的核膨大,膨大方式为由内向外呈同心圆方式扩展,最后核充满整个细胞,病势与IFV相比较快。IFV与DNV不同,一开始仅感染中肠前部,感染细胞数中肠前部多于中肠后部,寄生部位为中肠杯形细胞的细胞质,并首先在靶细胞的近空泡附近的细胞质处开始增殖;受染细胞的质膨大,膨大方式为由外向内呈同心圆方式扩展,最后空泡消失;病势与DNV相比较慢。  相似文献   

8.
9.
一、前言过去在养蚕生产中造成失败或被害的主要原因是软化病。所谓软化病,就是使蚕体失去弹力、停止食桑,死后不久软化腐烂呈软化症状的总称。过去发软化病认为细菌是主因,在此推断下进行了广泛的病原的探索试验,但没有明确其特定的病原。一般的理解,软化病的发病过程是由于不良的饲育环境而引起蚕的生理失调,其次肠内细菌繁  相似文献   

10.
家蚕病毒病的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程度高。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浓核病病毒和软化病病毒方面的抗性品种选育、抗性功能基因、抗性功能蛋白、表观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运用多手段进行家蚕病毒病防治和抗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抗病毒药物、抗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养蚕业中传染性软化病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mIFV)的病毒学和病理学研究进展。分析了BmIFV和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在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发生和流行中的作用。认为开展BmIFV的研究,并调查其在我国蚕业生产中的流行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家蚕实验用材料蚕的冷藏期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转基因家蚕研究对实验用蚕卵的随时需求,探讨了蚕蛹、蚕蛾耐冷藏期限问题.研究结果发现,蚕蛾羽化后用4℃温度冷藏4 d以内,仍然有能交配和产卵的蚕蛾,获得生长发育正常的蚕卵;蚕蛹冷藏期限在12 d之内,对蚕蛾的交配能力及雌蛾产卵能力影响不大;冷藏期限13~20d,蚕蛾交配能力和雌蛾产卵能力逐渐下降,但如果有足够数量的蚕蛹,仍然能够获得能交配和产卵的蚕蛾,获得生长发育正常的蚕卵.  相似文献   

13.
对家蚕微粒子病感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裕兴 《蚕业科学》1998,24(3):156-161
本文研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胚种传染、蚕座传染的规律性。指出对丝茧育来说感染越早危害越大,对种茧育来说感染越晚危害越大;食下感染的次数具有累积效应,但以起蚕期和将眠期(5龄为将熟前)影响最大;在蚁蚕就有感染蚕存在的情况下,丝茧育有二个蚕座传染周期,种茧育有三个蚕座传染周期;淘汰措施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随着基数毒率的增大而降低,只有当丝茧育的基数毒率在3%以下,种茧育的基数毒率在1%以下时淘汰措施才能取得95%以上的有效性,而且淘汰得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微粒子病对次代蚕的遗传毒率是一个变量,母蛾的带毒程度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毒母蛾产下卵通过催青后,遗传毒率在蚁蚕期已基本达到最大值,蚁蚕经高温高湿处理后遗传毒率的增幅不大而主要是孢子密度的增加;同一有毒母蛾产下卵用不同方式保护后,越年种蚁蚕毒率显著大于即时浸酸种蚁蚕毒率,说明微孢子在蚕卵的休眠期仍在增殖中;胚种传染带毒蚕的死亡时期大部分在3龄以前,影响发病死亡早晚的主要因素是母蛾的带毒程度。  相似文献   

14.
家蚕丝胶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鑫  李军  陈玉银 《蚕桑通报》2010,41(2):9-13
丝胶是茧丝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胶粘和保护丝素的作用,同时在很多领域有着潜在应用。编码丝胶蛋白的主要有3个丝胶基因Ser1、Ser2和Ser3,都是在中部丝腺中被特异表达。Ser1基因的启动子上游存在3个转录调控位点:SA、SB和SC,转录因子SGF-1和SGF-3分别与SA和SB、SC结合对Ser1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Ser1只在中部丝腺后部的150个细胞中表达,Ser2在5龄起始的时候在所有的中部丝腺细胞中都有表达,后来只在中部丝腺前部表达,而Ser3只存在于中部丝腺中前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概述丝胶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桑蚕抗菌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具有完全不同于脊椎动物的抗菌应答系统,能对刺激产生快速的应答反应。近几年昆虫抗菌蛋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已克隆的多种桑蚕抗菌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核酸序列,可将桑蚕抗菌蛋白分为抗菌肽、Moricin、类Attacin蛋白、高脯氨酸多肽乖。通过对桑蚕抗菌蛋白基因的结构分析,讨论了抗菌蛋白基因的调控机制,并根据抗菌蛋白的结构特征,分析了可能的抗菌机制。  相似文献   

16.
蚕品种选育多用途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蚕桑生产发展多元化和提升改造传统蚕桑业发展需要开展的特殊用途蚕品种选育进展迅速,本文就以蚕丝生产为目的如雄蚕品种、细纤度蚕品种、粗纤度蚕品种、人工饲料育品种及广食性蚕品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等的选育,以及非蚕丝生产为目的如吐平面丝蚕品种、吐丝胶茧蚕品种、生物反应器专用蚕品种、药食专用蚕品种等育种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家蚕杂交组合数量性状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是家蚕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环节.为了探求优良杂交组合数量性状的预测方法.通过1982、1983年的遗传试验查明:以中亲值作为X变因,代入一元回归预测式,其预测结果不尽正确.以中亲值和杂种优势率作为X变因.建立二元回归预测式,其预测值和实际值离差很小,达到预测的实用要求.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在某些性状间成高度正相关,但能否取代杂种优势率,作为X变因进行预测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